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講因緣,無論身病還是心病,只有從自身找原因,才能得到有效地解決。而要找到自身的原因,修習禪定則是最好的方式。修禪的打坐、調身、調息等,都是中和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的過程,四大元素調和,人就不生病;修禪的調心、止觀、念佛、發愿等,都是以靜觀心、養心,以定生慧,由此人就沒有心病。
無論哪種養生方法,都是為了調伏心性,去除妄念。因為妄念迷亂心性,破壞人體內的陰陽平衡。所以,佛門的養生主要在于養心,心清凈了,自然身體輕安無病。
受,就是身體苦、樂的感覺。受有內受和外受兩種:心理上的受叫做內受,比如一個人失戀了,在那里哭天喊地,就是內受;生理上的受叫外受,比如被女朋友給了一耳光,就是外受。內受和外受又都分為三種:
一、樂受是指在順情之境中生的感受,什么是順情之境下的受呢?因為同一事件對不同狀態下的人來說其感受是不同的。比如兩對夫妻都生了一個女兒,但其中一家已經超生了兩個女兒,而另外一家正好想要一個女兒,那么他們的感受就肯定是相反的了。因此,順情之境下的受就是那種符合當下你的實際需要和心理狀態的受。
二、苦受就是違情之境所生的受,那個生了三個女兒的人此時的受便是苦受。
三、不苦不樂受就是那種無所謂違情與順情的受,譬如你的眼睛眨了一下,這個受便是無所謂苦,也無所謂樂的受,故叫不苦不樂受。樂從苦的因緣而生,所謂離苦才能得樂,而且人生無常,人生充滿生老病死諸多苦,世間沒有真正的樂。凡夫愚癡,以苦為樂,起樂顛倒,貪著其中,不肯舍棄。因此修受念處就是要以觀慧來破除樂顛倒,明白受即是苦,斷除貪著。
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此沒有一個恒常存在的自我的主宰,凡夫愚癡,起顛倒想,以為有我。知道心無常心,有積聚、慮知之義,意思是能積聚一切善惡之法,對于一切法,又能夠思慮而覺知。修心念處就是觀心無常。
心是人的第六識,體性流動,若粗若細,若內若外,念念生滅,皆悉無常。而凡夫愚癡,起顛倒想,以無常為有常。因此要通過觀心來明了心是無常的這一道理,破除有常之顛倒想。破除對一切存在的執著。
佛法是一個智慧寶藏。過去祖師大德告訴我們:聽聞佛法以后,就要珍惜機會,不能讓人生空過。祖師講: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做一個明白人,明明白白活一趟。自己精進、勇猛、努力勤修,爭取能夠在人生和生命上有提升;能夠真正體會到佛法的重大奧妙,能夠把它用在我們生生世世的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