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人行道
在車來車往的街頭,
橫越馬路是不那么自由——
只在一定部位劃兩條白線,
通過嗎?必須從這兒行走!
嚴厲也是一種愛呀,
條條框框并非全是保守;
只因我們曾忽視規律和法則,
至今,心上還有條流血的創口……
請簡要概括全詩的主旨。(限20字以內)
解析:這是一首即事明理的寓意詩,先攝取街頭一景,由此發生議論,揭示要遵規守法的哲理,形象生動,寓意深刻。
參考答案:要自覺遵守各種符合客觀規律的法則。
【閱讀指導】
眾所周知,無論是鑒賞現代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還是評價現代詩歌中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都必須以準確把握詩歌的主旨為前提。只要把握了詩歌的主旨,就如同拿到了開啟詩歌閱讀之門的金鑰匙。那么如何準確把握現代詩歌的主旨呢?
一、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有助于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對現代詩歌所表現的主旨的把握一般離不開對詩人所生活的時代、社會背景以及詩人生活經歷的了解,此可謂知人論世,關注背景。如毛澤東的《賀新郎》,詞的上闋側重寫對妻子離別的痛苦、堅強和夫妻間的誤會及最真摯的感情;下闋寫自己出門時的凄涼、悲傷,側重表現自己割斷愁絲恨縷的豪邁氣魄及比翼雙飛的美好期盼。如果對該詞的背景了解不夠,可能就很難領悟透該詞的主旨。因此,把握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是理解詩歌深層思想內涵的關鍵。
二、透過詩題,深入解讀
詩歌的題目,往往是詩歌的核心,或概括其主要內容,或暗示其感情基調,或表明其文體特點,可幫助我們理解詩歌的主旨。例如,余光中的《鄉愁》就直接用題目告訴了讀者詩歌的主旨。據此,就可以更深入地解讀整個詩篇了:四節詩四幅畫——“小時候的母子分別”“長大后的夫妻分離”“后來的母子訣別”“現在的游子與大陸分離”。作者將抽象的鄉愁寄托在具體可感的東西上,如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
三、留意意象,關注意境
把握現代詩歌的主旨,要注意領會詩歌的意境。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解讀現代詩歌,一定要在閱讀中想象,啟動情思,利用移入感情進入角色的方法,借助意象大膽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例如,“紙船”在大海中不是被沾在船頭就是被卷到艙里,但冰心折疊的“紙船”卻能滿載著女兒對母親至純至真的愛駛進母親的夢中,帶去女兒對母親的無限思念。讀詩,不入意境不行;要進入意境,不抓住意象更不行。古人說得好:“觀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
四、明辨手法,透視主旨
用典、化用名句、借景抒情、比喻說理、托物言志、對比、虛實相生、象征、借古諷今等,體會詩人在詩歌中所抒發的情懷。如用典,詩人所用的典故、化用的名句在內容上大多與自己的處境有關,所以,用典是為了影射現實,抒發自己的情懷和寄托某種愿望;比喻說理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而且生動形象。例如,舒婷的《致橡樹》,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對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揮,頗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當然,把握現代詩歌主旨的方法不一而足,我們只要善于研究與總結,就一定可以更快捷、更準確地把握住現代詩歌的主旨。
【閱讀思考】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采蓮曲
□朱 湘
小船呀輕飄,
楊柳呀風里顛搖;
荷葉呀翠蓋,
荷花呀人樣妖嬈。
日落,
微波,
金線閃動過小河。
左行,
右撐,
蓮舟上揚起歌聲。
(選自《朱湘詩集》)
1.在這首詩中,詩人朱湘的聯想十分豐富,請對詩人的聯想內容及構成的意境加以歸結。
答:
2.朱湘一生致力探索中國新詩創作和外國詩歌的譯介,提倡詩歌的“形式美”。請你就這首詩的形式談談自己的理解。
答: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相隔一層紙
□劉半農
屋子里攏著爐火,
老爺分付開窗買水果,
說“天氣不冷火太熱,
別任它烤壞了我。”
屋子外躺著一個叫化子,
咬緊了牙齒對著北風喊“要死”!
可憐屋外與屋里。
相隔只有一層薄紙!
1917年10月,北京
(選自《劉半農詩選》)
1.該詩語言歷來備受詩家贊賞,請作簡要賞析。
答:
2.有人說,新詩也要汲取傳統詩歌的優秀傳統,你認為這首詩在哪些方面對古典詩歌有所借鑒?
答: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無 題
□鄒荻帆
我們將撲倒在這大風雪里嗎!
是的,我們將。
而我們溫暖的血
將隨著雪的溶化
被吸收到大樹的根里去
被吸收到小草的須里去
而這雪后的平原
會袒露出來,
那時候
天青
水綠
鳥飛
魚游
風將吹拂著我們的墓碑……
1948年5月
(選自《鄒獲帆抒情詩》)
下列各句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篇以大氣磅礴的設問起首,為全詩創造了激越奔放的氛圍,也可視為對籠罩在黑暗中而采用《無題》篇名的注釋。
B.這首詩理性的成分十分明顯,因此避開了平鋪直敘的寫法,以巧妙的間接議論突出了強烈的政治色彩。
C.詩中第三至七行表現了革命者為人民解放事業甘愿犧牲的崇高精神,細膩生動,耐人咀嚼。
D.詩中生動的形象與深湛的思想內涵達到了較完美的統一。“天青”“水綠”等一系列意象預示行將到來的歷史變化,結句“風將吹拂著我們的墓碑”悲壯豪放,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