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許多名人憑著他們的聰明才智、遠大抱負、堅強毅力,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走進名人世界,了解名人的生活、經歷、成就……以他們為榜樣,激勵自己,辛勤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訪魯迅故居——郭風
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北京的四合院。這是和當時的尋常老百姓家的住屋一樣的。這就是魯迅先生的故居。
這小小的院子里的兩棵紫丁香,是他親手植的。它們的枝葉披滿陽光。它們也和一位偉大的名字聯系在一起。院中高大的棗樹,正結果累累。這棗樹也曾經和一位偉大的人物,朝夕共處有四年之久。
這一切都是按照他生前居住在這里時的原來模樣布置的。
這一間小小的花廳,里面沒有什么陳設,那么簡樸。他自己有時在那里休息。他經常在那里接待來訪者和他的學生。有時他的學生也住在那里。
這一間是他母親的寢室,是這座住屋里比較寬敞的一個房間,里面有一把破舊的藤躺椅,他常坐在那里,和他的母親談話。
這一間是他自己的寢室,里面更是沒有任何陳設,簡樸極了,只有一張木床,那上面鋪著草席,床下放一只陳舊的網籃。他隨時準備著,如果發生了什么突然的變故,在不得已時,便卷起鋪蓋放進網籃,轉移陣地再繼續戰斗。
這一間便是有名的“老虎尾巴”,是這座住宅里最小的一個房間。一間小小的斗室,里面只放得下一張小小木桌,兩把木椅。就在這里,他寫下了多少戰斗的詩篇,他為中國人民創作了多少輝煌的作品。他和他所有的著作一起,成為我國人民的驕傲,永恒地照耀在世界革命文學的上空。
這一座普普通通的北京四合院,這和當時的尋常老百姓家的住宅一樣的院落,一位中國的偉大的革命先驅者曾經在這里居住過。
這一座普通的,但永遠令人景仰的住宅,它告訴我:他不僅以他的革命的戰斗的一生,以他的全部戰斗的詩篇,哺育著我們下一代,也以他的簡樸的日常生活,勤勞的日常生活,以他的刻苦自奉,教育著我們,永遠引起我們深思,鞭策我們奮斗,鼓舞我們不斷前進。
這一座普普通通的住宅,它現在和我們的偉大的首都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北京的陽光永遠照耀著它的紫丁香和它的棗樹。
法布爾的故事——桑榆
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山區的一個小村莊里。村前小溪流水,村外山野樹林,環境十分優美。
法布爾小時候,別說圖書了,就連識字畫片也沒有。他和小伙伴們只能打土仗,捉“俘虜”,做占山為王的游戲。他們幾乎成了一群一身土的“野孩子”。小小的法布爾有一點與其他孩子不同,他對大自然里發生的事情特別感興趣,特別好奇。不論是水里的游魚、空中的飛鳥、花叢中的蝴蝶……他總喜歡給自己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魚兒睡不睡覺?”“鳥兒長不長牙齒?”“蝴蝶為什么這樣漂亮?”……這些問題,大人們也常常回答不出來。于是他時常留心觀察飛禽和昆蟲,自己尋找答案。
一個深秋的夜晚,睡在祖母身邊的法布爾,突然聽見房屋背后的荒草灘里響起一陣“唧——唧唧唧”的蟲嗚聲,聲音清脆好聽。是蟋蟀?比蟋蟀的聲音小多了。是山雀?山雀不會連續叫個不停,更何況在漆黑的夜晚呢。
“奶奶,奶奶,這是什么在叫呀?”法布爾問。祖母開始打瞌睡了,迷迷糊糊地答道:“睡吧,也許……是狼。”法布爾不愿推醒奶奶,又抵擋不住蟲鳴的誘惑,他悄悄地穿上鞋,開了門,摸黑到草叢中去,想看個究竟。野草劃破了他的手,他也沒有把那只小蟲找到。
法布爾七歲那年,家里送他到鄰村的一座小學讀書。這是一所設備非常簡陋的學校,全校只有一問茅草屋,一名教師。這位老師是一位動物愛好者,飼養了豬、雞、羊、鴿子、黃鶯、蜜蜂,還有一只招人喜愛的小刺猬。法布爾在這兒除了功課,還學到了不少小動物方面的知識。
小法布爾對動物特別是昆蟲的興趣越來越濃。一天,父親趕集回來,給他買了一張“動物掛圖”和一本寓言集。寓肓集里有許多禽獸、小蟲的精美插圖,法布爾愛不釋手,他逐漸癡迷上了對昆蟲的研究。
