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最容易讓人動心動情的,大概莫過于秋天了。萬物開始蕭瑟,涼風日漸勁吹;就連人的情緒,都會像那樹葉,被輕輕地掀動。想到已經遠去的春天,想到就要來臨的冬天,哪個能無動于衷呢?所以前人的詩句中,有“秋月春風等閑度”的感嘆,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幽憂,借以表達對人生的感悟。
可是,我們畢竟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如此之快,謀生道路多有艱辛,自然無閑暇顧及前路來程,顯得比前人好像超脫。其實藏匿心中的焦慮,如同一粒埋在土里的種子,總會有一天生芽破土,到了中老年靜下來,回首往日那些時光,像前人一樣,就會有“秋月春風等閑度”的感嘆,就會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幽憂,這時所有的一切都為時晚矣。閑度的時光不會再來,逝去的青春無法再復。如果說人生有什么悔恨,我覺得最大的悔恨,就是遲悟人生道理。而這些道理往往都是無數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把“秋月春風等閑度”這句詩中的“等”字改成了“莫”字,期待比我年輕許多的朋友們,暮年時少些因荒度時光產生的失落感。
說到時光,無論擁有的是長是短,在利用上對誰都一樣,幾乎沒有貧富貴賤之分,關鍵看每個人怎樣對待。有的人惜時如命,把點點滴滴時間,都用在有益之處,充實的生活,成功的事業,都是跟時光討要而來的,他們比時光更慳吝。可是也有這樣的人,總覺得自己年輕,未來的日子還長,于是,對于時光毫不珍惜,每一天都是隨便打發,還以為是青春瀟灑。豈不知比你更瀟灑的時光,這時了無痕跡地已經溜走。日復日,年復年,時光未老,我們老了,這時回首來路,感覺究竟如何,恐怕只有自知。時光的有情與無情,只能在年長后認知。
在更多的人談論發財致富的今天,我不知趣地大談老掉牙的時光,連自己都覺得多少有點不合時宜。那么為什么還要談呢?一是感到自己早年荒廢太多,二是越來越感到時光的公正。
我年輕那會兒,主客觀的條件,可以說都不算好。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完全被毫無意義的事情,長年累月地糾纏瓜分了,無論心中有多么美好的想法,都只能默默隨飯吃掉。因此,現在一聽說或看到,某個年輕人成就大事,總會由衷地為他們高興,說不定還會自言自語:“趕上好時候啦。”當然,由于實在太羨慕了,那一絲絲的酸味兒,說不定還會在心中,像胃液一樣泛起來。這時我就特別相信時勢造英雄的道理。沒有好的生存環境,沒有對時機的把握,再漫長的好時光,都會像流云輕輕飄走,留下的只能是一聲嘆息。
可能是性格使然,或者是閱歷不深,年輕時的致命弱點,一個是過于輕信,一個是太愛較真,結果讓自己吃了苦頭。隨著時光的流逝以及觀念的轉變,輕信過的東西,被事實證明是謬誤,較過真的道理,被社會判斷出對錯,這時才開始真正領悟,唯有時光最為公正。盡管這樣的領悟太遲了,對于我已經毫無用處,但是從做人的體會考慮,這就如同讀一本好小說,合上書本回想一下情節,說不定會有無窮韻味,這也算是“夕陽無限好”吧。常說經歷就是財富,其實更為準確的說法,應該說時光就是財富,因為時光會改變人生。
既然時光如此偉大、神奇和神圣,我想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怠慢它。充分利用時光給予的智慧和知識,就很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不能說是什么真理,起碼已經被古今證明。虛度時光是對生命的浪費,所以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他那首著名長詩《琵琶行》中,寫出這樣的詩句:“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沐浴著秋天溫暖的陽光,臨窗閱讀這樣的詩句,思緒好像也有了秋意,不禁想起春天的時光,盡管沒有“今年復明年”的“歡笑”,卻有著“等閑度”的“秋月春風”,自然便會勾起我的這番感悟。
(選自《人民日報》2009年11月9日,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聯系全文,說說作者筆下的“時光”具有怎樣的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
(1)時光的有情與無情,只能在年長后認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也算是“夕陽無限好”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興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