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央部分部委相繼公開了“三公經費”賬單,引起各方高度關注。事實上從古至今,抑制公款消費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過。
公款吃喝:地方官員不堪重負
“四菜一湯”據說是朱元璋的發明。朱元璋稱帝后,面臨著經歷多年戰火蹂躪之后一窮二白的大明王朝,需要節儉度日;另一方面,朱元璋窮苦出身,對物質要求比較低。坐了天下,發覺有公款吃喝的苗頭,于是趁馬皇后過生日,召集群臣,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蘿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兩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蔥花豆腐湯。眾臣不解,朱元璋解釋,“蘿卜上了街,藥店無買賣”“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定人心”“兩碗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好丞相”“小蔥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潔如日月”。“四菜一湯”就這么誕生了。
從《南京太常寺條》祭祀孝陵的祭品單中看,總少不了韭菜、薺菜、芹菜、茄子、苔菜、竹筍、芋苗這些農家土菜,應該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生前常吃的,這對同患難、共富貴的夫妻,節儉不假。
今天的公款吃喝費用,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迎來送往,所謂公務接待費,是財政預算的重要一塊。但是在古代,衙門公賬上沒有公務接待的預算,所以陪送領導,讓地方官員們不堪重負。
古時等級森嚴,下屬為接待好上級,往往花招百出。明朝南京兵部主事管志道回憶,他在鄉里做生員時,曾經親眼看見一位縣令向前來視察的巡按百般獻媚,拍馬屁一直拍到馬桶上,甚至到了用貂皮來裝飾尿壺、將緞褥鋪在廁所里的程度。
當然,也有敢于挑戰潛規則者,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是一位。他出任浙江省淳安縣知縣時,在公務接待方面嚴格照章辦事——一般官員的伙食費、下程路上的伙食費、下程用船用夫,合計不過五六錢銀子,約一百四五十元人民幣。如果上司駕到,另加一只鵝、一只火腿,市價二錢銀子,再補充五六分銀子的蔬菜,合計不過200元人民幣。中央的部級離退休干部路過,也按這200元的標準辦理。海瑞認為,這個標準足以保證客人吃得可口。
海瑞這個規定,得罪了不少人,不過他鐵面無私,后來上級就索性不來淳安了。嘉靖四十年(1561年),海瑞被平調江西興國,到一個更窮的地方繼續當知縣。
公車消費:官員坐轎的“好處”
“公車”也是公款消費的一大塊。“公車”這倆字出于《史記·東方朔傳》:“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漢代用公家車馬接送應舉的人,后便以“公車”泛指入京應試的舉人。
古代沒有汽車,公車就是馬、馬車,還有轎子、船。雖然有話說“安步當車”,但“出無車”卻從來被士大夫之流視為奇恥大辱,《戰國策·齊策》中馮諼(xuān)就埋怨過:“如長鋏(jiá)歸來乎!出無車;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不過,古代官員們更喜歡坐轎子。在中國傳統中有太大太多的暗示意味:由于坐轎者身份不同,所乘的轎子也不同,轎夫也分等級,官越大,抬轎的人越多。一般七品官多為四抬,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乘八抬,皇帝出宮時是十六抬,自然是最高的規格。
不過,并非一開始官員就能坐轎。唐和北宋的官員一般不許坐轎。南宋高宗趙構南渡以后,因為江南多雨,道路泥濘,才允許朝官乘轎,但還規定祭祀時騎馬,上朝時乘轎。從此,轎子才開始在官場中使用起來。但到明初,對乘轎仍有種種限制,規定“國朝文武大臣皆乘馬,自景泰以后,例許用轎。勛戚一品,惟年老寵優者方敢陳請,其他則不允許”。但在交通不便的南方山區,它還是一種使用較多的代步工具。明中后期以后,轎子才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代步工具。
當今天公車購買、維護費用成為一個巨大數字之時,不少人開玩笑說要恢復官員坐轎的習慣,他們認為,官員坐轎子有幾大好處:一是環保低碳,迎合了目前的世界主潮流;二是增加就業率,司機一個人,轎夫幾個人,等等,最大的好處當然是節省經費。與動輒幾十萬的豪華車相比,一頂轎子至多不過幾萬元,而且轎子不用加油,維護成本極低。
這當然只是調侃了。
公款旅游:吏治腐敗的重災區
“三公”還有“一公”是公款出境,古代中國官員很少出國,他們更多是到各地公務出差,順便公款旅游。
自秦漢起即建立了政府接待制度,由官辦驛站和地方官府負責過往官員的接待服務。驛站所需物資、經費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負擔。有唐一代開始,除了中央政府設置的招待所“驛”,地方政府還設置稱之為“館”的地方政府賓館。
古代規定很嚴格,官員利用驛站需要經過批準,持有特殊的通行憑證,憑證可以得到相應于身份秩級的待遇。同時實行消費等級制度,驛站按規定的接待標準接待過往官員。官員身份秩級不同,飲食、住宿、車馬的接待標準不同。
不過,再好的規定也有人鉆空子,或者破壞。一些高干子弟,沒有權力享受服務,但照樣一路作威作福,什么待遇都少不了。
還得再講一下海瑞的故事,他就讓高干子弟碰了大釘子。他任淳安知縣期間,有一次,總督胡宗憲的公子路過淳安,被淳安驛丞(近似招待所所長)的接待方式激怒,將所長倒吊了起來。不過海瑞也不是吃素的,他也大怒,下令將胡公子關押起來,銀子沒收,上報胡總督,說您在通知中明確指示不許大操大辦地搞接待,現在卻有人冒充您的公子招搖撞騙。海瑞請示如何處理,鬧得胡總督有苦說不出。
但畢竟海瑞這樣敢于堅持原則的人太少,驛站接待制度產生許多弊端。超范圍、超標準接待,擅自乘驛,給驛泛濫,利用公驛恣行享樂、靡費公帑,獻媚取容、賄賂誅求,十分普遍,成為吏治腐敗的一個重要方面。巨大的接待費用,造成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摘自《滇池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