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強:陳設藝術已經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我們每個室內設計師必修的一門課程。作為一個陳設設計師,我們必須有高生活的品位、高舒適度的環境。我們今天的論壇馬上要開始,由我來介紹一下幾位嘉賓。
首先介紹一下趙學強先生,是2008年的中國十大設計師。
趙學強:尊敬的山東設計師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在這樣—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中跟大家見面,我向大家問好。
任強:今天我們談論兩個話題,可能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談得那么開、談得那么深,也不可能談得那么細,我們談兩個,將來的發展方向。
我想學強你從陳設方面談你自己的理解。因為你做的項目很多,我們大家都覺得陳設有兩種傾向,第一偏建筑空間,不用做任何陳設,建筑空間本身就是作品。還有一個是偏陳設、偏生活的方向。
所以我認為是兩種方向,我不知道您對陳設藝術有什么獨到的見解?
趙學強: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在中國常常會說一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因為我在做室內設計之前,是做工業設計的,之前是在宜家AQ工作,所以很多的時間是做一些工業產品的設計。
在我過往的經驗中,以及到現在為止,我夢想的是當自己設計的建筑或者室內空間,里邊所有的物品包括燈具、用具、用品、陳設,都是自己為這個空間量身定做的東西。我覺得這是我一生奮斗的夢想。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一個關鍵點。不管是建筑、室內陳設,包括我們的用品,一個簡單的比喻,就好像一只手的每一個手指頭,它們其實都有不同的功能,它們有不同的用意。但是一個指頭是做不了事的,如果我們把五個指頭凝在一起,就形成一個拳頭,但是它用力的方向必須是一致的。這是我對建筑室內空間、燈光、用品、用具,整個設計一個比較膚淺的體會。
任強:產品本身就是陳設,我可以這么理解。
趙學強:可以。
任強:趙學強是從工業設計入手,所以他的作品充斥著功能性是非常主要的一個方面,所以更加突出了我們產品的功能化。所以叫生活品藝術化,藝術品生活化,功能品藝術化,藝術品功能化。
任強:我們的師弟高志強好像是2009年的設計師,他也是我的師弟。我們請高志強同志談談他對設計的理解。
高志強:大家好,謝謝任強師兄給我這個機會,我覺得陳設也確實是我們現在所有設計師都非常感興趣的話題,也是我們做設計所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
我這幾年應該說從去年開始,對中國的傳統建筑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也是這兩年在設計中總是尋找一些靈感或者素材。我在看中國傳統的建筑和室內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中國人,尤其是南方人,過去對室內的陳設非常講究。從皇家到貴族,一直到民間到商家,都非常講究。
中國的陳設我發現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以文玩字畫和玩賞類的東西為主。這說明一個特別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經常會在樣板間看到的陳設,往往只是一個擺件,可擺可不擺。但是在我們傳統的擺設當中,你會發現這些東西應該是玩賞類的,既可以玩,又可以看,所以就叫把玩,有小的,還有大的把件。有很多你會發現锃亮的件,那是主人經常把玩的。
所以我之前聊微博的時候還說,什么是最有價值的微博?就是既好玩,又有趣。所以我們覺得陳設也是一個道理,它不應該是一個可擺可不擺的。它應該是既有用,又好玩、又能看的東西,也寄托了主人的情感,或者里邊有很多故事,我覺得這才是比較好的陳設,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的意見。謝謝大家。
