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重癥監護室內,“7#8226;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的最后一名獲救者、年僅兩歲零八個月的小女孩項煒伊正在接受治療觀察。早晨,小伊伊在半睡中,誤以為護士是媽媽而喊出:“媽媽,你去哪里了?我還以為你不要我了。”護士在病床邊,緊緊地抱著小伊伊,淚水從眼角默默滑落。
小伊伊的獲救,是一個奇跡。因為在之前的營救中,生命探測儀已經顯示“沒有生命跡象”。然而,負責搜救的特警隊員并沒有放棄。“生命至上,不拋棄,不放棄”,正是特警隊員心中那種盡職負責、生命至上的理念讓他們堅持到最后。當一個瀕危的小生命在已經被毀損嚴重的車廂內被發現時,這種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對生命高度負責的意識和行動,最終被證明是無比珍貴的。這樣的行動,在一場事故災難中放射出了一束耀眼的光芒,如此的美麗。在挽救生命的時刻,正是需要有這樣的堅定和這樣的執著,正是需要用這樣的勇氣和這樣的毅力,去打開生的大門。
在“7#8226;23”事故發生后,這樣的意識、這樣的行為,還在英雄們中間涌動。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師王蕾在動車事故中受傷,被救出沒多久,便返回醫院參加救治其他傷員的行動。24日凌晨2時,27歲的小伙子徐展正用藥棉按著肘處的針眼走出溫州市中心血站。為了獻血,他排了近5個小時的隊……這就是生命至上釋放出的召喚力量。
當事故發生時,我們以捍衛生命的名義,用最大的力量去挽救同胞。然而,在痛定之后,我們最期望的是避免事故的再次發生。畢竟生命是寶貴的,任何時候的挽救和補償都顯得為時太晚。未雨綢繆、避免事故的發生,才是最應該做的,才是捍衛生命、尊重生命、生命至上的根基。
近一段時期以來,安全生產事故頻發。7月6日18時許,山東省棗莊防備煤礦井下突然著火,28名礦工被困井下;7月14日8時50分左右,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公館大橋北端發生垮塌事故,一輛旅游大巴墜落橋下,造成1人死亡、22人受傷;7月18日,大連勝利路附近正在施工的一條隧道發生坍塌事故,12名施工人員被困;7月22日凌晨,山東威海客車在行駛至河南信陽明港段時發生火災,41人遇難……
安全,安全,生命臨危,一次次揪痛人心!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生命高于一切。
對待安全問題,重在防范風險。在安全問題上,意識不到危險,才是最大的危險。迷信設備、過分依賴,心存僥幸、忽略危險,不負責任、拒絕警示,粗心、大意、麻痹,必然招致事故。在每一個領域,每一個時刻,無一例外,都須牢牢把住安全關。以尊重生命的名義確保安全,全社會都要牢記教訓,堅決守住安全生產這條紅線。
讓我們牢記生命至上的呼喚。
(選自《光明日報》2011年7月29日,有刪改)
解讀方向
1.生命至上,挽救生命。事故固然讓我們心痛,但英勇的特警隊員對工作的盡職,對生命的敬畏,讓我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偉大。護士抱著小伊伊潸然淚下;王蕾自己受傷卻毅然返回工作崗位,參加救治行動;徐展幾個小時的排隊只為獻血,這些讓我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責任。人們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自覺行為,讓我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生命至上,讓我們尊重生命,向這些救助生命的崇高的人們致敬。
2.對待安全問題,重在防范風險。事故的頻頻發生令人心痛,也引人深思。加強安全管理,是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領域必須時刻緊繃之弦。安全問題導致的不只是國家財產的損失,更是政府威信的喪失,政府公信力的減弱。所以,要未雨綢繆,防微杜漸,防患未然,把安全問題提到戰略高度,這是對人民生命的尊重,也是對國家財產的保護。
3.做一名有責任感的公民,敬重自己的工作。一個人不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要嚴以律己,恪盡職守。如果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能夠熟練地掌握本專業技能,及時排除潛在隱患,那么很多事故就會被消滅在萌芽中。
【姚紅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