【病文片段】
①每天清晨,我還在夢中遨游,耳邊總有鏟子和馬路地面摩擦的聲音,刺耳又恐怖。②從夢囈中醒來的我,起身推開窗,朦朧的路燈下,一個老人手拿鏟子在清理周圍鄰居丟在路中的垃圾。③我騎著自行車去上學,半路中又看到了她,她的手里換成了鐵夾和麻袋。④她麻利地將瓶子、紙張收攏在麻袋中。⑤早自習時,我正入神地背誦課文,她提著袋子從教室的后門進來了,先警惕地看了幾眼同學們,然后踮著腳尖走到垃圾桶旁,一股腦地將桶里的東西倒入布袋中,就匆匆地走了。⑥我從鄰居的口中得知了她的一點兒遭遇。⑦她十幾歲的時候被父親賣掉了,她在半路中逃了出來。⑧她一直跑,一直跑,來到了我們這個小鎮,后來就在這里扎根了。⑨她找了個丈夫,但丈夫三十年前出車禍死了,她有個兒子,在外地工作,也很少回來。⑩她到現在依舊得靠自己的雙手謀生……
【問題診斷】
這篇學生作文片段存在的線索和思路方面的問題主要有:沒有恰當使用好雙線結構,即主線和副線、明線和暗線。修改辦法是:②④⑤句的后面應該添加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形成作者的一條感情線索,并且作為副線和暗線,與老人一天的撿破爛行為這一主線和明線,互相勾連、互相推動,這樣文章的故事情節就顯得跌宕起伏了;文章的后半部分表意突兀,應適當增加表示時間變換的詞語。修改辦法是:⑥句開頭可以加上“后來”一詞,這樣就可以把割裂的線索補充完整。
【技法點撥】
在復雜記敘文寫作中,理清線索大概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時空連“線”法。一般來說,復雜記敘文的故事情節自始至終都有著某種內在聯系,文章的線索往往與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相結合。如孫犁的《荷花淀》就采用了詳略自如、運筆如流水的散文筆法,按時間順序,以荷花淀為線索,安排了夫妻話別、探夫遇敵、荷花淀伏擊戰、打掃戰場四個片段,充滿無限的意趣。
2.因物取“線”法。不少敘事或抒情類的復雜記敘文,常用一個具體事物或象征性事物貫串全文,作為行文線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史鐵生的《合歡樹》中的合歡樹既承載著母親的愛,也寄托著兒子的情,它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命運多舛,但最終卻開滿了飽含生命的花朵。“合歡樹”這一中心線索,既成為維系母愛和兒子對母親思念之情的物象,也成了思親情苦的反襯物。
3.緣情導“線”法。一篇文章如果能暗含一條感情線索,會讓讀者感覺言由情生,以言傳情。我們可以在文章的開始部分就奠定主人公或喜或哀的情感基調,接著在這條感情線索的貫串下,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開頭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于是想起荷塘的滿月,去尋找寧靜。這種靜與不靜交織起情緒的波瀾,就形成了貫串全文的線索。
4.伏筆引“線”法。記敘文的伏筆就是上文用看似無關緊要的事、物,對下文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某種提示或暗示,或者說是前文為后文情節埋伏的線索。如《燭之武退秦師》這篇課文雖短,但在敘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
5.雙“線”交織法。復雜記敘文可以擁有雙線結構,即主線和副線或明線和暗線。使用時必須注意適時停頓和轉換,兩線索之間的切換要交代清楚。如曹禺的《雷雨》中周萍同蘩漪、四鳳三人的愛情糾葛是一條明線,周樸園和魯侍萍的關系則是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同時并存,彼此交織,互相影響,互相牽制,推動劇情向著悲劇高潮發展。
【小試牛刀】
請認真閱讀下面的作文片段,針對線索和思路方面的毛病,進行升格修改。
在我的抽屜里,珍藏著一條紅色發帶。每當我打開抽屜,看到這根發帶的時候,我的心就被帶到了幾年前的一天。
那天小姨帶著我和她四歲的女兒去商店買些發帶。走了好幾家商店,也沒遇到稱心的。這時眼前忽然走來一對母女,那女孩頭上綁著的,正是我夢寐以求的紅色發帶。我的眼直勾勾地盯著,小妹也看發帶!小姨看出我和妹妹都喜歡那發帶,便上前詢問,那人告訴小姨發帶是在好多多超市買的。等我們趕到了好多多超市,售貨員告訴我們,這種發帶只有一條了。小姨買了下來,然后問我們好看不好看。那還用問,當然好看了。可發帶只有一條,給誰好呢?表妹先叫:“我要!我要!”我又想起幾天前的一件事來:那一天中午,鄰給了我一條紅繩子。可表妹一來,就看見了這條繩子,就要。后來,雖然我不愿給,可媽媽讓我給了妹妹。今天,她又要搶我的東西了。她是小姨的女兒,小姨自然向著她了。可小姨卻把發帶給了我。小妹雖然不愿意,卻被小姨哄著也不要了。小姨,我將永遠記著您對我的愛。
修改后的升格文請登錄作文周刊官方網站www.zwzk.com高中論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