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重。就是謹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注重自己的品行,珍惜自己的名譽。人若不知重,就如樹之無根,枯萎是注定了的。有句古話說:“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意思是做人必須先尊重自己,然后別人才會尊重你。如果我們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貪圖享樂,貪圖小利,信口開河,卡、索、要,增加別人麻煩,那么被審單位就會看不起我們,人民群眾就不會信賴我們。所以,我們在審計工作中,必須自重。審計人員自重就是要學會做人,做人是一個立德、立善、立行的過程,做人以正為本。只有保持自己健康的心態,才能成為一個正直的人、正派的人、受人尊重的人。會做人就是能夠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把自己修煉成在性格上可剛可柔,在思考上若智若愚,在處事上不偏不倚,在為人上能伸能屈,如果達到了這樣一種境界,就能在復雜的審計工作環境中養性修身,無論貧富貴賤、都可以俯仰天地無愧世人。審計人員自重就是要牢固樹立科學審計理念,堅持“依法審計,服務大局,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求真務實”的審計方針,努力營造“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的審計文化。增強黨性,提高自身素質,保證審計監督職責履行的公正性。
二、自省。就是自行省察,自我反省。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說“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自己做錯的事,知道悔悟和責備自己。不反省、不會知道自己的缺點和過時,不悔悟就無從改進,就有可能重犯同樣錯誤。一位哲人說:一個人不能在同一地方再次摔跤。我們審計人員要經常自我反省,為什么要經常反省?因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總會有個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我們在審計工作中有時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反省的目的在于及時知曉自己的不足,及時匡正不當的人生態度。良好的反省是自我心靈中的一種“自我清潔的大掃除”,自動糾偏。孟子云:吾日三省吾身。這是圣賢的修身功夫,凡人不易做到,但時時提醒自己,檢視一下自己的言行卻不是太難的事。我們審計人員自省就是要在“實”、“高”、“新”、“嚴”、“細”上檢查自己是否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說老實話,不為任何外界因素所干擾;是否堅持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敢于和善于否定自己,在不斷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中提高自己,多出審計精品;是否堅持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創造性地去完成各項審計工作任務;是否堅持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嚴字當頭,嚴于律己,勤儉節約,不斷提高審計工作績效;是否堅持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嚴格執行審計程序,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
三、自警。所謂自警是指自我警惕、自我戒備、自我管束的一種修養功夫。簡言之,就是自己警示和告誡自己。我們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查出了許多審計案件和問題。我們要學會從審計案件、經驗教訓、反面典型、廉審紀律、社會監督中自警,慎權、慎欲。陳毅元帥說:“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我們審計人員要時常自警,“伸手必被捉”,廉潔從審這根弦必須繃緊,我們要用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用廉政建設的要求來約束自己,嚴格執行審計紀律和各項廉政規定,真正在思想上樹立起廉潔自律的防線。牢記我們手中的權力是法律賦予的,是黨和人民給予的。決不能濫用職權,必須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守得住清廉,經得起考驗。
四、自勵。是指自我激勵,自我鞭策,是一個自強不息,開拓奮進的精神面貌。自勵要求我們審計人員明確自己肩上的重擔,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和先進的審計方法,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審計水平,不斷激勵自己盡職盡責、爭創佳業,為審計事業建功立業。特別是在工作上取得成績,各種榮譽紛至沓來的時候,莫要浮云遮望眼,讓榮譽沖昏了頭腦,驕傲自滿。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再接再勵,再創佳業。當工作受到挫折時,決不能消沉。要分析原因,認真整改,增強信心,克服困難,積極向上,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敢于擔當。做到人生態度同那些積極進取向上的人比,工作學習同那些走在前面的人比,名利升遷同那些埋頭苦干、不計名利的人比,生活享受同那些工作比自己辛苦、收入比自己低微、生活比自己艱難的人比。這樣才會比出積極向上的思想,比出良好的心態,比出高尚境界,比出高昂的激情,比出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在工作中才會敢于創新、敢于拼搏、敢于同強手較量、敢于樹立高水平的目標,爭創一流,使自己在這個競爭的社會,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敢說、敢干、敢闖,不甘落后,奮起直追,趕超先進,敢為天下先。
因此,只要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身修養,做到“四自”,我們就一定能夠肩負起為國家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神圣的職責,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家審計人員。
(作者單位:南昌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