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初,北京風入松書店悄然關門,8月,成都印象大書房默默停業。在網絡書店和電子閱讀方式的夾擊中,實體書店們在炎熱的夏天遭遇市場“寒冬”,甚至被逼到了生存的絕境。
然而,民營的獨立書店和獨立書店人,依然默默堅守陣地,成為繁華都市黃昏里堅守“書城”的最后一盞燈。
有人說:“所有書香浮動月黃昏的小書店背后,都佇立著一個默默賠錢的書癡老板。”掰著指頭數過來,北京的萬圣有劉蘇里、單向街有吳曉波和許知遠,上海的季風有小寶,而成都,還好,有象形書坊的宋杰。
隱沒是發光的方式
2007年以前,山東人宋杰幾乎跑遍了中國所有城市,見過每個城市的所有書店。最終,他決定要留在成都。這是一個節奏越來越快的年代,相比而言,這個城市稍微舒緩一點。宋杰決定讓自己在年屆不惑的時候停下漂泊的腳步,成都成為漂泊的最后一站。
他的象形書坊確是一家很小的書店,靜靜地佇立在泡桐樹街的一隅。店門外種滿了茂盛的滴水觀音,修長的莖慵懶優雅地延伸,綠意盎然,長勢良好。每天下午兩點左右,老板宋杰就悠然打開了店門,給植物澆水,給貓喂食,然后在滿壁滿桌的書前坐下來,看書,等待顧客上門。
上門來的一般都是熟客,或者靠口口相傳慕名而來的讀書人。宋杰在媒體圈里不是沒有朋友,但他一直沒有專門給書店做過廣告宣傳。來店里的文化名人也多,但他從來沒有刻意請過著名的誰誰誰來簽售或者做大型交流活動。左有小通巷,右有寬窄巷子,泡桐樹街沾了不少光,近年來漸漸發展出很多文藝范兒的小店,逐漸也成為同城或他城媒體搜街搜店必訪的小資一條街,可凡是這類型的采訪,宋杰一一婉言謝絕。
對此,他的解釋是:“喜歡的人會專門趕過來,無緣的人即使是途徑幾百次也不見得會涉足。要邂逅名人?請你去旁邊寬窄巷子等。要讀書?隨時歡迎你來。”如果你還要深究,他會指著法國詩人菲利普#8226;雅格泰詩集里的一句“愿隱沒成為我放光的方式”說:“做書店的人,隱沒在書的背后最好。”
看書,養貓,自得其樂
宋杰的書店主營文史、藝術和哲學類的書,不大的店面里,專門開辟了觀看投影的地方,另有兩張小桌,三張沙發。小桌上常常放有大大的果盤,果盤里擺著時令水果:春天的油桃,夏天的梨,顏色好看,香氣撲鼻。如果與熟客聊書到投機處,又或是你買的書剛好投了宋杰所好,他便會請你坐下來,吃水果、喝飲料,任你隨意從架子上取書看。當你給挑好的書付款的時候,宋杰會明確告訴你折扣的力度不如網店,這一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店門外的植物都是宋杰親手種上的,這個季節長勢最好的是滴水觀音,從落地窗望出去,滿眼綠意欲滴。店內墻面上有他隨意的拼貼,剪報或者圖片,隨手拼湊在一起,昭示他對于文化的思考和彼時的心境。
貓是書店的一寶。宋杰會樂意告訴你它和書店的緣起。在開店不久,一只流浪貓大搖大擺跑過來,不知道是喜歡上了這里的書香,還是喜歡上了免費奉送的食物,又或是想跟這個孤獨的店主作伴,它把這里當成了家,每天在外游蕩之后總會按時回來。宋杰理解它不肯受約束的自由天性,總會在備好貓糧和清水的同時留一扇后窗開著,任它自由出入。去年,這只貓當了爸爸,帶回來一只小貓兒子。宋杰也替它們高興,從此會準備雙份的食物。
這兩只貓成了店里熟客們的寵物,誰摸它們都不會惱,滿足地“咕嚕咕嚕”著,心情好的時候會跑到人們的腿上親熱地蹭上兩下,客人滿心歡喜地就讓貓咪做了模特。兩只貓咪的圖片,竟占據了書店里整整一根支柱。
做書店是一門手藝活
愛讀書的人,大多有過開書店的夢想,但真正付諸實踐的不過十之一二,而能把書店堅持到最后的,更是少之又少。
宋杰說:“人最重要的是對自己忠實,做一件事,首先是自己要相信。做書店對我而言,是一種使命而非行為,賣書則是一種藝術而非交易。”所以他一直不喜歡稱自己是“賣書人”,而稱自己是“做書店的人”。在他眼里,做書店跟畫畫、作曲、寫作一樣,是一門需要靜得下心、沉得住氣,需要跟自己耗下去的手藝活。在他小小的店里,宋杰喜歡別人叫他“老宋”,而不是老板。
很多事情開始的時候大多都是源于夢想,接著就是堅持,再以后就必須靠大無畏的精神,這已經與信仰有關了。走到熬的一步再繼續走下去,堅持的行為和當初的夢想沒有了多大關系,純屬是本人心甘情愿地與歲月、與自己的生命耗上了。這時所做的就是生活,就是自己的生活,而且是全部的生活——宋杰就是這樣,自己與自己耗上了,而且準備繼續耗下去。
