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初七為傳統七夕節,因為舊時夏歷將七月稱為“蘭月”,因此七夕當晚又被稱為“蘭夜”。 民間認為,織女聰明美麗、多才多藝,因此民間女子便在七月七日的晚間向織女乞求智巧,除去笨拙,使自己能變得更加眼明手巧,因此,這一天也被叫做“乞巧節”。今年的七夕節是在公歷的8月6日。
一、 七夕節的傳說
傳說,七夕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牛郎原本是個孤兒,住在南陽城的牛家莊,跟著哥哥嫂嫂一起生活。嫂子馬氏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后來,他被迫和哥哥分了家,獨自一人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條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她的仙女姐妹們下凡玩耍,在河里洗澡,老牛勸牛郎偷偷藏起織女留在岸邊的靈衣,織女沒有了靈衣,上不了岸,不能飛回天宮,便做了牛郎的妻子?;楹?,他們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不料,王母娘娘知道了這件事,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將織女捉回天庭問罪。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于是觸斷了頭上的牛角,將牛角變成一只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飛上天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蛟S王母娘娘也被他們的真情感動了,最后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會面一次。
其實,七夕文化最先起于夏朝的原始宗教崇拜。牽牛星又叫“河鼓”,屬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二宿,共包含六顆星;它們與銀河另一端的織女星遙遙相望。牽牛星被我們的祖先看作是谷神,織女星則是傳說中天帝的女兒桑神。谷神和桑神都是我們華夏民族的祖先極其看重的農耕守護神。
七夕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有記載,《物原》上說:“楚懷王初置七夕”。到了秦漢魏晉時期,牽??椗墓适轮饾u演變成優美的傳說,經過后來的不斷豐富,最終成為中國四大傳說之首(其余三個傳說分別是《白蛇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
七夕節是我國最富民族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之一,1000多年前就已經傳入了日本,影響十分深遠。日本第一部和歌集《萬葉集》就是一部以七夕為主題的七夕星歌,對日本文學影響深遠。
二、 七夕的節物風俗
1. 祭月
在傳統文化里,月亮是女子的祥瑞象征。古代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風俗,尤其是七夕、中秋這兩天晚上,她們常常擺上瓜果等祭品,對月祈愿或傾訴心事。
2. 天河夜話
由于農歷的七月七日正當雨季,所以這一天常常下雨,人們都說這是牛郎織女的眼淚。蘭夜之時,一些少男少女會躲在長勢茂盛的南瓜棚、豆角架或葡萄藤架下,偷聽牛郎織女相會時說的悄悄話。據說如能在夜深人靜之時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日后便能得到一份千年不渝的愛情。
3. 拜織女會
七夕節時女子們進行的聚會,叫做“拜織女會”。女子們會預先齋戒一天,然后和自己的朋友或鄰里約好,屆時一起去某個主辦者家里拜織女。通常她們少則五六人,多則十來人,大家一起在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另有幾朵鮮花、幾束紅紙插在瓶子里,花瓶前放一小香爐;吉時來臨,大家一起在桌前焚香禮拜。然后再圍坐桌前,吃著花生、瓜子,在心里朝著織女星默念自己的心事。
4. 化生求子
七夕時,人們還會用蠟塑捏造出各種人物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再把它們放在水面上,任其在水中漂流,叫做“水上浮”。其中有一種嬰兒人偶,叫做“化生”,一些婦女會買回來親手放到水面,希望以后能生出兒子。
5. 乞巧
七夕節的夜晚,古代的女子們會虔誠地向天祈求,祈求自己心靈手巧,祝愿自己、家人及朋友幸福。乞巧是七夕節最主要的節俗,源于七夕的愛情婚育文化,而后發展成為最主要的七夕節游藝活動,并分出穿針乞巧、投針驗巧、喜蛛應巧、蘭夜斗巧等“流派”。宋代時,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門販賣乞巧物品的“乞巧市”,非常熱鬧,人們從初一起就開始前往乞巧市上置辦乞巧物品了。
6. 七夕雜俗
七夕還有許多雜俗,如曬書、曬衣裳,制作七菜羹和人形彩帛,“種生”,“泡巧”,供“魔侯羅”泥塑,制作七夕巧果、“花瓜” 、“巧人”、“巧酥”之類的巧食等。在江浙一帶,還流行著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果抹在眼上、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另外,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兒童們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
三、 關于七夕節的詩歌
古往今來,關于七夕節的詩歌數不勝數,在這里,我們選取了最著名的幾首介紹給同學們,一起來感受這美麗動人的七夕文化吧。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選自《古詩十九首》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乞巧歌
一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二
天皇皇地皇皇, 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三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蓋;七月七日摘下來,姐姐妹妹照影來。又像花,又像菜,看誰心靈手兒快。
編后語:上元有燈市,中秋有餅市,七夕更有乞巧市。近年來,甚至有人把七夕節說成是中國版的“情人節”。豐富多彩的七夕民俗雖然已成過往云煙,但我們的民俗文化不可失傳,文化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