有一回,他在大路邊,發現一群螞蟻在搬運一只死蒼蠅。螞蟻們像在緊張地從事一項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調兵遣將,有的傳遞信息……多繁忙的勞動場面哪!法布爾被吸引住了,他趴在路邊,掏出放大鏡,一動不動地觀察螞蟻們的行動。下地勞動的大人們從他身邊走過,看見他趴在那兒;大人們結束勞動回家時,他還趴在那兒。大人無法理解小法布爾的行為,說:“這孩子大概‘中了邪’!”法布爾為了捕捉一只小蟲,常常喘著氣跟著蟲子奔跑。有時候,為了不損傷蟲子的腿或翅膀,他寧愿自己絆一跤。
一年冬天,他生病躺在床上。當他看到幾只凍僵了的昆蟲時,便把它們放進自己的懷里。昆蟲慢慢地蘇醒了,法布爾特別高興。法布爾研究昆蟲,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1858年,法布爾獲得博士學位后,一直從事生物學和昆蟲行為學研究,成果卓著。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可以始于興趣,但不能止于興趣。法布爾抱著對“科學真理的摯愛”精神,去探索昆蟲世界,從而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周總理的一天——佚名
遠遠的一處燈光,在這漫漫長夜之中顯得格外明亮。抬起手,看看表,凌晨一點了,是誰徹夜未眠?走進中南海,找到了那個房間,門開著,周總理正伏在案頭,面前是一堆又一堆文件,此時的周總理已經30個小時沒有合上眼睛了。此時,是否該休息了?可此時,秘書卻看著手表提醒:“總理,還有14分鐘。”“晤,你們做準備,我刮個胡子。”總理要刮胡子,說明又是外事活動。他注重儀表整潔,說這是一種禮貌。
過了一會兒,屋子里傳出了一片嘈雜,大家驚呼:“總理不見了。”大家緊張尋找,忽然有人說:“哎呀,總理不是說要刮胡子嗎?”大家立刻尋到衛生問。進門的一剎那,所有人都怔住了,唉,我們的總理喲!他垂落的左手下,有一條面巾,他微屈的右臂,手里仍虛握了沾有肥皂沫和胡子茬的刮臉刀,他就歪在鏡子前邊睡著了!他英俊的面孔曾使所有的中國人為之驕傲,現在卻變得那么瘦削灰黃;他的眉毛依然威武,雙唇仍然露出善良慈愛,可是他的眼窩卻是深深地、深深地凹陷下去……別出聲,都不要出聲,我們用顫抖的目光互相提醒。當心血翻呀翻,翻上壅塞的喉嚨,眾人只能讓淚水在眼圈里悄悄地、悄悄地旋轉。總理太累了,是該休息了,只是這個時刻,總理又怎能讓自己休息呢?正當大家不敢上前打擾時,總理雙肩一震,眼皮忽地掀起,“哎呀”一聲輕喚,抹抹臉便朝外急走,一邊抬手看腕上的表,一邊喃喃:“糟糕,我睡著了呢,遲到了,遲到了,這次怪我……”“總理!”所有人小聲叫著追上去,又不敢追到他面前,尾巴一樣跟在他身后。因為我們的眼眶中充盈著淚水。
來到新六所,一些同志已經等候在那里,迎上總理便匯報情況。這時,周恩來那灰黃的臉便奇跡般地出現了恢復片刻的青春的紅暈和光彩。大家早就發現了這個秘密:只有工作能夠使總理顯出年輕。總理喚過身邊的秘書說道:“你幫我想想法子,看能不能買兩塊咖啡糖?”秘書很快便取來兩塊咖啡糖。總理剝糖紙時,手指微微顫抖。他從來不曾吃什么糖塊,這次連吃兩塊。大家都明白,咖啡可以提神。
會談開始了,是與越南總理范文同。會談的時刻,周總理雖然敏捷的回答一切問題,但總理虛弱的身體,越來越掩飾不住耗盡血汗之后的極度疲憊。借服務員上水的機會,他小聲吩咐:“給我送條濕毛巾。”便聽到了周恩來的聲音。他與范文同會談的聲音始終那么清朗流利。句句反應敏捷,字字切中問題實質。
女服務員很快就用托盤送來了涼毛巾。周恩來拿過毛巾,在額頭和眼窩的部位反復擦拭按摩,然后放回托盤上,啞聲說:“謝謝。”周總理剛剛擦試過的臉又恢復了光彩,但那濕漉漉的光彩有多少是水,又有多少是汗?當他用力按摩額頭時,他是怎樣艱難地從全身每一個細胞里擠壓搜索聚集殘剩的最后一些血液和熱力啊!周總理每隔十分鐘就要一次毛巾,大家知道,總理是想讓自己變得清醒,讓那疲倦的身軀變得清醒……
周總理離開了,他又走向了另一處地方,他那虛弱的身體依舊工作著,工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