任強:陳設是有故事的,所以說故事就是突出了一個剛才我們講的主題文化。所以說每一個文化的傳承,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剛才志強也說了,我們中國人自古就講陳設,其實我們中國早就有,除了建筑以外就是陳設,兩種。一個是精神陳設,一個是世俗陳設,所謂精神層面,就是宗教、禮儀等等,是皇家或者貴族的場面、排場和身份的象征。
任強:世俗的陳設就是小巧、把玩性,以娛樂為主的陳設。下面我再給大家介紹—個大師級的人物,來自安徽的張承宏先生。
張承宏:大家好,我是來自合肥的設計師張承宏。山東濟南的整個業態和環境,實際上跟合肥是很像的。因為我們安徽的皖北地區跟山東交界。我經常想任強老師做的一些事情,我希望它對有我影響。實際上這幾年來,恰如軟裝這個東西,也是最近才關注的。我們做效果圖,做硬裝的實現,后面的家具是業主自己買的,可能他有自己的喜好,甲方還有他自己的想法,不管搭不搭,反正是往家一放就這樣了,大家也不太重視。
但我們注意到一個問題,作為一個設計師,你希望它是從建筑到硬裝到軟裝,甚至包括施工都由你來把控,這樣可能會出現一個比較好的效果。但這可能是奢望。有時候我們在設計中,跟甲方的控制權上,就是你會不會給我一個權限?我希望從硬裝到軟裝,我們在合肥也不斷嘗試從硬的到軟的,然后一氣呵成做出來的東西,覺得自己是對得起自己的,也對得起觀賞它的人,或者看它的人。反正總是這樣的過程,在點點滴滴的努力。謝謝。
任強:承宏先生,我們說徽派建筑是中國的建筑風格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張承宏先生的作品也傳承了一些徽派建筑的特點,并且融入了他自己的設計語言。所以說張承宏先生大家可能了解得少一點,張承宏先生也答應了,說組織我們徽派的一些建筑和設計師,與我們山東的設計師進行城際的對話,我們可能近期要舉行。讓大家,特別是山東的設計師、安徽的設計師都能在這個活動中受益。謝謝承宏。
張承宏:謝謝,期待這一天。
任強:還有幾位山東的設計師。姬老師不僅在設計界很有名氣,并且也是藝術學院設計系的主任。我們講教育與市場兩不誤,姬教授從你的眼光和思路上給我們講一下你的理解。
姬長武:我簡單說一下,因為和任強先生是大學同學,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多一些。另外就是每天在交流的時候,對軟裝設計的一些理解相對來說比較多。
在高等教育教學當中,環境設計我們很多的專業人員了解比較多,軟裝這個概念嚴格講,在過去是存在的,而且教學的時候也涉獵,我們運用當中也有。但是近幾年才得到大家的重視。就像我們廣州美院的老師們講的,為什么?就是我們的經濟好了,我們對環境的要求更高了,我們對環境藝術的品質和精神,甚至說特點要求更加細致了。這樣會出現很多所謂的軟裝飾概念。但是現在實際使用過程當中,我們很多設計師或者業主,都有一個問題,就是說這一塊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薄弱。也像任強先生講的,軟裝是要有很好的生活質量、很好的生活品質、很好的審美追求,才會出現軟裝飾的概念。
我的理解是軟裝飾的春天已經到了。但是我們設計師的質量是比較薄弱的。所以前一段時間,任強先生和我們濟南大學藝術學院簽訂了一個校外培訓協議。我們學院非常重視這個概念,因為它既解決了學生在課堂上對軟裝飾學習的不足,也讓他們親自在一線能接受很多大師的很好的理念,也促成我們山東或者濟南第一批軟裝設計師的出現。
希望對軟裝事業有一些小小的貢獻。我覺得今天的這個論壇,來自全國的很多設計精英、大腕,有很多名字我聽到以后都非常震驚,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作品,山東的設計師向全省的同行們、設計精英們學習,也希望全國的各個優秀設計師來山東傳道、授業。同時也對我們山東設計師和同仁們的到來,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也謝謝大家!
任強:到了這個時候,我想該讓我們山東的設計師出面了,李明先生,長發飄飄的這位,也是今年金堂獎的設計師。由他來講一下陳設和室內設計之間的關系。您是怎么理解的?
李明:大家好,今天聽了吳老師的講座,感覺受益匪淺。前期對軟裝的認識比較淺薄,有任強老兄給我們帶個頭,對軟裝有個認識,我想對下一步的工作和學習都非常有必要。也是促進我們設計師轉型,或者對設計觀念有所提高的非常好的一個有利條件。任強給我們設計師做好了一個平臺,我想我也代表設計師,對任強表示感謝。
對我們尚林家居的開業表示祝賀,謝謝任強。在此,我想為金堂獎的各位老師也吶喊一次,因為金堂獎為我們百萬設計師吶喊,為我們的業主一直在吶喊。感謝謝海濤、感謝張宏毅、感謝趙虎,謝謝你們。設計師為你們吶喊。謝謝!
