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是指采用化學合成、微生物發酵或人工提取的方法制取的,具有特定生理調節功能的簡單有機化合物,大多屬于低毒或微毒,可用于調節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在增強植物的抗逆性以及在促根、保果、保鮮、提質和增產等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科學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是葡萄高效栽培中的一項積極措施,但使用不當則會產生諸如果穗和果粒過大、過密、果實品質下降;穗軸及果柄硬化易落粒,影響外觀:殘留超標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等副作用。本文僅列舉一些在葡萄生產中常用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類產品登記信息及使用注意事項,為科學合理使用這類物質提供參考。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在國內外農業生產領域應用廣泛。目前,全球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銷售額約15億美元。并以每年10%速度增長。其中。美國EPA批準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成分已有20多種、產品達200多個。我國生產中使用植物生長調節物質也有30多年的歷史,目前已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類產品有500多個,涉及有效成分近40個,進行登記的廠家、所登記的產品劑型和有效成分含量也多,下面僅列舉品種無核、提高坐果和增大果粒,從而達到豐產、優質、高效的目的。但其應用效果常因品種、氣候條件、生長狀況、綜合管理措施等各方面差異而不同。甚至產生相反的結果。因此,使用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時要慎重。應參照產品使用說明,根據葡萄品種特性和生長狀況科學合理使用。不可濫用。
2.1重視配套栽培技術
植物生長調節物劑不是營養物質,更不是靈丹妙藥。要想使葡萄豐產、優質、高效。必須結合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加強土、肥、水管理,重視有機肥和鉀肥的施人,加強疏花疏果,控制負載量。
2.2注意葡萄生長狀況和環境條件
葡萄品種、長勢、樹齡不同,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使用效果也不同,有些品種使用植物生長調節物質不但增大效果不理想甚至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弱樹弱枝使用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效果不好。使用時的溫度、濕度、天氣等環境條件對使用效果也有影響。因此,在某地某一品種上的成功經驗,在其它地區應用時,仍需先進行試驗,然后才能大面積推廣。
2.3注意使用時期
要根據不同目的,選擇合適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并在合理的時期使用,注意安全間隔期。同一種植物生長調節物質使用時期不同,效果可能不同甚至相反,如萘乙酸在葡萄成熟期使用有防止果粒脫落的作用,在生理落果前使用則有疏果的作用。
2.4注意使用濃度和次數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在葡萄上使用要控制使用次數,把握使用濃度。葡萄全生育期使用化學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次數一般不超過2次,使用微生物發酵或人工提取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次數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如美國湯姆森無核葡萄使用赤霉酸的次數一般在3次以上:日本使用赤霉酸促進巨峰系葡萄無核化時通常使用2次,但與氯吡脲(CPPU)結合應用時只處理1次即有很好效果,CPPU的使用濃度一般不超過10毫克/升。
2.5注意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殘留問題
許多國家對某些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有最大殘留限量的規定。不管是鮮葡萄或葡萄干,都不能超過進口國的法定容許量。國家允許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一般毒性較低(微毒或低毒),使用后經雨水沖淋和降解,在果實中無殘留或殘留量極少(殘留量不超過最大殘留限量值即MRL值),對人體和環境是安全的。但有些化學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在果品中有殘留,尤其是在使用濃度較高的情況下,殘留更多,使用時應注意,如化學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氯吡脲(CPPU)。在葡萄中最大殘留限量為0.1毫克,千克(日本),中國為0.05毫克/千克。澳大利亞為0.01毫克,千克,其他國家(美國、韓國、墨西哥等)為0.03-0.06毫克/千克。


2.6無公害、A級綠色食品及AA級綠色食品對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要求
按國家有關葡萄標準規定,無公害食品允許使用無公害植物生長調節物質。A級綠色食品允許使用生物源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果實中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最終殘留量不能超過國家規定的有關殘留標準:AA級綠色食品不允許使用任何有機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