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有月。
淡淡的清輝從遼遠的高空傾瀉下來,像一塊素潔纖柔的薄紗,悄掩夜色中的大地。梧桐斑駁的葉影在窗前輕輕顫抖,暗香盈袖的菊花在陽臺開得神采飛揚。沿了那條長滿野草的小路走去,一切都現出朦朧與婉約。山已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黑色屏障,隱約可辨的曲線似一幅流動的水墨畫;水也靈動起來,微風過處,粼粼波光像一地散碎的銀子,叫人無從收拾。唯有樹在接受圣水的洗禮,仰首與垂頭的姿勢,顯得那么虔誠而又端莊。
多么美好的夜晚!一路的月光是這深秋的寒霜,淺淺地鋪了一地,所有已經黯淡的情懷與渴念,都在這一刻被溫柔地擦亮。
我們曾經都受恩于一片清澈的月光。童年的小橋上不是跌落過我們的笑聲嗎?那輪始終沒有打撈起來的月亮讓我們付出過多少熱愛,在我們涉過那條湍急的河流遠離故土時,又把李白的千年慨嘆悄然放進我們的行囊。我們也曾經在異鄉的街頭相遇,一聲鄉音串起的探問之后,共同懷念起臨水而居的家園,惦念父兄們日入而息后的莊稼,還有母親竹籬圍起的菜地,這一切都在第一陣秋風掠過時是否依然無恙?
已經流浪多少年了,我們一點一點拔起自己的根系,在無數陌生的驛站揮霍激情、青春與夢想。知道遠方有那么一座城市,我們于是像蒲公英急著播種,飛蛾忙于撲火一樣奔向遠方。風是襲過的,雨也淋濕過我們的衣裳,但我們似乎從未熄滅過心中的熱望。日夜兼程的時候,總有一些信箋從遠方飛來,我們小心地撫摩信封上的郵戳,猶如撫摩一輪十五的月亮……
但從何時開始,我們已不再抬頭仰望天空,那流云,那丹霞,那無數閃爍的星星以及獨自在夜晚燦爛的月亮,我們都已忽略,淡忘。我們一面尋找生命的麥地、心靈古樸的家園,一面徘徊于城市。城市的高樓與霓虹,讓我們在熟悉了來來去去糾纏不清的道路之后,再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誰會在太陽升起的時候去問一聲樓窗間探出頭來的小女孩:“你是不是在尋找奶奶種下的向日葵?”誰會在夜晚出門趕路的時候仰首空寂的天幕,懷念久違了的月光?誰又會在月圓之夜從夢中驚起,輕吟一句“舉頭望明月”,讓兩行清澈的淚水流進異鄉的土壤?
是這樣,沒錯就是這樣,詩人吟唱了千遍的麥地如今只是城市舞池的一曲搖滾,父輩們汗水浸染了百年的麥子也成為電視廣告上的一杯麥片:牛奶加糖。而誰能告訴我們,是家園將我們拋棄,還是我們在匆匆趕路時遺落了太多珍貴的東西:樸實、感動,還有善良?
也許有一支歌一直不曾被我們忘卻,江南、杏花、春雨,騎在牛背的孩子以及河邊浣洗的少女,桑麻話盡水車閑置,我們在咖啡之外聞見母親米酒的醇香。也許我們已經感覺,重要的不是樓房越來越高,而是我們心中拆卸了那道母親圍筑的籬笆,以至于我們古樸的情感像泥石流一樣散失,待到秋來才懂得經不住一聲荒涼的雁啼。
而今夜有月。
而今夜,你與我一樣在這片如水的月色里徜徉。玉米和稻谷已經收割了,田野上的芬芳已被我們勤勞的父親和兄弟細心收藏。那隨風隱約而來的,是你倚著草垛吹出的笛聲嗎?我似乎看見你臉上那行晶瑩的淚水,靜靜地打濕了古人留下的詩行。其實我們都該回去了,趁著月色還照著歸程,趁著這個秋天距離冬天還遠,河流尚未凍結,道路依舊寬廣。
此刻,我手執一朵秋日的野菊,像握著與故園相認的信物,等你如期走到我的身旁。
(選自《今夜的月光》,有改動)
賞讀
《今夜的月光》如畫,作者以其生花的妙筆向我們描繪了月色籠罩下的無盡的幽思與遐想。《今夜的月光》如詩,作者在此打破了常規散文的寫法,一如詩般的跳躍靈動,且創造性地運用了押韻。然而,今夜的月光實際上只是一路的寒霜,是它勾起了作者心中曾經的月光,嗅到了故鄉田園的芬芳。這種虛實結合、借眼前之景抒思念之情的寫法,不正與千年前李白的《靜夜思》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思考練習
1.全文要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加以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寫到了“今夜有月”“而今夜有月”,結構相同但兩者的作用不同,請分別加以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