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別的孩子都能按部就班上學
小杰小時候是個惹人喜歡的孩子,在那所不大的民辦幼兒園里,小杰也是待得自在、玩得盡興。
小學一年級第二學期,小杰的學習開始吃力了。到了二年級,他的媽媽覺得大事不妙。老師們反映,小杰上課不注意聽講,小動作特別多,摳摳手玩玩筆,鼓搗鼓搗書包,就是不看老師不看黑板,課上練習從來都寫不完,寫也寫不對。幾乎每天放學都被老師留下來。
“小杰的學校生活,其他方面怎么樣?”作為多年同學,我了解小杰媽媽的個性,好強、好面子、好報喜不報憂,她著急地找到我咨詢孩子的問題,我想,那就不會只是不聽講、不做練習那么簡單。
“沒什么朋友。其實他挺想和別人交朋友的,就是有時候男孩子那種推推搡搡,他個子比較大,就容易傷到別人,老師一看見就說他欺負同學,叫到辦公室訓一頓。還有,奶奶說接孩子時,有的家長就來告狀,說小杰隨便拿或者弄壞同學的文具,其實,小杰的筆也丟得不計其數了,鉛筆盒也被同學踩壞好幾個了。”
“這些事,你問過孩子嗎?”
“回來當然要說啦,他說媽媽我沒打架,至于被別人弄壞的那些文具,他總是說別人不是故意的。唉!這孩子挺善良的。”
“在家,你們會聊一聊每天在學校發生的事嗎?”
“很少!根本沒有時間!天天晚上為他那些作業打仗。眼看著他在那兒磨磨蹭蹭,把作業本涂來涂去,弄得特別臟,我就起急。聲音大了,就把奶奶招來了,她的方式是哄。有時候一哄,孩子倒是能寫會兒。等奶奶睡覺,他又開始耗上了,一直到很晚還寫不完,我更生氣了,又沖他發一頓火。只要我在家就這樣。”
“他爸爸在家呢?”
“那當然不一樣了,孩子有點怕他,他盯著孩子就老實多了,雖然還是慢。”
我知道,由于工作忙,出差多,小杰的爸爸沒怎么上心地管過小杰,他也覺得教育孩子就是媽媽的事。對于目前的麻煩狀況,小杰爸爸認定,他的孩子太調皮了,就像自己小時候一樣,大點就好了,該打就打也管用。
“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個慢工夫……”
我還沒說完,小杰媽媽就嘆氣,“我知道,可是老師急呀!剛開始放學總給小杰補課,可時間長了老師也受不了。她雖然年輕,帶這個班還是下了很大工夫的,全年級十多個班,他們班成績名列前茅,所以,她話里話外總在嫌小杰在拖后腿。每次我都被她說得下不來臺,好像我們家長特別差勁一樣!”
我建議小杰媽媽再觀察觀察,根據情況,可以請專業人士給孩子做個測試,或許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學習困難。
“學習困難?這孩子智商沒問題。”作為咨詢師,我熟悉家長們聽到“學習困難”,也稱為“學習障礙”這個詞的第一反應。在很多人看來,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除了態度不良、習慣不良外,就只有智商不足了。
但是,研究者早在30年前就告訴我們“學習障礙”的存在。
學習障礙是對個體在聽、說、讀、寫、推理或數學等方面的獲取和運用上表現顯著困難的一群不同性質的學習異常者之通稱。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技能缺陷可能是他社交能力缺陷、情緒問題、行為問題的原因,也可能是它們的果,或許兩者起源于共同的原因,如神經心理功能失調。
我盡量用淺顯的語言對小杰媽媽作了解釋,她不動聲色地聽著,最后說了一句:“看別人家的孩子都能按部就班地上學,怎么就我的孩子,這學上得這么艱難!”
二年級,小杰以倒著數的成績結束了。上了三年級,小杰的學習狀況沒有改善,各種關系的沖突卻升級了。
改變是過程,而不是奇跡
之前一直回避我的小杰爸爸終于坐在了我的面前,夫妻二人看起來又沮喪、又憂慮、又疲憊。我了解,應對小杰的狀況,他們真的是調動了全身力量,現在有些心力交瘁了。但幫助孩子改善的關鍵點在哪里呢?幫助這個家庭走出這種緊張狀態的關鍵點在哪里呢?
我想,他們或許首先要試著接受這一事實——小杰有學習障礙,作為父母,只有從內心深處放下自己原來認定的一些觀念,比如:努力就能成功、態度決定一切、勤能補拙等等觀念,這樣才能以孩子可接受的節奏幫助他。
我了解,這對于小杰父母來說并不容易。因為在他們幾十年的人生經歷中,“有志者事竟成”幾乎寫滿了全部,努力是他們完全不用刻意就能保持的狀態。
小杰媽媽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勤奮用功的人,一直到現在,做到了研究室的骨干,她依然表現出高昂的學習熱情,經常參加培訓班、研討會。周圍人似乎從沒有看到她在什么事情上懈怠過,干起事來雷厲風行,連走路都身子板直直的,總是精神百倍。
小杰爸爸雖有一個調皮搗蛋不學習的童年,最終學歷不高,但他工作后像變了一個人,一路自學、參加資格考試、發奮工作,使得他較早就進入大公司的高級管理層。他特別注重目標的制定和計劃的執行,注重過程中的全身心付出。
自然,他們一直以來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小杰的“不努力、不上進、不積極”,而忽視了小杰是和他們完全不同的人,是個身處困難境地的人,是個努力了,效果也不會跟別的孩子一樣的人。
我請小杰的父母說說他們眼中的孩子,用盡可能多的詞語;說說小杰最開心的時候、最專注的時候、最憤怒的時候、最磨蹭的時候;設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小杰,帶著這些學習技能不足坐在課堂上、書桌前,心情會怎樣、表現會怎樣?夫婦二人說,他們有很多都不知道。
我和他們交流學習障礙是怎么回事,探討幫助孩子改變處境的方法有哪些,研究接下來怎樣和小杰一起克服困難,比如:堅持訓練,制定計劃詳細指導,采用行為塑造法,逐步傳授一些學習策略,如:列提綱、分配時間、記憶等。
“我們這樣做,多長時間孩子能有提高呢?”小杰媽媽問。
“我想問,你有多著急呢?你每天能拿出多少時間?付出多大耐心呢?”我看著她,稍后請他們彼此說說想成為怎樣的父母。
希望小杰成長進步的同時,他們可以這樣先改變自己:
“最近,怎樣?”
“還成。換了位班主任,老師自己的孩子也正上小學,特別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說的話孩子都挺愛聽,愿意好好表現。她還跟各科老師交代對小杰耐點心。小杰現在愿意上學了。”小杰媽媽回應我。
“學習有進步了?”
“不多,還是費勁!別人家孩子都努力著呢。昨天,還氣得我跟他發了一頓火。”原來,為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小杰媽媽鼓勵孩子練書法。雖然寫得一般,但是孩子比較感興趣,也借此收獲了很多肯定。但是,晚上寫上癮的時候,就把功課忘到一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