任強:姬教授已經把我們的歡迎詞都說了,當然還要感謝一位來自大連的朋友桑林,是大連的領軍人物,你也說兩句。
桑林:說領軍人物很慚愧,但是我做這個行業很多年了,1987年學的室內設計專業,也已經二十多年了,一路走過來很艱辛。做到近兩年,出現一個新名詞“軟裝”。市場已經細分到軟裝和硬裝了,軟裝我們已經探討過,就是陳設這一塊。
關于軟裝這塊我不多說了,因為我們還有大連來的做軟裝的一個公司,就是坐在那邊的劉銳先生,他是在我們東北地區做得很好、很成功。關于軟裝的概念等會兒你可以說說你的觀點。我想說的是首先感謝金堂獎,正是因為金堂獎,把我們全國的設計師拉到了—起,使我們的距離縮短了,我們心與心的溝通更加近了。非常感謝,感覺山東的任強,感謝山東的設計師們。
劉銳:謝謝。感謝金堂獎,感謝任強兄,能夠有這么好的機會來到山東濟南。因為我的爺爺那輩是山東人,我很想來山東,很感謝給我們創造了這個機會。
我簡單分享一下剛才任強講的室內設計與陳設設計的理解。我首先先拋一個觀念,我認為空間是一個整體,所以說我想從設計的角度來講,應該是整體地去考慮,它倆是脫離不開的。我再講一下,我們目前公司和個人從事這個公司是怎么做的?我1993年畢業,1994年做室內設計,做到2005年的時候我就把軟裝從公司中單獨分解出來,那個時候我就記憶國內有一些設計的公司,那時候是軟硬裝—起來做,但是我就把軟裝拆出來做。因為在大連和沈陽,同輩中有很多的同學,那時候我的定位就是我用我的軟裝服務來為大家做配套,在車上趙虎說你的方向是什么?我就是為大家來服務。在之前我用三年的時間來做了一個摸底和考察,在全國所有的城市,因為我做軟裝是一個資源。今天我也看了我們這邊的從一樓到頂樓,任強的風格。
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可能除了北京之外,這種二線城市是很難得的。我所掌握的情況,現在二線的城市能有這種情況是很得的。我第一階段是我的設計同仁來做服務。第二階段是把硬裝和軟裝一起來做服務,我在公司名字叫非常飾界。我們就把軟裝的產品和硬裝一起來做,今天我們是做產品還是藝術品,這個一定要清晰。
剛才吳老師講的,是做藝術品,藝術品是為某一個個體來服務,一個酒店、一個項目。但是產品更多的是服務于大眾、服務于消費者、服務于老百姓,那我們是做什么?那需要不只在設計的角度下,還要整合我們的產品線,我們的生產開發,一牽扯到這個的時候,我們賣的不是一個產品,就需要有量,你有量什么都好說,只有用量化才能產生最大的利益化,但是藝術品不同,一件作品就上百萬,一件作品就OK了,那我們是做藝術品還是生活品,要選好方向。
任強:我們一個設計師要兼顧量,在做藝術品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生活品。謝海濤:設計創造價值
任強:我采訪一下我們的謝海濤先生。謝海濤先生今天性活了一天,一直在低著頭弄他的兩個手機,我看到全是微博,現在成了一個微博控。一開始我們在玩微博的時候,他反對,現在他比誰都玩得歡。您是發起人之一,分為三大部分,設計創造生活價值、設計創造商業價值、設計創造城市價值。您談一下,包括把你的微博也說一說。
謝海濤:昨天雪松給了我們一些新的封號,在微博上。我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多少玩微博的,舉手示意我一下,都集中在這邊了,那邊的少。好像上微博可以看到,上微博就能看到,這也是微博的魅力。趙虎先生是名編,然后任強是名嘴,我的封號我忘了,叫名記。
金堂獎的誕生,從是去年,就是在金陽獎的基礎上轉為金堂獎,這就變成我設計師的第二個管道。接觸微博以后,我發現這是服務全國設計師業主和材料企業產業鏈上下游的非常好的平臺和管道。也是基于這么一個原因,昨天就得了雪松的“加封”,今天他們又給了我一個好的職業,叫微博工作者,說要請新浪給我薪水。
設計師設計產業這在社會大眾而言,低關注度。但是它的經濟效益在這兒,而且已經拉動了幾萬億。
深入想,每個設計師從業,最后你職業的本質和社會業主各方面,最后能產生經濟的鏈條,最根本的你還是給你的客戶,包括你客戶所擁有的物業,他所在的生活環境給了一個增值、一個增量。換句話說,在兩萬多億的盤子里,我想它的利潤至少是幾千億的,我們設計師僅僅是分走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說此時此刻作為你創造的物業增值的增量部分,這絕不僅僅是產業利潤的百分之幾十,而是更大的社會效益的一個盈利。