從2007年到現在,自始至終,他一個人守在那里。每天從下午兩點左右到凌晨,一個人守在店里,日復一日,連大年三十都照常營業。有沒有覺得枯燥?有沒有覺得書店綁架了自己的生活以至于無從脫身?宋杰的答復是,從來沒有。他覺得這樣就很好,與書為伴的生活恰恰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晚上無客上門的時候,他會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畫幾筆素描,讀一點自己愛讀的生僻書,放上一段喜歡的音樂,如此自足而自得其樂。
豆瓣上象形書坊小組里,豆友們親切地把宋杰稱為“觸類旁通書籍搜索引擎”,可宋杰本人跟這個小組其實毫無關系。他根本就不上網,在他的書店里,沒有電腦,沒有網絡,QQ、微博……什么都沒有。但宋杰本人就是合格的搜索引擎,他熟知他的每一本書,你無論提出想買哪一本書,店里有沒有,放在哪里......宋杰都能第一時間告訴你,更妙的是,他會根據你的閱讀喜好,給出“觸類旁通”的推薦。由于他本人對于書籍和閱讀的了解,他的推薦總是能有的放矢地搔到癢處。
而他也用一種“現代”的方式與書友們交流著。但凡在書店留下手機號碼的書友,總會收到宋杰的短信。他把對于某本書的理解和欣悅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傳達給有相同喜好的朋友們。那是一種讀書人之間才能夠理解的共鳴。
他們眼里的他>>>
@周云蓬:我四川的一個朋友,書癡宋杰,夢想著在成都建一個萬圣一樣的地標。前年我去成都,他終于在寬巷子附近開了一家“象形書坊”,整天高高興興地坐在書架旁,沒人也高興,有人更高興。如果你買的書特別合他的胃口,他還會請你吃水果,喝飲料。現場見一女士選書,庫存無貨,宋杰急忙打電話,讓同城的另一家書店趕緊送過來,快遞費由他支付。癡心如此。
@王珉珉:每次買書,老板第一句話是我來給你打個折,收好了錢,他就會給我介紹這本書,發現他都有讀過。
@玖朵:店內緊湊溫馨,書籍多而不亂,還有精致的書桌與沙發,往里走有一塊大大的投影幕。和店主隨意聊了幾句,對方姓宋,是一個很有書卷氣的氣質男人。一直沒問象形二字,是否取自道德經的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想,大概就是吧。
@孤獨心俱樂部:買到這一套人民文學1997年版《草葉集》的經歷,我稱之為“奇跡般的相遇”,這緣于和“貓老板”的相識。聊談中發現彼此在很多興趣、觀點上一拍即合,喝茶聽音樂談人生,實屬快樂。感謝奇妙的旅行,感謝這家好得不得了的書店,感謝貓老板。
@非_你莫屬:我、朋友還有老板的貓窩在沙發里。我們看書,貓睡覺。燈光很溫暖,我一時忘了還有那么多煩惱的事兒。
宋杰眼中的讀者
“文藝青年”不是標簽
Q:《成都女報》 A:宋杰
Q:對文藝女青年怎么看?
A:我個人認為,“文藝”是一些人內心的需求,與年齡和性別關系都不大。“文藝青年”不是標簽,不用特意去貼,更不要去裝。裝范兒也不能掩飾內心的膚淺和虛弱。
Q:顧客中男性多還是女性多?女性讀者一般喜歡哪些書?
A:女性比例大于男性,但深度閱讀還是以男性居多,這可能與女性更感性,更關注自身感受和生活體驗有關。比如最近的新書里,珍妮特#8226;溫特森的《激情》和安妮寶貝的《春宴》,很適合關注自身命運和內在精神成長的女性閱讀。
Q:成都印象大書房前不久剛剛停業了,你是否會引入一些女性喜歡的經營模式,比如轉型咖啡書吧和會員制之類?
A:書店關門已經不是新鮮事,圖書這個行業,特別是小書店,好多年來就這樣了,關鍵在于做這件事的人。廣州那家博爾赫斯書店,開辦于上個世紀90年代,據主人陳桐說,10多年不盈利,還是堅持下來了,現在不也還在嗎?同樣的情況,成都的卡夫卡書店也是上個世紀90年代開的,過了幾年卻關了。世間萬事萬物都自有規律,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所以何必杞人憂天,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至于賣咖啡,還是那句話,我的書店就是賣書以及引導人讀書,不會為了迎合女性讀者就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