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和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企業文化已顯示出作為一種“知識資本”所產生的文化力和生產力,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企業文化建設是市場經濟和企業自身發展的堅定基石,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助于充分發揮文化力在解放生產力中的作用,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提升企業競爭力,從而發展企業的生產力。首鋼水鋼煉鋼廠(簡稱煉鋼廠)跨越式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集團公司)是貴州省大型企業之一,煉鋼廠是(集團)公司承上啟下的生產工藝環節之一,全廠的管理模式為“一廠兩線”。目前,可生產普通碳素結構鋼,優質碳素結構鋼,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用鋼以及焊條鋼、82B等10個系列、66個品種,產品除滿足基礎建設需要之外,還遠銷國內、香港、及東南亞市場,享有較高的社會聲譽。
近年來,煉鋼廠作為(集團)公司改革、發展中的一面旗幟,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廠工作,以“自我加壓、永不滿足、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煉鋼精神激勵廣大干部職工,以“確保安全、經濟生產、開發‘雙高’、降本增效、帶好隊伍、建好文化”為工作突破口,按照“管理高標準、工作嚴要求、業績創一流”的總體要求,在繼承中發展、鞏固中提高,帶領廣大干部職工,推動煉鋼廠生產經營“一年一個臺階”,改革發展“一年一步跨越”,兩個文明建設始終走在了集團公司各二級單位的發展前列。2006~2008年被評為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貴州省“五四”紅旗團委、貴州省國資委黨委“五好”基層黨組織、貴州省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狀先進集體,以及貴州省模范職工之家、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等多項榮譽。
一個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一個沒有先進價值觀念支撐的企業,是不可能發展常青的。多年來,煉鋼廠以人為本,以文育人,以文興企,融入發展抓文化,抓好文化促發展,努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責任文化、執行文化、感恩文化,推動了煉鋼廠有效地實現煉鋼過程增值增效,支撐(集團)的發展壯大。回顧煉鋼廠以文化建設為“引擎”推動企業發展的歷程,我們對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育文化力,提升競爭力有以下認識。
一、融入發展抓企業文化,抓好企業文化促發展
1.以“雙高”產品開發及批量生產為突破口抓文化建設,努力形成職工責任文化。從2006年開始,在集團公司及相關處室的領導和指導下,煉鋼廠加速了“雙高”產品的進程,并提煉出了精品、精心、精細、精準的“四精”管理思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煉鋼廠的“雙高”產品開發不斷上臺階,逐步形成職工盡心盡職的責任理念和文化氛圍,精益求精打造品牌。
2.以人為本,安全為天,打造以實現安全發展為目標的安全文化。近三年來,煉鋼廠常懷憂患意識,安全之弦不放松,永不忘記前幾年發生的事故教訓,以安全發展、持續發展為主線,強化干部職工生命第一的意識,夯實安全基礎工作,創新安全管理方法,通過大力開展安全文化建設活動,全廠呈現了安全工作“氛圍大營造、活動大容量、職工大參與”的喜人局面。2006年至今,煉鋼廠未發生非生產性人身傷亡事故及各類重大事故。
3.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以文化人,積極推進人力資源開發,為企業發展提供不竭之源。近年來,煉鋼廠以“末位淘汰、典型激勵、追求卓越”為指針不斷強化人本管理,根據情況變化完善、充實“干部任期目標責任追究制”、“工程師項目風險責任承包制”、“員工創新、創效工程”,在全廠范圍內開展了年度“十佳管理者”、“有突出貢獻管理者”、“十佳科技帶頭人”、“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帶頭人”評選,每月開展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議評選活動,每季度評選“五星爐座”,年度評選20佳“最佳崗位工”、“最佳崗位之星”,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不斷增強煉鋼活力。
