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閱讀普遍存在兩種問題:鄙薄讀書和趨同讀書。鄙薄讀書,可能會使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因短視、卑俗和愚陋而失去文化遠見;而趨同讀書,則可能會使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囿于成見、愚見和習見而失去創新精神。因此,清除觀念障礙,潛心于本真去讀書,在個性化閱讀中拓寬視野,實現個人境界的升華與超越,是閱讀走向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必經之路。
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是生命個體的心智與情感的活動。生命個體帶著迥異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帶著各不相同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帶著不同的需求去閱讀。因此,自然狀態下的閱讀原本就是個性化的。
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同時還要求“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要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我們就要了解和把握個性化閱讀的幾個特點:
1.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進行閱讀。我們通過對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意義,從而達到閱讀的目的。這種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的活動,決定了閱讀只能是閱讀者自己的事,任何人都無法取代。
2.探究性。閱讀活動是一種探究性活動。作品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意思外,還常常有更深層的含意。這些潛在的含意需要讀者去發現和破解。閱讀者必須依靠自己去發現文本潛在的含意,這也就是發掘含意的過程,在發掘和填充空白的過程中對文本進行再一次創造。在這種探究與再創造中,我們提升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
3.體驗性。個性化閱讀是一種體驗性閱讀。這種體驗主要表現在閱讀者與文本的交流上。在交流過程中,閱讀者與文本實現了相互融合。這種融合就是一種獨到的體驗。閱讀體驗有兩個特征:一是情感,閱讀者與文本的相互融合是以情感為基礎的,情感貫串整個閱讀活動;二是整體,閱讀體驗是以整體感知為基礎的,而不是構建在對于字詞句的剖析基礎上的。由于閱讀者貯存的模塊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閱讀同一文本,閱讀者也會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選擇與相似匹配,進而產生見仁見智的個性化理解。因此,個性化閱讀實質上是閱讀者對文本的一種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理解、感悟和體驗。
4.批判性。個性化閱讀是一種帶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閱讀是從作品中獲取意義的復雜的心理過程,要經歷感知(看到文字,讀出字音)、理解(把字詞轉化為意義)、反應(領會作者說的是什么)、綜合(與實際聯系并學會應用)四個階段。這使得我們的閱讀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還會產生認識的膚淺、偏差,甚至謬誤。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及時、不斷地加以調整,從而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斷與目標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見解的合理性和正確性,并采取各種幫助思考和增進理解的方法,最終實現對文本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收獲、體驗和創新,我們必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作品。一切創造都來源于懷疑,懷疑精神就是一種批判意識。我們只有敢于批判,會批判,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個性。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閱讀,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四點:
一、總覽全文,整體把握
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前提是對作品充分了解和準確把握。面對一篇陌生的文學作品,我們要善于抓住關鍵語句,理清全文脈絡,明白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對全文有一個整體認識。
二、選準角度,以小見大
在閱讀文本時,選準切入點尤為重要。一般來講,這一切入點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其一,能表現作品的主要意義或作品的表現手法;其二,角度宜小、巧、新。就作品的藝術特色進行有創意的解讀,可以賞析其語言特色,分析文章的煉字、選句、修辭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的技巧;也可以賞析結構方面的特色,分析文章開頭、結尾、過渡、照應、層次段落、伏筆鋪墊等方面的技法;還可以賞析其表現手法,體會象征、對比、烘托、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手法的作用。
三、緊扣文本,有的放矢
文本不同,其特點也各異。如小說要重點思考其思想內容、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節安排等內容,散文則要重點思考其思想內容、意境、選材、組材、語言、線索設置等內容。切忌脫離文本想當然地去套用鑒賞術語,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談或不著邊際的任意羅列,我們更不能根據個人的主觀喜好而對文本作隨意的褒貶,要注意敘(對文章內容的復述或引用)、析(對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點等進行分析)、評(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
四、結構完整,力求簡明
要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點,也就是提出我們對文本的總體評價,然后就文本內容進行復述、介紹、引用,做到結構清晰、小巧、完整。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語言要精練簡明嚴謹。
在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時,我們可以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贊成或反對什么一定要旗幟鮮明,不能模棱兩可。
第二步:分層論述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中,最容易出現以下三種毛病:層次不清,泛泛而談,以述代評。為分清層次,我們答題時可以在每個層次前標上序號或者每個層次用一個段落。為防止泛泛而談或者以述代評,我們可以嘗試進行“分論點+文章材料+分析評價”的訓練,逐步做到觀點正確、例證典型、分析深入。
第三步:總結自己的觀點。語言要簡潔,要與第一步照應。
這樣,我們通過創造性閱讀,在舊知識、舊觀念和新知識、新觀念間搭橋鋪路,拓寬視野,豐富體驗,逐漸由膚淺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在對作品的準確感悟中抓住作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