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化世界最可悲的,就是培養出我們“棄物”的習性。所有做設計和手工藝的人,應該回過頭來看看前人的設計智慧和工藝智慧,從而為90%的大眾去設計低成本的生活解決方案。
全世界每天都有超過6000人因為飲用污染的水而死亡,有近10億人住在城市貧民窟,有超過14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25美元。他們從來沒有用過MUJI的良品,也沒有躺在IKEA的沙發上看電視——事實上這個地球上還有好些人衣不遮體。他們中的好多人甚至沒見過任何“設計過”的物品:他們很少走出所居住的偏遠鄉村。
難道,我們所有的設計,除了設計師很花心思之外,還一定意味著很花錢嗎?只有有錢人才能享用設計?
讓百分之九十脫貧
國際發展企業組織的總裁Paul Polak博士說,“為另外的90%設計(Designfor the Other 90%)”是一場在設計師中發起的運動,旨在為這另外90%的大眾去設計低成本的生活解決方案,解決那些窮人和處于社會邊緣的人士所面臨的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挑戰。這場運動最早可以溯源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經
090 HANDICRAFT
濟學家和設計師們著眼于尋找出簡單、低廉的解決方案去消除貧困。而今,設計師、工程師、教授、建筑師等等專業人士直接面對終端使用者來設計產品,強調與大眾合作,創造出產品去回應大眾的需求。
是的,這個世界上甚至有接近一半的人都沒有辦法擁有日常的食物、干凈的飲用水或者住宅?!笆澜缟献盥斆鞯脑O計師們都在為世界上最富有的10%的人設計酒標、高級時裝和瑪莎拉蒂。”Paul Polak說,“我們需要一次革命來修正這荒謬的比例?!?/p>
世界上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多數是婦女和兒童,年復一年每天花費數個小時來取水。在非洲的某些區域,女人小孩平均每周花在運水的時間超過20小時。Vestergaard Frandsen設計的“生命吸管(Lifestraw)”解決了地球上最嚴峻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讓人們安全地飲用作為生命之源的水。生命吸管不但可以濾掉雜質,同時還可以殺滅細菌。Hendrikse設計的“小Q水桶(Q-Drum)”則解決了另一個關于飲用水的難題:如何運輸它們。小Q水桶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它看起來像一個甜甜圈,可以在地上滾動,即使裝滿50升水,小孩也可以輕松地拖著走。水桶材質為低密度聚乙烯(PE),還特別增強了耐摔與耐磨度。這個最簡單的設計,現在看來無疑也是最優雅的設計。
許多設計針對當地需求,并實際解決了當地人民最現實面對的問題,但其造價并非所有人都能夠承擔。例如小Q水桶,又好看又實用,但是價格對當地人而言依然太貴。雖說10%的有錢人可以向貧困人群免費捐贈這些物品,但這并不是真正幫助他們的方法。用可以負擔的低價賣給那些小農小商產品,幫他們找出生財之道,可能要比施舍有用得多。
很多設計師也是這么想。他們斷然否認自己是出于慈善考慮來設計,首要的出發點是幫助那些窮人有機會去賺更多錢。很多產品適用于市場原則,使得使用者收入增加,脫貧致富。一些曾經窮困的農民們已成為微型企業家,鄉鎮企業也涌現于更多的城鎮地區。Kick Start的創始人,工程師Martin Fisher說,這個組織已經幫助23萬人逃離窮魔。他們銷售售價在35美元到95美元之間的人力抽水機。 它能幫助農民在旱季灌溉作物,獲得三倍的收成。這套系統在印度、尼泊爾、贊比亞、津巴布韋等地,已經賣了超過60萬套。
就像Paul Polak所說:如果你在設計之前,不曾起碼觀察25個窮人并好好與之交談,就不用浪費時間了;如果設計的東西在頭一年還不能回本,免談;如果在設計完成之前,還不認為能夠薄利多銷,以超低價格賣給100萬個窮人的話,就趕快打消念頭吧!
從“棄物”到“惜物”
黃永松在臺灣大學教設計時有倡導學生“要為多數人設計”。現在很多東西都是為少數人設計,反過來,很多地方又是空白。比如司機,夏天開車時右胳膊總是被空調吹著,很多司機右手痛風,有沒有誰為他們做設計?有沒有誰為餐廳的菜品做設計,讓人們知味停車、聞香下馬?有幾個設計師知道如何讓一個湯包的面皮子里有湯且飽滿多汁?又比如,誰會為腿腳不方便的老太太設計一個買菜用的推車,轉過來就可以當成一把椅子來坐?
黃永松說:“一個社會,經濟應該是這樣自然而自足地流通,而不是現在這樣囂張地擴張。我們現在的經濟是畸形的?!?/p>
很多人認為現在很多民間手藝的題材拿不上臺面,比如像藍印花布。其實,藍印花布曾經“衣被天下”,隱藏著中國最古老的創意和設計理念?!爸袊圃臁币兂伞爸袊鴦撛臁?,需要設計人才,我們應該回過頭來看看前人的設計智慧和工藝智慧。
創意和設計一定要結合實際材料,利用好材料。過去做建筑,木料哪面是朝東生長的,它做柱子時這一面也要朝東擺放,這樣,柱子才能用得久。藍印花布之所以用靛藍,一是因為藍色看著舒服,耐臟,而且當地盛產板藍。老祖 先的工藝里,是有生活和智慧。
老人家們常說“惜物”,這是人應該有的一種品質?,F在流水線上下來的很多東西,它的生產方式就是鼓勵你丟掉,像手機、電腦、一次性產品。這是一種悲劇,電子化世界最可悲的就是這個,直接地培養出我們“棄物”的習性?,F在人和物之間沒有感情了,更多的只是一種“流行”。
所以做傳統文化、做手工藝的人,就要找到一條救贖之道?,F在社會就有很多人開始喜歡手工,喜歡自然產物,他自然而然就喜歡了。因為經濟化的生產,所有東西都是大批量生產,沒有個性,穿著也不舒服。你上班穿制服,下班回到家了,你要怎么安頓自己的身體,讓自己完全放松,寧靜?你的煩燥,來自于知識社會把你排擠成一顆鏍絲釘,這種孤寂的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是很斷裂的。你要是在鄉下還可以跑跑,河邊洗個腳,山上采片樹葉吹口哨?,F在不可能了,一回家就打開電視,傳媒控制了人絕大部分的精神世界。
如今很多國際品牌也從手藝下手,而他們價位太高,失掉了手藝的精髓。但現代人有時也盲目,你價位不高,他又不尊敬你,真是一個悖論。有些品牌和體系做得很好,他們是有覺醒的,會定于中等價位,然后把盈余拿去照顧手藝人,回到原生地,又運用現代的經營方式去整理、組合,發覺好的工藝、好的材質,這就是一個好的循環。黃永松說,日本能變成一個大產業的,像無印良品,差不多都是走這個路子。它希望追求優良的品質、優良的搬運,優良的設計,甚至是優良的使用?!爱斊髽I變得很大的時候,它還葆有活力和生機,這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