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中期,工程師赫伯特在HS-293炸彈上加裝了無線電指令接收和發射系統,且還給該炸彈加上了火箭助推器以增加速度和射程,從而使炸彈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具有了機動攻擊能力,并且能夠有效穿透厚厚的戰艦外殼。
在此之前的1939年,HS-293炸彈以工程師赫伯特為主要研究人員,在以古斯塔夫施瓦茨螺旋槳廠提出的無動力滑翔攻擊的基礎上,將普通航空炸彈裝上輕質合金的彈翼和尾翼,于1940年5月制成了HS-293V2滑翔炸彈。
1942年,又經過一系列技術改進的HS-293炸彈被德國法西斯當作至寶和用于侵略的最佳武器。這種會“追”著打擊目標的武器,很讓盟軍頭疼。很快,盟軍就想到了一點:這種炸彈既然會“追”著打擊目標,肯定是裝有無線電指令接收和發射系統,那么,要想對付這種炸彈,只要用大功率無線電干擾設備擾亂HS-293炸彈的無線電系統,就會使其徹底喪失威力。
不可否認的是,盟軍的想法是非常正確的。但奇怪的是,盡管盟軍將各種先進的大功率無線電干擾設備一一使盡,還是無濟于事,這些炸彈就好像通了靈性,絲毫不理睬那些大功率的無線電干擾設備,依然能夠擊中目標。一時之間,盟軍不禁為這種炸彈頭疼不已。
1943年,盟軍艦隊剛進入比斯開灣,就遭到德國戰斗機的猛烈攻擊。就在他們都束手無策的時候,其中一艘戰艦卻神奇地逃過了打擊。他們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德軍一架轟炸機向該艦連續發射了兩枚HS-293炸彈,就在眼看無處可躲之際,兩枚炸彈卻鬼使神差地在快要接近艦體時偏離了方向,最終落入海中。戰艦上驚魂未定的科學家們馬上意識到:一定是戰艦上的某個電子設備起了干擾作用。他們很快查明,炸彈扔下來時,艦上一位軍官正在使用電動剃須刀。
于是,盟軍將艦隊又向海岸靠近了一點,吸引德軍轟炸機。戰艦負責人下令,將集中起來的4個電動剃須刀在德軍投彈時全部打開。結果,HS-293炸彈像失去翅膀的蝗蟲一樣,紛紛落入海中。
很快,該戰艦上的負責人將這種情況通報全軍。結果,德軍的制勝法寶HS-293炸彈就這樣在小小的剃須刀面前一一失去了作用。
為什么各種強大先進的無線電干擾設備都不能打亂HS-293炸彈的軌跡,卻偏偏讓小小的剃須刀搶了“頭功”?
原來,真正的秘密在于:德軍在研制這種炸彈的時候,早就未雨綢繆地料到將來盟軍會想到用無線電干擾設備這招,于是,研發專家們就搜集了各種無線電設備的干擾功率,并且根據搜集來的數據,將炸彈上的無線電發射和接收系統的波長,統統設置在那些大功率無線電設備的范圍之外。這樣,無論盟軍用哪種大功率無線電干擾設備,都不會影響到HS-293炸彈的正常發揮。可德軍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考慮的都是大功率的無線電干擾設備,卻從來沒將諸如剃須刀這樣的小功率電子設備放在眼里,從而讓先進的制導導彈就這樣“窩囊”地折戟沉沙。
江水寒薦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