4.大力培育煉鋼廠的“感恩文化”,努力營造“感恩”的工作氛圍。2008年以來,煉鋼廠提出了把“常懷感激”作為和諧煉鋼建設的主流價值觀。2009年,煉鋼廠在職工中開展“思三源,感三思,行三常”的感恩教育活動,即思生命之源,感父母之恩;思技能之源,感師長之恩;思生存之源,感崗位之恩;時常做到常思為人之道、常懷感恩之心、常系感激之情。通過開展“以感恩父母為基礎、感恩崗位為核心、感恩師長為重點”的感恩教育活動,引導職工常以“感恩之心”做人做事,把“扎根煉鋼、崗位成才、干好工作、有愛同事”作為感恩的匯報,以“優異業績、良好服務、和諧共事”來回報廠、車間的關懷和上道工序的支持,感激領導、同事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感激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和快樂,凸現煉鋼廠“嚴格管理、精細管理、科學管理”與“人文建設、人性關懷、人本管理”相得益彰,真正達到企業文化“剛柔并濟”。
二、先進性思考。系統化統籌,階段性落實
1.善于總結,不斷提升,努力保持企業文化的先進性,在發展中提煉文化,再以文化推動發展。圍繞水鋼“十一五”發展戰略規劃及其“調整、提升、創新、和諧”的總體工作定位,結合煉鋼廠“一廠兩線”生產特點和職工綜合素質現狀,煉鋼廠始終堅持“自我加壓、永不滿足、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緊緊盯住創建和諧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不斷延伸出有煉鋼特色的安全文化、責任文化、執行文化、感恩文化。推進融入至生產、安全、“雙高”產品以及設備等各基礎管理領域,不斷促進了各項工作的持續進步,穩步攀升。
2.夯實文化陣地,引領文化發展。多年來,煉鋼廠不斷夯實文化陣地建設和建設長效管理機制,將現場文明管理、職工培訓、職工行為規范、塑形象工程等納入現場管理范疇,對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實行日巡視、周檢查、月考核、季評比,每季度進行一次評比,對做得好的單位給予獎勵,對做得不夠好的單位給予考核,努力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同時,先后創立了《煉鋼通訊》、《安全月刊》、《煉鋼人》等內部刊物,整理出版了《煉鋼廠科技論文及科技成果技術匯編》、《煉鋼廠管理創新成果匯編》、《企業文化案例故事》、《煉鋼廠廉潔文化手冊》和《爐火正紅》等大型畫冊,在全廠范圍內建立了文化走廊、黑板報、內部局域管理網絡、領導電子郵箱等,為構建和諧企業文化奠定了必要的硬件條件。
3.以全員軍事化訓練為突破口,逐步將部隊科學有效的行政管理引入企業管理中,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培養職工的團隊精神和愛崗敬業精神,樹立全員的競爭意識、服從意識和服務意識。通過軍訓磨練意志、培養“首長意識、命令意識、服從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執行力。現在每周一升旗儀式、禮儀門崗、會議報告制度、列隊交接班、冬夏令統一著裝、過“軍事日”活動等都成為了煉鋼廠在企業文化建設(集團)公司的“名片”。
4.緊貼形勢,突出中心,加強輿論引導。實踐深入一步,觀念跟進一步。煉鋼廠按照“既煉鋼又育人”的要求,堅持不懈地開展年度主題教育活動,一年一個主題,找準載體,確定主旋律,不斷深化推進。2007年,煉鋼廠開展“認清形勢、轉變作風、明確職責、工作提速”的作風整頓教育大討論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腳踏實地、居安思危、雷厲風行、反應敏捷”的作風,推動了生產經營不斷好轉。繼6月1日日產量首次突破萬噸大關后,全年煉鋼廠共有8次日產突破萬噸、6個月月產超過27萬噸,為全年鋼產量實現303萬噸發揮了黨員當先鋒、打頭陣的作用。2008年三季度末期到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水鋼生產經營出現了巨額虧損。煉鋼廠圍繞“學習實踐當先鋒、化解危機做表率、迎接春天爭貢獻、推動發展勇作為”這個主題,堅決打好老煉鋼區域的工廠看護、現場清理、設備維護檢修和新煉鋼區域安全經濟生產兩個戰役。
水鋼煉鋼廠的發展證明,企業文化建設圍繞中心做工作,進入管理起作用,尊重企業文化建設的規律,發動全員參與,狠抓落實,不走過場,才能更有效地促進企業整體素質提高和增強發展后勁。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