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觀舌診病,中醫一絕”。舌頭和人體臟腑關系密切,觀察舌頭的變化情況,可以了解臟腑病變的寒熱虛實,可以測知病情的深淺輕重。其實,觀舌診病不光是醫生的事,我們也可以掌握一些“看舌頭”的基本功,對著鏡子進行自我檢查,及早發現身體的健康隱患。

Q 《養生雜志》看舌頭的健康狀況主要從哪幾點入手呢?
A 歐陽軍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的變化。觀舌質又包括看舌色及舌體的形態;舌苔,是附在舌頭上的一層苔狀物,由胃氣所生。舌苔下面分布著豐富的血管和神經,患病時體內發生的各類變化的信息,可以通過它們傳遞過來,對舌上皮細胞的生長代謝發生影響,使舌苔的厚薄或顏色發生豐富多樣的變化。
Q 《養生雜志》健康人的舌色應該是怎樣的呢?
A 歐陽軍健康人的舌頭,應當是舌體柔潤,舌質淡紅,舌面上鋪有薄而均勻的顆粒、干濕適中的白苔,謂“舌淡紅,苔薄白”。但是,患病后,舌質與舌苔就會發生變化。因此,經常觀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狀況,及時進行自我保健與調理。每天照一照,有病早知道。
由內而外吃出健康
【舌質紅苔黃】
如果發現自己的舌頭很紅,舌苔發黃,同時還口苦咽干,一定是有熱上火了。如果還有心急煩躁、失眠多夢的癥狀,就要用些清心瀉火的藥了。
支招竹葉、蓮子心同泡水,當茶每日頻飲。睡眠不好的話可用百合、蓮子心、棗仁煮粥喝;口舌生瘡可用野菊花60克,濃煎后,每日多次含服。
如果是舌色偏紅,卻舌苔黃膩,又伴有小便排不凈的感覺,或尿時感到小便發熱,還有痛感,可能是泌尿系有炎癥。
支招可用白茅根、瞿麥、扁蓄等,水煎后當茶喝。
如果是舌質稍紅,舌苔黃卻很薄,可能是感冒,或者犯咽炎了。
支招如果還伴有大便干結,可用冬凌草、大黃稍加煎煮,每日當茶飲;如果是咽干腫痛,可用胖大海、麥冬、菊花泡茶,癥狀嚴重的話再加金銀花、山豆根、牛蒡子。
【舌邊紅、苔干黃】
如果只是舌邊紅,苔黃且偏干,還伴有眼睛紅赤腫痛,一定是肝經有火了。
支招用酒炮制過的大黃泡水喝。大黃性寒有降泄作用,用酒炮制后,可將大黃藥力引到頭目。泄上焦之火。
【苔厚膩舌質淡】
如果伸出舌頭,看到的是一層像垢物一樣,粘粘厚厚,不易刮去的舌苔。那么可能是你最近吃多了,或是吃了過于油膩的東西,你可能會食欲不振,或者還有腹瀉。
支招可吃些健胃消食片,也可用炒雞內金15克、山楂20克、神曲15克、炒麥芽30克煎水喝。年老體弱者,可在這個方子基礎上加黨參、黃芪,以強健脾胃。如果是小孩子的話,飲食一定要清淡些,量少些,讓胃腸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可服用些“保和丸”,幫助消食。
【舌紅少苔】
此時你可能還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發熱、虛煩不安等癥狀。
支招把煙酒禁了吧,少吃些辛辣刺激的食品可能會好些。平時可煮些麥冬粥喝,麥冬30克搗爛,與大米50克一起煮粥,每天早起空腹食用。還可將款冬花、百合、麥冬、川貝各30克切碎煮濃汁,去渣后加入雪梨1000克,冰糖50克,蜂蜜200克,小火熬成膏,每日溫開水沖服三次。
【舌質淡白】
可能是氣血兩虛哦,可能還伴有乏力心慌、少氣懶言、面色萎黃等癥狀。
支招注意補氣的同時要兼顧補血,如服用中成藥補中益氣丸時,最好與復方阿膠漿搭配調理。
食療上可將龍眼肉、山藥、白扁豆、大棗與粳米一同煮粥喝,常吃些動物肝臟等。
氣陰兩虛的病人由于陰虛容易生內熱,常出現心慌乏力、潮熱盜汗、口干咽燥、大便于等,補氣時要注意滋陰,可服用生脈飲(太子參20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煎劑或口服液。平時可用百合、蓮子、枸杞、生黃芪、西洋參各等量,經常煲湯喝。
【舌質鮮紅無苔】
是不是食欲很差,且總是口干想喝水,還不想吃東西呢,你肯定患有胃炎。
支招可用鮮山楂(或鮮烏梅)1000克煮爛后去核,加150克蜂蜜,小火熬成膏。這種酸酸甜甜的山楂膏可刺激胃酸分泌,有助消化。大便干燥者,可用生首烏30克,炒決明子20克,每日煎水喝。
如果眼睛干澀,頭暈耳鳴,手足心熱,腰膝酸軟,可吃些六味地黃丸,飲食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日煮粥時加適量枸杞,早晚食用。
【地圖舌、鏡面舌】
你是不是經常會發燒、還伴有慢性腹瀉,食欲不振、口干多飲和腹脹呢?
支招如果自己真的有這些癥狀,那么在生活中一定要少食滋補及肥甘油膩食品??啥嗍扯節{和新鮮易消化的蔬菜,如香菇、黃瓜、番茄、白蘿卜等,也可用西瓜、蘋果、梨、甘蔗等水果榨汁喝。
早晚煮粥時加入適量鮮山藥、蓮子、百合,缺少胃酸的話還可適量加些山楂。
修煉舌功養顏延壽
唾液中富含黏蛋白、球蛋白等10多種酶和近10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有機酸和激素,經常運動舌頭,可保持唾液腺的旺盛分泌,加強內臟各部位的功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強身健體,延緩衰老?,F在,一起讓舌頭動起來吧!
舌柱上腭用舌尖輕輕抵住上腭,在上硬腭處正反轉圈各36次,或用舌尖舔上腭,左右擺動36次。當唾液充滿口腔后分3次咽下。經常做此動作,可使氣血流暢,百脈調勻,有助延年益壽。
赤龍攪海用舌尖舔摩內側齒齦,從左至右,由上至下,緊貼上下牙齦轉圈,正反各36圈,然后,再用舌尖舔摩上唇頰側和下唇頰側36圈,順序同上;或用舌尖舔摩內側齒齦,左右擺動36次,再用舌尖舔摩上唇頰側和下唇頰側36次。待口水增多時,分三次咽下。經常做可固齒,健脾胃,輕身祛病。
鼓漱華池口唇輕閉,舌在舌根的帶動下在口內前后蠕動。當有津液生后要鼓漱有聲,共36次。津液漱口后分3口咽下。經常做有益身輕體健,步履輕捷。
赤龍吐芯張大口,舌尖向前盡量伸出,使舌根有拉伸感覺,當舌不能再伸長時,縮回口中。這樣一伸一縮,面部和口舌也隨著一緊一松,共做36次。待口水增多時,分三次咽下。此動作有利于五臟,經常做可回春駐顏。
張口結舌張大口,伸長舌,口中如有津液生后可仰頭咽下。經常做此動作有通氣、消食、駐顏去皺之效,對面部神經疾患也有療效。
揉搓舌柱先將舌體向上翹起,以暴露舌柱穴,再用一手拇、食指兩指端,伸入口內捏住舌柱穴作輕輕揉動,片刻即止。具有疏通心絡,清熱生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