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控技術的日益普及,職業學校數控專業的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化。本文在新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估機制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數控技術 改革 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09-0200-02
為適應經濟社會的需要,為企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能勝任數控技術應用與操作的初、中級技能型、實用型人才,這是社會賦予職業學校的歷史使命。我校在原有機電專業的基礎上,開辦了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 開發新課程體系與課程
1.調研市場,準確定位
目前,數控人才的市場需求有三個層面:“藍領層”、“灰領層”和“金領層”。我校面向湘西北,將專業定位在培養“藍領層”上,所畢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數控理論基礎,精通機械加工和數控加工,熟練掌握數控機床的操作和手工編程,了解自動編程和數控機床的簡單維修并且能取得國家職業資格初、中級證書。為了實施培養目標,本專業成立了由專業教師和企業行家組成的“數控專業建設改革指導委員會”,經常對相關行業企業進行調研、論證,加快專業建設,與市場保持零距離對接。
2.適應市場,開發新課程體系
近年來,我校多次修訂相關課程實施性教學計劃,按照職業實踐的邏輯順序,以行動為導向,建立了適應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學習領域和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群,構建了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按照理實一體化的原則,下調公共基礎課程的比例,突出了專業核心課程與技能訓練的項目,使之更貼近企業,提升了專業教學的實用性、有效性。理論上精簡重復交叉的內容,壓縮不必要的內容,把培養數控綜合能力所需的課程內容按照知識點和技能點加以篩選綜合,形成新的課程體系。
3.突出技能,優化課程設置
在專業教學上,以能力為本位,優化課程設置,實行科學的課程整合,突出操作技能的專業實訓。把現行的《機械基礎》、《機械制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機械制造工藝學》、《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等課程,綜合成《機械制造技術基礎》一門課程,并配套設置鉗工技術訓練、零件測繪訓練、車銑技術訓練等相關實踐性教學模塊,避免不同學科的重復教學;把《電工基礎》、《電子線路》、《液壓與氣動》、《PLC編程技術》等課程綜合成《數控機床控制技術基礎》一門課,并配以相關技能訓練;把《數控加工工藝》中的數控刀具、工裝夾具等內容并入實訓操作中,不再安排理論課時,提高了技能訓練的實效。
二 構建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1.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法
首先轉變觀念,打破傳統的理論課和實踐課相脫節的局面,直接將教學場所搬到實訓室,課程內容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生產與技術服務于一體。采用邊講邊練、現場演示的教學方法,使每一課都能講授、示范、訓練同步進行,在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能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消化理論,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次整合設備設施,在技能訓練方面,對數控實訓室進行了改造,增設模擬編程教室,安裝了數控仿真軟件,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避免了材料的浪費等現象。
2.實施項目教學法
在專業教學中,以項目為引領,以任務為驅動,通過項目的完成情況來檢驗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狀況。比如在數控車削技能訓練課中,為了學習圓弧的車削加工,我們以“湖南電視臺標志性建筑”為項目,學生看到的不再是教材上圓弧加工的內容,而是標志性建筑上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弧,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項目教學法中的項目與行業企業的實際生產緊密結合,貼近生產和生活實際,少了書本知識的單調和乏味,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對接。
3.實行模塊化教學法
我們開發的是以行動為導向的課程,都是模塊化的教材。在模塊化教學過程中,我們把教學內容分成一個個小模塊,對每一個模塊,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布置任務后,各小組從熟悉圖紙開始,確定加工工藝、編寫程序、輸入系統、模擬切削,每小組完成后,進行討論,接著由各小組長分別介紹本組的加工方法,然后全班同學評選哪一小組工藝最合理,編程最簡單,切削最經濟。老師最后再做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通過模塊化教學法的實施,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使以前學過的理論知識得到了綜合運用,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 完善相應地教學評價體系
1.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制
順應時代,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人才觀和質量觀,突出評價的教育功能。要求評價主體多元化,建立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評價內容具體化,有明確的德育目標、職業道德規范和通用職業能力,從工作質量、專業知識、培訓態度、文明生產、社會行為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多樣化,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重視學習過程評價,強化綜合實踐能力考核,采用筆試、口試、觀測、現場操作、工件制作、成果演示、學習方法記錄、自評、第三者評價以及采取單科考核與綜合評價相結合。
2.健全專業建設管理機制
一是建立專業建設領導小組,配備高素質的專業建設管理人員、明確職能、落實責任、提高效率;二是健全專業建設中各個環節的質量標準和工作規范,完善課程開發、評價、管理以及常規管理等規章制度,對專業建設實施監控、評估、信息采集與反饋的運行機制,為數控專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制度的保障
我校在數控專業建設中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要真正實現與市場零距離對接,建立起獨特的課程理論與實踐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胡繼軍.數控專業課程模式的改革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6(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