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資金不僅名目繁多,而且資金量大,絕大部分涉及民生,特別在縣、鄉一級更是如此。筆者從近幾年的審計實踐中,發現專項資金籌集、使用、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而且年年審,年年如此,審計意見難以落實到位,有人為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原因。
根據審計情況看,存在如下問題:
(一)籌集方面
1.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有些專項工作,在作規劃、計劃時,由于當時考慮不周,或客觀情況出現變化,以及某些人為的因素,項目實施后,當初的規劃、計劃沒有落實。某市校舍安全工程原計劃2009年至2011年共改造和重建校舍面積99.17萬平方米,三年投入資金5.56億元,資金由中央、省、市、縣幾級負擔,結果到2010年5月底,共到位資金1.07億元,只占全部所需資金的19%,而時間已到了計劃期的一半,中央、省到位資金639.5萬元,占到位資金的6%,市里只到位資金230萬元,占到位資金的2%,其余都是縣一級籌集的,省里規定到2010年要完成總工程量的90%,從現實情況看,是難以實現這一目標的。再就是一些地方為了爭取項目,在項目計劃上答應自己配套多少資金,等上面批了項目,上面的資金到了位,自己卻無法配套,造成項目遲遲完不了工,產生不了效益,這種情況在農水專項資金方面顯得更為突出。
2.客觀原因造成籌集難。養老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項資金因一部分企業效益低下,或改制破產時,企業早已資不抵債,職工養老保險金長期拖欠,無法籌集到位。
3.征收力度不夠。以社會撫養費為例:某審計機關在審計調查11個鄉鎮中發現,到2009年底,11個鄉鎮社會撫養費欠繳2 969萬元,欠繳率達到40%,社會撫養費欠繳率高的現象比較普遍。
(二)使用方面
1.擠占。有的是認為專項資金是塊“肥肉”,伸嘴咬一口,而大多數情況是主管機構用于彌補行政經費的不足,以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為例:為了搞農業綜合開發,各地都設立了一個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持農業綜合開發工作,財政只按當地平均行政經費撥付,而開發辦的人要跑項目、爭資金、搞規劃、工程監理、檢查督促等,都需要開支,只有在項目資金中開支,為了應付上面檢查,搞假工程發票入賬。
2.挪用。這在養老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一些有大額資金需長期運作的專項資金中顯得尤為突出。這里面既有集體行為,也有個人中飽私囊的動作。這些人認為,有錢在這里,我挪用一下,今后會補上,無關緊要。挪用謀取私利的情況時有所耳聞。
3.改變用途。改變專項資金的用途,大部分是政府行為,有的是作計劃時考慮不周,有的本來就是以項目為幌子,用來爭取上級資金。
(三)管理方面
1.捆綁管理。有的主管機構,專項資金不設專戶專賬,與行政辦公費等其它費用混合管理,捆綁在一起,為擠占挪用提供了便利。
2.撥付不及時。專項資金需層層撥付,有的需撥付至農戶個人,審計中發現,總有些專項資金滯留賬上,撥付不及時,造成效果發揮不佳。
3.監管不力。在一些專項工程中,招投標機制不完善,有的暗箱操作;有的承建商高估預算,無人審計造價;有的本身就是主管人員與承建商相互勾結從中漁利。在一些專項資金的管理中監督缺位,管理人員從中貪污的事也有所耳聞。
專項資金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了巨大作用,資金的籌集、使用、管理總體上說是好的,但不可否定的是,這些存在的問題影響了專項資金的效果發揮,我們應該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正,以便使專項資金發揮更大的效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正:
(一)政策、措施盡量配套完善。專項資金,顧名思義是指某一專門項目的資金,有關部門在作規劃或計劃時,應注意考慮與項目相關的方方面面,從而使配套完善。例如,某項目需幾級配套資金,則要同時考慮各級是否都有能力配套,否則要修改規劃或計劃。再如,定某項目的資金,不能只算這一具體項目所需要的資金,還要考慮管理這一項目實施所需要的資金,并且明確實施這一項目的各種管理費用,使想擠占者無理由擠占。
(二)加大監管力度。財經紀律和制度早就明文規定,專款要設專戶專賬、專款專用,但少數部門就是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因為對專項資金的監管不力,無人過問,無人檢查,特別是一些特殊的專項資金更是如此。審計、財政部門應該把專項資金的監管作為重點監管,一些大的關系到民生的專項資金,審計部門應該每年審計一次。財政部門可代為設立專戶,使專戶始終在財政部門的視野之內,從源頭開始監管。
(三)加大處理處罰力度。擠占挪用是專項資金屢查屢犯的通病,除少部分是客觀因素外,主要是處理處罰力度不夠,他擠占挪用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你罰款一、二萬,是九牛與一毛的關系,不痛不癢。筆者以為要加大處罰力度,讓擠占挪用(客觀因素的除外)者得不償失,下次就不敢了,對于中飽私囊的要嚴懲不貸。
(作者單位:新余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