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點到終點,其距離就是途中。
感覺生命總是在途中,就像候鳥,總是從南飛到北,又從北飛到南;就像泉水,總是從溪流入河,又從河流入海;就像花草,總是從春長到夏,又從夏長到秋。是的,自離開起點以后,生命就總是在途中。
在時間與空間的途中,而且不管你情愿與不情愿,總是在日漸靠近某個可知或未知的終點。這很自然——有花開就有花謝,有日出就有日落,有起點就有終點。但對一些具體的生命而言,似乎出發就是為了抵達,似乎付出就要結果,于是必經的過程被視作漫長的等待。總是在途中就感到生命最大的煎熬和無奈。
然而,抵達真的那么重要嗎?終點真的那么美好嗎?等待或許是一種煎熬,然而生命總是在途中就無奈嗎?水汽抵達天空或許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盡頭或許就成了美麗的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達和終點都具有終極輝煌。花朵的終點是凋謝,道路的終點是絕境,生命的終點通常是死亡。即使水汽是因為抵達天空才成為彩虹,蛹是因為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成為蝴蝶,他們也是分別經歷了一定的轉化和蛻變過程,才各自化為虹和蝶的,是過程成就了他們最終的美。
其實,過程對于任何一個生命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們甚至可以說,過程即生命,或者說,生命就是一個個過程的完整體現,是無數生活細節的集結,而終點不過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喻示生命體的完結,它有可能構成生命的升華,卻絕不會是生命的目的。
可我們往往將最美好的愿望寄于終極,仿佛美好的風景只在彼岸,而彼岸只是一種過渡,是一段抵達某處的旅途,因此對某處的風景常常忽視并習慣于生命總是在別處。當然,每一至美的終極愿望都必須受到肯定,但是生活不只是只有這些,也不該只有這些。活著,也不能只是追求剎那的輝煌和完成某種使命,或是為了去到某個地方而趕一段路——如果生是為了死,就像花朵是為了凋謝才盛開,這樣的生命存在的意義還有多大?
生命不是一次簡單的奔赴死亡之約,每個高品質的生命,或者有高尚品質愿望的生命,都必須首先做到安于途中。因為生活并不總是在別處,生命也只有在途中才能稱其為生命。就像候鳥,只有在不停地從南飛到北,又從北飛到南,才構成其一生的遷徙;就像泉水,只有不斷地從溪流入河,又從河流入海,才體現其自身的運動。
生命也不全是為了抵達,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到達怎樣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達哪個季節才算實現價值,因為生命中的絕大部分的風景總在途中,生命主要為了經歷,就像候鳥,不停地遷徙,就是為了經歷季節和風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動就是為了經歷交匯和起伏。盡管具體的經歷總是顯得那么瑣碎,那樣平凡,那樣漫長又那樣不勝其煩,但是,恰恰是它們構成了一個個真實的精彩的人生,這才是生命彌足珍貴的狀態。
每一個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將享盡人生。
(選自《天津工人報》2010年9月9日)
美文點讀:
本文談的是生命的狀態問題,突出了“途中”即“過程”的重要性。作者從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起筆,以彩虹、蝴蝶、候鳥、泉水等為喻,形象地說明了“生命不完全是為了抵達,生命主要是為了經歷”這一中心觀點。本文認識高屋建瓴,獨到深刻,極具啟發性。語言生動優美,富有意蘊。
【李蘭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