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物陶藝作為一種藝術品,不但以其藝術品的物質形式而存在,而且以其藝術品之外的東西而存在。它不僅在精神上讓人愉悅,而且對人類和社會文明的進步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本文主要論述了動物陶藝作品本身的特性、審美性、民族性,以及藝術的風格,在展現其審美價值的同時,進一步闡述了其藝術價值的真實內涵,從而使我們更為深入地了解動物陶藝。
關鍵詞:動物陶藝;藝術風格;本身特性;藝術價值
1 引 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在人們審美多元化的今天,動物陶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本文是在對動物陶藝的發展史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對其本身個性方面進行分析,同時對動物陶藝作品的審美價值、民族特征以及作家的獨特風格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藝術家創作的最高境界和最大目的,就是在展現其審美價值的同時,創造出具有獨特欣賞、獨一無二以及永保生命力的動物陶瓷作品,這是動物陶藝藝術價值的所在。動物陶藝創作的本質特性是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泥性、水性、手性、火性和人性的自然有機融合。同時,給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心理,而這種心理恰好順應了時代潮流和現代人們的情感需求。
2 動物陶藝的發展歷程
從古到今,動物就是與人生死與共的朋友,這一點尤其在動物陶藝中有所體現。而動物形象作為一種藝術創作的素材,早已被人類所接受,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早期塑造的手法雖然很樸素,但逼真地再現了動物形象的真實特征。新石器時代彩陶中的陶塑作品,記錄著先民生存的愿望,并演示著古代人民與大自然搏斗的場景并展現了文明社會的演化與發展。秦代的時代特征更加明顯,注重從總體上把握對象的精神內涵,注重傳神之處的刻畫。隋、唐時期的動物瓷雕藝術,有著共同的風格,尤其是唐三彩陶塑更加豐富多彩,而三彩馬是最有時代特色,藝術性最高的作品,顯示了新時代的成就。宋元時期的動物陶藝,注重工藝技術的運用和創新,有種自然天成的審美風貌。隨著社會的發展,明清以來的瓷雕藝術,瓷質細膩,在技藝水平方面,都有新的發展,有不少精品陶瓷留傳于世?,F代動物陶藝在傳統陶藝的基礎上更新與發展,帶來了動物陶藝創作新方向與表現形式、表現手法的拓展,以及審美取向的改變。
3 動物陶藝本身的特性
從工藝性能來看,動物陶藝是一種獨特的工藝美術,但它和其它任何藝術形式一樣,都要借助于物質材料并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段,才能塑造出蘊涵著藝術家審美感情的動物藝術形象。動物陶藝是以陶瓷原料作為可塑性材料,進行雕刻和塑造,并通過各種色彩的裝飾,最后經過一定的窯溫燒制而成,最終成為具有三度空間的陶瓷藝術形式。它的成形手段一般是運用泥板、盤條、堆貼等各種方法,而這又需要講求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把泥料的可塑性和創作的隨意性糅合進去,從而揭示動物的本性。
從藝術語言來看,動物陶藝有著它自身的藝術內涵和語言魅力。它主要在于依靠藝術家的創作意念、時代理念及其陶藝語匯(關鍵是指造型、線條、釉色、裝飾等)來構成自身語言形式。動物形象是藝術家創作靈感的源泉,泥土是藝術創作的材料,而藝術形式的實現就是藝術家在不斷對動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把動物的真實、質樸等不同靜態化的個性及情欲表現出來。
從形象特征來看,首先動物陶藝以善于表現概括性的瞬間動作、表情見多。無論是單個的還是組合的動物陶藝,其造型的藝術形象的動作都是單純的,都是瞬間的“定格”,并不表現連續的動作。例如工藝美術大師張育賢創作的《蝸?!罚ㄈ鐖D1),就用寫實的方法,逼真地再現了蝸牛慢慢伸展、爬出的瞬間動態,而這種瞬間的動作表情和塑造,主要是通過動與靜的關系來揭示的,即是說以靜示動,以動寓靜,表現出動態的靜穆性,這是動物陶藝藝術形象的一大特性。
其次,動物陶藝講求形神兼備。動物陶藝是一種對動物瞬間動作的藝術表現形式,因而在表現動物陶藝作品時必須把動物瞬間的表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才可謂是一件成功的藝術品?!盾髯犹煺摗钒亚闅w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當然這對于表現動物的表情和神態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更何況在藝術理論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即“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這是表現動物情欲問題所必須具備的。如新石器時代的仿生造型陶鷹鼎(如圖2),它整體結構簡潔,體積感很強,造型精美,鷹的雙目圓睜,全身光潔沒加任何的紋飾,嘴部呈有力的勾狀,加上后收的雙翅圍過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種前撲的動勢,使這只鷹顯得威武而雄壯。由此產生出非凡氣魄和兇悍的力量感,真可謂是形神兼備的佳作。藝術家們要塑造的是形神統一的藝術形象,“以形寫神”也罷,“以神擬形”也罷,不論是模擬自然形態的象生形還是幾何形態的抽象形態,都應該注重形態內在的神態和韻味,在形象的塑造上,都應該造型逼真,生動傳神,從而達到“形具而神生”的效果!
