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過去蘋果種植基本上是以喬化密植為主,樹形多采用三主枝疏散分層形、紡錘形或主干形等樹形,由于進入盛果期后存在嚴重的光照郁閉問題,造成果園產量低、品質差。目前有大量的喬化密植蘋果園通過縮冠間伐和開心改造將原有樹改為開心形,這種樹形主干高,樹冠一層,枝、葉、果都能充分著光,徹底解決了喬化密植果園的光照郁閉問題。但是開心樹形對于主枝和結果枝組的培養與傳統樹形有較大區別,如果不能正確對待,改造后的樹形又會出現大枝紊亂、枝組衰弱等問題,并直接影響果園的產量和品質。本文主要根據筆者經驗和日本開心形修剪的相關技術對蘋果開心形主枝和結果枝組的培養做一簡要介紹。
1 主枝培養
對于大冠樹形需要培養大型主枝,并在主枝上培養側枝和結果枝組,在幼樹期主要增加主枝數量,選留好主枝方位和角度。一般選留大角度枝條當作主枝培養,各主枝要交錯排列在主干周圍,上下之間最好有一定的距離,輪生的主枝要優先處理。進入盛果期后要根據目標樹形重點培養永久性主枝,對于臨時性主枝和撫養枝逐漸去掉。永久性主枝選擇時要求粗壯圓滿,生長健壯,枝頭向上。枝組較全。
開心樹形對于永久株根據整棵樹的大枝分布選擇2-3個永久性大枝,開始選4個當作預備性永久主枝培養。主枝要求在樹干上1.5-2.0米的位置分布,最低不能低于1.2米。最高也不要高于2.5米,主枝過低不利于通風透光和大型結果枝培養。主枝過高,操作不便。樹形培養,時對于永久性主枝的延長頭和預備主枝延長也可以輕短剪,打到下芽上,促進新枝萌芽,盡快擴大樹冠(也可不剪,任其自然生長)。主枝延長頭部分不能留果,以免枝頭下垂,削弱長勢。
在幼樹階段對于主枝上萌發的枝條(背上枝除外)要盡量保留,連續甩放3年后就可以成花結果,形成下垂結果枝組,當成花后再根據空間大小適當選留,一般小的結果枝組(3~4年生枝)間隔30N40厘米;一般不在主枝上培養大側枝,對于主枝上的大側枝由于它的存在會影響主枝的生長和兩側結果枝的培養,所以要盡早疏掉(圖2)。主枝上的結果枝組要求前部小后部大,在兩側交錯排列,在平面上看是一個等腰三角形(如圖1),上下錯開,在主枝兩側+300的范圍內分布,培養立體結果的樹體結構。以充分利用光照。對于主枝上逆向主干生長的枝條由于容易相互交叉,擾亂樹體結構,要及時除去。
2 結果枝組的培養
一般來說一年生枝條甩放2年形成花芽,第3年結果,有的腋花芽也能成花,但果個小,品質差。3-4年的結果枝條稱為結果枝,5-6年后幾個結果枝著生在一塊稱為結果母枝。從根本上講整形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大量的優良結果枝,并使之能夠有充分的通風透光條件。結果枝組開始著生在各類主枝上,然后不斷向永久性主枝轉移,結果枝組要交錯排列,來增加葉片面積并制造出更多的光合產物,以充分利用空間,達到優質豐產的目的。在枝組的培養過程中一定要連續甩放,單軸延伸,枝組只留一個頭。不留競爭枝(圖3)。修剪時千萬不能扭梢、圈枝,這樣無法培養健壯穩定的結果枝組,還擾亂樹體結構,通過緩放控肥(必要時環剝)完全能夠達到成花的目的。在修剪時也要注意長中短枝的比例,長、中、短枝比例接近1:2:7。


在幼樹階段就要注意在主枝兩側培養大、中、小型搭配的下垂結果枝組,以背斜生枝組為主,隨著樹齡的增加逐步把小的結果枝組培養成為大的結果枝組。在結果枝組的培養過程中并行枝、逆向枝、內向枝、共生枝、交叉枝等由于相互遮光,并擾亂了樹體結構要及時去除,輪生枝由于易產生“卡脖”現象也要及時去除。修剪完成后所有枝條都應順著主枝的方向延伸,整體呈等邊三角形,小枝互相之間不交叉,5~6年生枝組間距50-60厘米,10年生枝組間距1米左右。結果枝組一旦大量結果后就會下垂,對于下垂的結果枝組要不斷地進行縮減和修剪上抬來復壯,下垂枝基部往往會萌發新枝,這種枝條要保留并當作預備枝來培養,將來會形成新的結果枝組,一般來講結果枝組7年左右就需要更新1次。以下垂結果枝組結果光照好、樹勢穩定、不跑條、易成花,果品品質好(圖4)。
3 修剪手法
蘋果長枝品種在修剪時除永久性主枝上的延長頭和預備主枝延長頭輕短截外,其它小枝一律不打頭,甩放成花結果,隨著結果枝組的衰弱逐步回縮更新。過去對一年生枝修剪短截多、短截重,戴活帽或死帽。因此年年剪條。年年冒條。造成總枝量過多、光照郁閉。現在修剪對背上過旺的徒長枝和過密的大旺枝進行疏除,其他枝條全部甩放成花結果(圖5)。如果采用短截的方法處理不但不易成花而且容易出現競爭枝,擾亂樹體結構,影響光照。修剪時注意在主枝背上適當選留一些中庸的枝條,防止日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