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地方,蔥蔥籠籠的綠樹把城市里的喧雜都屏蔽了,它有著鋪鵝卵石的小巷子,原木的茶窒,清清的茶香,裊裊的琴音,淡淡的薰香味兒……這一刻,停下來,只喝茶!
朋友說,走,喝茶去!我們便來到了這個位于成都會館蘭苑的相心堂。
走進相心堂,如走進古代文人隱士的雅居。古樸的裝飾,清清的茶香,裊裊的琴音,淡淡的薰香味兒,用毛筆寫著小楷的旗袍美女……心慢慢地就靜了下來。
初見李煒堂主,他著休閑裝,還以為是旅人,走進相心堂,才知曉,從身旁一掠而過的旅人,正是這間古樸至美的茶坊的主人。相心堂主留著小撮山羊胡,清瘦卻很精神,沉穩又內斂,與這屋子相得益彰。
席間,端起杯喝了口茶。堂主突然問了個很簡單,卻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問題,“你喝過茶嗎?”
喝茶?我不正在喝嗎?
身體自然了,心就會平衡
《養生雜志》 作為一個商海里的成功人士,怎么會想起開這間茶坊呢?
李煒堂主 在商海沉浮這么多年,什么樣的繁華與喧囂都見過了,就想靜下來,回歸自然,回歸清靜。有想要回歸這個想法,還是源于汶川地震,那時候從外地趕回來救災,看著那么多生命的消失,給我觸動很大,突然就想靜下來了。做相心堂,主要是個人愛好,喜歡喝茶和一些傳統的文化;再者為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提供一個平臺,在商場里累了,可以有這么一個安靜的地方,哪怕是什么也不做,就安靜地坐會兒。得空,大家還可以聚一起,喝杯清茶,修禪,解人生。
《養生雜志》 取“相心堂”這個名字,有著特別的含義?
李煒堂主 相由心生,一切的苦都由心念起,要想離苦相,就要修心。
《養生雜志》 從事茶道行業,對您的性情有什么影響嗎?
李煒堂主: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正與我所求的“清靜、恬淡”的生活合拍。做這個茶坊,一邊是向內求(內省修行),一邊是向外求(與社會交往),讓我真正做到了修心養性,使自己更沉穩,更能體會到生活的快樂。
《養生雜志》 您怎么理解養生?
李煒堂主 養生首先要做到讓自己平衡,要使自己平衡,就要做到身心靈一體,動靜結合。動,就要到戶外運動爬山、越野等,以強身:靜,就要真正地讓自己靜下來,專注于當下,以養性:此外還要適當學一些心理學知識,以養心。三者合一,才能達到真正的養身、養心,而養生。
《養生雜志》 為什么咱們這兒的喝茶稱為“茶席”而不是“茶道”呢?
李煒堂主 “茶道”是用來對外表演的,而“茶席”是對內(自己)的,更像是做瑜伽或是禪修,注重的是禪茶一味,用心來體驗。講究的是守住自己的心,讓身體自然。身體自然了,心就會平衡。這也是相心堂想帶給大家的。
修心養性,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
《養生雜志》 怎樣通過“茶”這個載體,做到修心養性?
李煒堂主 剛才我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喝過茶嗎?”,大家都覺很怪異,怎么會問這么一個奇怪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怎么作答。喝茶?誰沒喝過啊,剛才還喝了一口呢。其實不然,大多數人是沒有真正喝過茶的。我們喝茶,大多時間只是一個自然的舉動,口渴了,或者只是出于習慣,端起杯子喝一口,但是這個喝茶的過程,你并不是真正在喝茶,你在聽我講話,或者還在想著其它的事情,喝茶只是一個習慣性舉動。
剛進門的時候,我說大家先觀察這柱薰香三分鐘,我們再來談。你看我們面前的這柱香,在我們不講話的時候,它的煙是隨著琴音而起伏的,當煙往下沉的時候,我看到我們大家都很專注,是不是感覺心很靜呢?
我們很多人都在參禪,到底什么是禪呢?禪,就是你在做什么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試著做一下,什么也不想,只是喝茶,看到的是茶,拿到手里的是茶,喝到口里的是茶,心里感覺到的是茶。把你喝茶領悟到的東西,帶到生活里,就是修心養性。修心養性,就這么平常,它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我們說,平常心是道,人人都可以悟道。
靜,就是專注于每一個當下
《養生雜志》 怎樣泡一杯香氣純正、滋味甘醇的好茶呢?
李煒 心靜,靜是一切的法門。只有專注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才能把它做到至美。喝茶的真諦就是:把大腦停下來,用我們的心去感受。
《養生雜志》 我一直都想靜下來,可是腦子里總是紛紛擾擾的,怎么樣才可以讓自己“靜”下來呢?
李煒 “靜”是從心發出的。相心堂能給大家的就是——讓大家在外在的環境中體會到安靜,從而把這種外在的安靜帶入內心,把靜養成一種常態。在我們的茶坊里還有古琴和燃香,它們可以幫助把我們把思想收回來,讓我們專注于當下,戒掉外界紛擾,產生智慧。所以說,靜,就是專注于每一個當下。如果你不能專注,就不能真正地靜下來。如果一時不能靜下來,可以試著按揉膻中穴(位于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我這兒還有一個很好的可以使自己靜下來的方法,大家可以嘗試一下。這個方法叫呼吸法門,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然后吐氣,當氣呼出來的那一刻,大腦是空白的,只有心的感受。人們所說的靈光一現,就是像這樣,沒有大腦思維的干預,而只有心的感覺。
《養生雜志》 求靜和激情互為矛盾嗎?兩者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李煒堂主 激情和靜是一體的。真正的安靜,是內心不浮躁。即使外相表現為很激烈的爭吵,但是只要內心不浮躁,就是安靜的。也只有在這種靜的狀態下,我們才會更敏感。人,唯一屬于自己的東西,就是內心的感受。我們很多時候雜念太多,顧慮太多,所以放不開手腳,而靜,有助于我們反省自己,看到事物的本質,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也只有有靜,我們才能“穩”得住,激情才會持久。靜下來,是為了走得更遠,看得更清。當年輕人學會“靜”的時候,才能少走彎路。
只有感知,才能開悟
《養生雜志》 怎樣選擇一道適合自己的茶?
李煒堂主 有人喜歡買極貴的茶,認為越貴越好:有人就喜歡喝粗葉的茶,只要濃點就好。不論責的茶也好,粗制的茶也罷,只要自己開心就好。高興喝哪個就喝哪個,喝的是個感覺,隨心就好。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習慣了用大腦去思考、算計,卻缺乏了心的感應,心的感覺也正在慢慢地荒廢掉。大道至簡,所以我們要學會與自己相處,讓大腦慢下來,多用心去感覺。
大多數人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會去感知自己。而養心養性,恰恰就是要感知自己,愛護自己。相心堂就是想給大家搭這樣一座橋,讓我們借助茶,學會感知自己,學會與自己相處。很多時候,任何人都幫不了我們,只有自己去感知,才能開悟。所以我們要學會與自己相處,每天花一點點時間向內求。
感受水的味道,至味無味
《養生雜志》 為什么喝完茶后要喝水呢?
李煒堂主 因為茶有利尿的作用,會使身體里的水分流失,所以在喝完茶后,我們要喝兩杯清水補充水分。再者,只有喝過茶后,才能真正喝到水的味道。你喝口水,仔細品嘗一下,是不是有種甜、潤的感覺,這就是至味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