我想作為設計師,你如果很深刻地理解到自己從業的本質是什么,我們所賺到的每一分設計費從何而來,我們就應該特別珍惜每一次機會,特別珍惜每一個物業交到我們手里,給別人創造歡樂的機會。這樣一個很本質的設計行業理念我們怎么刻化,怎么傳播?這總需要載體。說設計創造價值,這個東西的提出,好像也不是說我個人一拍腦袋就怎么樣。
我記得在去年金堂獎的獲獎作品集,前面寫了一篇“設計創造價值”,它是很長的一個過程,跟設計師的交流,而且在七八年甚至十年以前,今天說覺得是理所應當的價值觀,但那時候,絕大多數的設計師還非常自我。就好像我喜歡什么,我要灌輸給業主一個什么風格等等。那個時候的那種語境下,好像你提與市場的需求、與物業的需求進行邏輯分析,而進行一個倒逼法捋出來。
所以今天講“設計創造價值”的提出,它也是跟中國室內設計的發展,我們怎么把社會的關注、對客戶的尊重,包括對自身職業價值的掂量,真正能把它刻劃出來。正是基于此,我們在金堂獎的作品上,就不讓它形成空話。我們要形成一個竣工作品的體系,另外一個,它是牢牢地跟業主對接,同時進行了空間十項的分類,就是生活價值、空間價值、商業價值等等不同的分類走向刻劃出來。
我們也希望,設計師通過參與金堂獎,也是對自己設計作品,應該說非常不容易,一個室內設計作品兩三年出來之后,如果你不進行整理和推廣,可能三五年之后就沒有了,就光停留在你的電腦里了。我們的行業歷史是一年一年需要背書的,你空說是沒有用的。我們也希望大家把自己好的東西拿出來,同時你參與的過程當中,實際上能夠體驗到。雖然金堂獎是一個純公益的服務,但實際上你參與投入挺大的,時間成本、拍攝成為等等。而且你寫作品的時候,我們也一定希望、有一定要求。你作品的描述,要把你作品的定位和選材的創新、環境風格的創新,特別是最后一條,第五條作為投入運營之后市場的反饋、客戶的反饋,我們要這樣一個結果。按照這樣一個主題解析下去,然后大家對作品進行一個反思和梳理。也就是說你參與的過程,其實既是對自己的成果積累和肯定,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我們希望把金堂獎的運作,能夠放置在這樣一個環境里,用“設計創造價值”這樣一個主張,能夠給各位設計師創造一個管道和橋梁。
當然,剛才我也說,從今天往后,我多了一個給設計師提供服務的管道,就是新浪微博,就是雪松他們家的新浪。因為今天的相聚也非常不容易,天南海北的朋友都來到了,之后又會有相當多的時間大家沒法相見。我非常希望大家今后能開一個新浪微博,大家搜“謝海濤”的名字就能找到我,我插播一廣告。
我希望每天早晨起來能跟各位說一句“早安”,能夠在每天把一些非常好的設計資訊和帖子,所有的東西都跟大家分享,到晚上能跟各位朋友道一句“晚安”,我的廣告也挺真誠的。看來新浪給我開支這個事的話絕對能定了。謝謝各位。
任強:其實還有一個,我們談到了設計創造價值,還有一個設計創造城市價值,虎哥,您能說說這個事嗎?
趙虎:在今年的廣州設計周期問,我們策劃了一個城市表情的裝飾藝術展。這一個是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中,我們對這個城市的發展,可能和個別政府一些期待不太一樣。我們回頭來看一些城市走過的路,非常快速,但是也有非常多的問題。
我們希望用我們帶有一定專業知識和學術水準的空間設計師們,把他對于自己母親城市的理解,有一個裝飾術的形式在設計周期間展示出來。我們希望用這種形式,來喚起不管從政府還是民眾,對城市發展、對生活環境的一種關注。就是這個意思。
任強:謝謝趙虎先生。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今天的論壇就到這兒結束了,我有一句話總結今天的發言。就是陳設藝術是我們今天談論的主題,用它五大方面,有很多種手法,包括家具、燈具、飾品、綠植、花藝還有布藝。
這五大板塊總結了四個方向,第一個突出什么,四個突出,突出功能布局、突出主題文化、突出空間與結構、突出材質與工藝。謝謝大家參加今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