4 動物陶藝的審美價值
藝術的本性在于審美,藝術價值包含審美價值,審美價值是藝術價值得以實現的橋梁,因此一件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中,其審美價值變得尤為突出。
4.1 動物陶藝形式美的特征
動物陶藝審美價值表現在于形式美(造型、線條、色彩等)的特征,是否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是否符合美的客觀規律。古代動物陶藝在被創造初期,其造型和裝飾等視覺形式的審美還顯得不夠成熟,在制作工藝上也顯得簡單粗陋,但這些陶藝作品足以讓當時的人們在心理和生理上感到快樂和滿足。例如江蘇出土的1件豬形陶罐(如圖3),它以肥胖圓渾的胴體作罐身,造型甚為生動,背部中央設一矮喇叭形口,供注水之用,是一件實用和審美兼備的古代陶器。它不僅印證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概況,也是中國文化的見證,同時也使我們感受到了古代人的審美情趣,以圓潤為美。
4.2 動物陶藝的內涵
審美價值還表現在內涵方面,動物陶藝要反映藝術家的審美情趣、思想和品格,不僅僅表現為外形的特征,而是要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神韻,體現藝術家的情感和愛憎。當今社會日新月異,高速度、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方式及競爭意識的加強,使人的精神處于緊張狀態之中,人們對藝術的欣賞要求也在不斷地更新求變,因而開始追求更加自然、更加原始的藝術作品,以渴望更多地得到輕松愉快的生活調節。而現代動物陶藝也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回歸自然”、“回歸本土”的審美時尚。趙坤的動物陶藝作品一般不刻意表現對象的勻稱和俊美,而是表現其強健、粗獷,展現其旺盛的生命力。作品《狼嗥》(如圖4)是用大缸泥堆塑而成,從正面看來是被掏空了的軀殼,那是作者有感而“作”,表達了現代人的靈魂空虛,意志脆弱,正如野狼,表面上兇猛、強悍,實際上它是靈魂在嗥叫,貪婪的本性使它永不滿足地痛苦。趙坤的陶藝作品不拘于形而崇尚自然,強調窯火的自然變化,以達到形神俱佳的藝術效果。她的陶藝動物是一種人格化的記憶,喚起人們對自然生存狀態的眷戀,賦予人們追憶原始活動的審美境界。
5 動物陶藝的民族性
任何具有高藝術價值的藝術作品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代表,也是地域性的表現形式,因此反映著這個國家的風土地貌和民俗文化。動物陶藝作為一種民族文化而存在,同時也是祥瑞題材的一種形式,也反映著民族心理和民族哲學。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祥瑞題材的代表,也是我國人民撫愛萬物的一種反映。梅文鼎的《龍結》(如圖5)以陶土和色釉為材料,其總體特征表現為,在造型和裝飾紋樣的形態變化上有圖案化的傾向,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特征中對象征、隱喻、唯美的追求,形象地表現了華夏子孫與祖國難分難解的情結。
6 結 語
以上對于動物陶藝簡短的論述,或許不能把它的藝術價值完全的涵蓋其中,但對于動物陶藝的基本內涵已有深刻的剖析,而且同其它文化一樣,在時代不斷更替的潮流中,孕育了一些獨特的工藝與藝術語言,具有了其自身的特點。它的未來也會隨著人類生活的進步,文化藝術的發展而得到更多的關注。動物陶藝是陶藝家們創意性的杰作,即使是塑造同樣題材內容的藝術作品,陶藝家也是根據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來用心、用靈魂創作出完全不同的作品。而作為現代陶藝家,只有在真正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蘊古創新,拓展新路,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優秀的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動物陶藝作品。
參考文獻
[1] 陳雨前.陶瓷藝術文化審美[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
[2] 李澤厚.美的歷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 高峰.中國器物藝術論[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4] 張乃仁.設計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5] 易中天.破門而入——美學的問題與歷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
版社,2005.
[6] 王子奇.論現代陶藝與原始陶器的關系[J].景德鎮陶瓷,2001,04.
[7] 程耀.現代陶藝的歷史與發展[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2,03.
[8] 楊恩寰,梅寶樹.藝術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 莫里茨·蓋格爾.藝術的意味[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10] 余祖球,梁愛蓮.景德鎮傳統陶瓷雕塑[M].景德鎮:江西高校出
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