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義審計長在最近召開的全國審計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積極適應新任務和新要求,不斷創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方式和方法。”作為縣級審計機關,如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責任審計轉型,今年我局結合縣鄉換屆,對24名書記、鄉鎮長和26名縣直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進行了任中(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按照“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健全制度、規范管理、提高質量、深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經審“三方式”,科學推進“五轉型”,取得了明顯成效,縣鄉換屆期間共提拔科級主要領導干部13名,科級干部提拔為副處級干部6人。
一、創新組織方式。首先強化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兩辦聯合下發了《南城縣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辦法(試行)的通知》,縣委書記擔任縣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長,定期召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匯報會,審定有關議題,研究落實整改,縣政府主要領導堅持審閱審計報告,把審計整改和審計結果公告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任務;其次強化資源配置。根據經責審計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要求高的特點,樹立經濟責任審計全局“一盤棋”的思想,整合審計資源,突破行業與股室職能分工,統一調配審計干部,按年初審計計劃,實行責任到組。
二、創新工作方法。一是制定一個方案。接到縣委組織部委托審計通知以后,局黨組及時召開相關人員會議,制定工作方案,統一審計時間、統一審計內容、統一評價標準、統一資源調配,把任務下達到組,落實到人。二是搞好三個調查。即做好審前調查,關注被審對象的基本情況;做好信訪調查,關注被審對象在信訪、紀檢監察機關、可能發生的非正常情況;做好延伸調查,關注被審對象在下屬或分管單位可能發生的經濟往來情況。三是處理好四個關系。即被審對象的關系,搞好審前預告,使被審對象心中有數;組織部門的關系,及時與組織部門聯系溝通,贏得配合支持;主要領導的關系,及時與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匯報,為領導正確使用干部提供決策依據;有關部門的關系,加強對財政、人事、紀檢監察機關的合作,建立信息資料共享制度。四是做好五個結合。即經濟責任審計與各專項審計相結合,與財務收支審計相結合;與績效審計相結合;與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相結合;與計算機運用審計相結合,提高審計工作效能。
三、創新評價體系。一是嚴格評價依據。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客觀公正地評價被審對象的功過是非。二是嚴格評價內容。做到審什么評什么,重點圍繞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財政財務收支、預算外資金收支情況;執行財政法規、遵守廉政規定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和評價。三是嚴格評價方法。運用寫實和對比的方法進行評價,用事實和數字說法,寓評價于敘事之中。四是嚴格評價原則。做到劃清三個界限:第一、劃清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的界限。凡屬被審對象個人主觀原因造成的問題,由其本人負責,屬社會環境或不可抗力等客觀原因造成的問題不由被審對象負責;第二、劃清集體決策與個人決策的界限。由集體決策決定造成的損失由集體負責,一把手負領導責任,由領導個人決定造成的損失由領導個人負責;第三、劃清直接責任和主管責任的界限。由領導干部直接或親自指揮做的負直接責任,由下屬或一般工作人員造成的領導干部只負主管責任。
同時推進“五轉型”,為縣域經濟跨越性發展提供有力的經責審計監督保障。
一、審計理念向開放前瞻性轉型。在經責審計的實際工作中,我局堅持創新思維方式,從思想境界上實行“三轉變”。一是堅持由封閉性思維向開放性思維轉變。把握經責審計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跳出審計看審計,跳出審計做審計,立足“免疫系統”功能的發揮,從封閉的思維方式向開放型思維方式轉變,使經責審計視野更寬闊;二是堅持由揭露性思維向建設性思維轉變。通過將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的縣域經濟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匯報,為其正確制定和組織實施經濟發展決策提供依據;三是堅持由定向思維向辯證思維轉變。不斷深化經責審計的辯證思維方式,透過現象辯本質,透過微觀見宏觀,透過苗頭看趨勢,實事求是地作出審計分析和判斷,使經責審計更具前瞻性。
二、審計內容向效益責任性轉型。重點突出“五個關注。一是關注政策的執行性。關注被審對象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各項經濟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及時揭示和反應新情況、新問題,確保上級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二是關注反應的普遍性。對文化教育、社會保障、住房扶貧、強農惠農等普遍性問題,結合經責審計認真審查,從嚴查處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三是關注資金的效益性。密切關注財政、資源環境、固定資產的潛在風險,及時提出對策建議,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四是關注工作的責任性。密切關注領導干部在履行經濟責任中的重大經濟活動、決策程序、基建投資、土地出讓等,促進被審對象依法履職、科學用權;五是關注結果的運用性。依據審計部門出具的審計報告,縣委主要領導直接找被審對象進行激勵談話、廉政談話、警示談話和誡勉談話,對被審對象任職期間工作成績突出的進行激勵談話,給予肯定和激勵;對存在問題的被審對象,依據問題的性質、責任輕重和危害程度,分別進行廉政、警示、誡勉談話,提出整改和處理要求。
三、審計手段向現代高效性轉型。堅持做到“三個突破”:一是突破審計分散格局。認真整合審計資源,打破領導分工界限、打破專門股室界限、打破人員職責界限、集中力量打好經濟責任審計攻堅戰;二是突破審計方法束縛。實行從被審單位業務職能入手、從被審對象權力運行入手、從信訪反映要點和外圍入手的“三入手”工作法,準確把握審計重點和突破口;三是突破審計技術障礙。堅持用數字化帶動信息化,用信息化推動審計技術方法創新,增強在信息化環境下查錯糾弊、打擊犯罪的功能;探索以在線經責審計、實時經責審計為特征的聯網跟蹤審計,全過程監督被審對象行政決策、權力運用、資金流向過程,積極開展分析性復核、詢證、審計抽樣等方法,多途徑實施經責審計監督。
四、審計管理向科學精細性轉型。全面推進經責審計“五化”,實現由單一粗放管理向科學精細管理轉型。一是對象管理規范化。完善審計對象分類管理辦法,對被縣委組織部門委托的對象進行普查,建立審計對象數據庫,實行分類管理、分類安排、分類實施,提高審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質量管理全程化。認真執行《南城縣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辦法(試行)的通知》,不斷完善經責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審理制度、定期檢查制度和審計分析制度,做到全過程控制審計質量;三是風險管理常態化。深入開展經責審計風險教育,認真執行《審計準則》,形成審前、審中、審后風險防控體系;四是內部管理制度化。建立經責審計綜合考評辦法和以績效為主的量化考評辦法,不斷完善民主決策、干部考核任用、請示匯報、督辦整改、審計分析等制度,強化干部責任、激發干部活力;五是機構管理效能化。成立經責審計中心,配備專門人員和編制,局確定一名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經責審計工作,平時除對應上級經責審計有關工作外,還要擔當一組財務審計任務,實行一組雙崗、各組配合、綜合審計的新格局。
五、審計目標向規范服務性轉型。從四個著眼入手全面提高經責審計工作水平。一是著眼于管理規范。通過搞好經責審計,發現被審對象和單位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不足,提出審計意見,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推進審計成果運用由微觀向宏觀上升級;二是著眼于反腐倡廉。通過搞好經責審計,加強從執紀執法部門協作,查處違規違紀、違法行為,推進審計成果運用由行政處罰向依法追究上升級;三是著眼于服務中心。通過搞好經責審計,使領導更好地了解被審對象及單位的工作和政績,推進審計成果由適當參考向直接運用上升級;四是著眼于服務社會。通過搞好經責審計,使一些問題及時得到整改和處理,提高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推動審計成果由內部了解向社會公認上升級,樹立了經責審計新形象。
(作者單位:南城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