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李健的話,可能真的會有人一臉真誠地問是誰,這個時候提一下《傳奇》就是最直接的答案了。或許你不夠或者根本不了解李健的過往,但是你一定曾經隨著誰無意中的一聲哼唱,把《傳奇》唱了一天。
李健的規律
李健有很多規律,就像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一樣,如果你想去了解他,得知道這些規律。比如不喜歡參加娛樂活動,比如最不能忍受打麻將,比如兩年出一張專輯的周期,比如他堅持認為自己的歌只適合一些人聽,而另外一些人則是他絲毫不在乎的,比如他直言不諱地承認因為王菲他的商演身價倍漲。而最重要的規律應該就是,他的無所謂和他的有所謂。如果你觸及了他的無所謂,他的表現也是那么無關痛癢,如果你碰到了他的有所謂,他一定會用不同的方式讓你明白他的答案。但你在了解他之前,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對這些規律了如指掌的,所以跟他的談話,是一個展現式的互動,因為他會主動選擇展現自己的什么,而絕對不允許你去探索。
他不太愿意提起大概10年前的水木年華,不像很多演員仍舊懷念自己經歷過的“紅極一時”,他總喜歡皺著眉頭跟你把一個他感興趣的問題扯得一清二白,他又經常性地在自己的生活里找不到很多問題的答案。
這就好像一次冒險,如果他沒有找到音樂這種講述的方式,他會如何表達他的想法?幸好,這是一場華麗的冒險。因為他就算什么都不說,也總還是能找到一句歌詞或者一段旋律來讓別人明白他的心境。
相對于說話,李健更喜歡寫歌和唱歌吧。
詩人和歌手的區別
對于唱片的銷量這個只要一提起就幾乎會讓所有的歌手心急火燎的話題,李健仍舊是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看不到他眉頭舒展,但是也感受不到他身上有什么焦慮的情緒。倒也不是對銷量不感冒,他會自己上網看一些數據,看到之后放了心,便再也不管了。
對于受眾的范圍,李健也有自己的規律。“喜歡我的歌的人都是有經歷的人。”于是那些你擔不擔心年輕受眾群的問題,瞬間都被轟成了浮塵。 “我的歌迷是受過教育,有成長經驗的人,不是給青少年聽的,從20歲、30歲到40歲、50歲,也是有局限性的,不是小孩能聽得懂的,所以我也只能寫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域。”他承認自己的局限性,也面對自己的局限性,甚至欣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喜歡他的歌應該也會喜歡上他這個人,他深知自己不過是一個歌手,而且是一個幸運的人,而這并不代表著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所以我們不叫他歌手,而叫他詩人,因為詩人的詩都是在很多年后被人奉為經典,而歌手最心急的卻是當下這首主打能不能排到Top10,李健是前者。
《成都女報》VS李健
“學會慢是一種享受”
《成都女報》:現在樂壇出現很多“神曲”,你怎么看待目前的創作環境?
李健:社會的欣賞水平是分層的,誰也沒有權利去嘲笑別人,我認為百花齊放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任何的東西都有浮躁的時候,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按照一種方式去做事,很多音樂在創作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急功近利的因素。
《成都女報》:那么你如何看待“神曲”這種音樂創作模式?
李健:過眼云煙。真正受老百姓歡迎的音樂都會得到他們最終的欣賞,像很多老歌,還有比如像馮小剛導演,他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沒有敗筆的導演,他的作品終究都會被認可。舉個例子說,謝霆鋒以前出唱片的時候很火,但是后來他沉淀下來,他在電影方面的成就就很高了。還有甄子丹,堅持了那么多年,現在終于等到了自己的時代,這都是堅持的結果,我覺得這個叫做修成正果吧。
《成都女報》:現在很多音樂人在音樂創作上講究的是速度卻不注重質量,你呢?
李健:我的平均速度是兩年一張吧,不會太快也不會太慢。現在很多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而不像國外很多歌手,他們出一張唱片的時間會更久,沉淀得會更多。我認為一個好的民族應該是敬業的,讓人信任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
《成都女報》:在創作的過程中會遇到瓶頸么?怎么解脫?
李健:每天都在瓶頸里。要看狀態吧,狀態不好的時候也不會有好的作品,所以我認為兩年一張是比較符合客觀規律的。
《成都女報》:那么你如何判定一首歌是否可以拿出來給大家傳唱,或者說如何判定你的某個作品的好壞?
李健:過了自己這一關的就可以。
《成都女報》:那這樣的評判標準會不會有些過于自私?
李健:自私嗎?我覺得如果你連自己這一關都過不了,怎么好意思拿給別人聽?這也正是為什么現在很多創作人會做出一些音樂垃圾來,他們連自己那關都過不了。
《成都女報》:在街上遇到有人問你要簽名是什么感覺?
李健:遇到過,還是有小驚喜吧。不過生活本來就是很平淡的,不要每天去期待有多驚天動地,但是我還是不太會受到外界的影響。
《成都女報》:對于這次《新周刊》舉辦的15周年紀念演唱會,完全都是音樂的因素,沒有什么文化的特指嗎?
李健:我想要表達的是一種給人們提醒,學會慢是一種享受,并不是越快越好。
《成都女報》:這次演唱會在服飾和場地上有沒有什么別出心裁的地方?
李健:別出心裁的地方就是,除了唱歌什么都沒有。我覺得我只要唱歌就夠了,我不需要什么華麗的裝扮,那是港臺歌手的做法,我只希望來聽我演唱會的人喜歡我的歌,至于我穿什么不重要。
《成都女報》:從你的個人經歷來看,你一直致力于把愛好變成工作,從放棄工作到轉行,又經歷音樂方向的定位等等,但是很多人表示把興趣變成工作是很痛苦的事,作為親歷者你怎么認為?
李健:我只能說他們真的不夠熱愛自己的興趣或者沒有能力把自己的興趣做得很好,否則不會有這種想法。我一直認為只有你的工作是你的愛好的時候,你才能有無窮無盡的動力,你才能夠做到最負責,而不是當成去完成什么的心態去做。
《成都女報》:好像你對唱片銷量也是很淡定的態度。
李健:我覺得市場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市場就好像戀人,你每天都去想每天都去琢磨,它反而不理你,如果你專心做好自己的事,說不定它就回頭找你了,而且事實上證明是這樣的。
《成都女報》:有歌迷說現在只聽你和許巍的歌,其他人的歌都不聽了,你怎么看?
李健:我覺得這樣不好吧。舉個例子說,聽歌好像吃飯,如果你只吃肉,會生病,如果你只吃素,也不行,所以必須每一樣都有,每一樣都來點,這樣才均衡。有人喜歡我的歌,我當然很高興,但是我也不希望都只聽我一個人的歌,都是有限的,還是要更廣泛地去攝取一些東西。
《成都女報》:這次是第一次來成都嗎?
李健:其實不是,以前讀書時候在成都實習過。
《成都女報》:對成都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李健:悠閑的人,悠閑的地方。
《成都女報》:你以前有在成都生活的經驗,對成都人的休閑項目都了解嗎?成都人很喜歡打麻將。
李健:這個沒辦法接受,我無法理解4個人一個下午甚至一天都在做這件事情,我個人很排斥,不會打也不喜歡看別人打。
《成都女報》:在成都的首站演出,歌曲上有什么特別的安排嗎?
李健:暫時還沒定,大概就是十幾首,到了當天才知道,也還要看當天現場的氣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