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在北京大學企業家俱樂部成立儀式上說,北大校友中的億萬富豪數量,已經連續三年居內地高校首位。11年來,北大共誕生了79位億萬富豪,周其鳳連續三年的“內地首位說”充滿了自豪,這份喜悅溢于言表。那么,作為一所內地狀元級的高校,除了有“引以為豪”的79位億萬富豪外,有多少大師值得炫耀?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被公認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在中國現代史上,北大是中國“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等運動的中心發祥地,也是多種政治思潮和社會理想在中國的最早傳播地,有“中國政治晴雨表”之稱,享有極高的聲譽和重要的地位。北大走過100年風雨歷程,國人給了他太多的贊譽,所有殊榮都是因其作為中國文化與思想中心而得,絲毫沒有金錢魅影的出沒。因而,在過往的100年中,北大這所內地“大哥大”始終引領著文化、思想前進的方向。
在北大百年華誕之后的十余年間北大共出現了79位億萬富豪,對這些名字我們可以如數家珍——炫彩而極的只是一系列數字堆砌的金錢大廈,真正的大師卻不見蹤跡!百年名校,只見大款,不見大師,不能不說是一大怪事!
固然,金錢的富足與豐腴可以撬動生活的杠桿,但這絕不是名校、高校的辦學初衷。雖然79位富豪的經濟大軍足夠耀眼,但亞洲高校排名,北大仍無緣前十。可見,誕生大款的多寡并不是衡量名校的指標。但從北大頻現富豪的現狀來看,北大顯然已患上了“社會功利綜合癥”,這與整個社會的功利性密不可分。文化、教育墮入金錢深淵,便休想在經濟的洪流中安身立命!這不是北大的錯,作為社會一隅,北大又怎么可能躲得過被銅臭浸染的宿命!
身在功利社會受其影響在所難免,有情可原,但若以此為榮就沒有任何借口可以遮蔽赤裸裸的逐利之心。設若用“大款遍地”的次生產品來彌補“大師難尋”的缺憾且引以為榮,那么,高校的發展與建設也將陷入利益的桎梏,教育便沒有未來可言!
一所高校的走向決定了其所培養人才的人生觀、價值觀,相反,一所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又直接體現了高校的教育觀。因而,北大頻現的富豪也彰顯了北大若隱若現的教育理念。仍記得,《非誠勿擾》舞臺最牛×的嘉賓——來自美國的安田,哈佛的本科、牛津的碩士、加州伯克利的博士,就讀于三所世界名校,卻放棄了進入金融界致富的坦途,依然選擇從事農業研究工作,他蹩腳的漢語意味深長一一我想干點更具有社會意義的事。
現在看來,周其鳳校長強調的連續三年居內地首位的光環實則是逼良為娼。一個寒窗十年的學子進入高校乃至名校絕不會僅僅抱著發財的春秋大夢,更應該致力于人性的自由與解放、文化盛宴、精神大餐的追求,名校也應為他們搭建起個性與自由的平臺。設若以富豪為榮,那么校園內必定刮起金錢風暴,所有學子都將“沐浴”在逐利蠢風中,被動吮吸著扭曲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雨露,富豪夢也將占據他們思想疆域的多半河山,誰還愿意長燈書卷、清水白菜的做學問?
北大校友富豪榜只是社會的縮影,我們無意指責北大,只是對校園金錢味不感茍同,我們也不是不解風情,只是對以富豪為榮的言論汗顏唏噓!百年北大尚且如此,其他了了亦該如何?我們的教育急需回歸到學問、問學的道路上來,絕不能將我們根紅苗正的寒窗學子逼良為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