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遇見》
很多人把青春最美好的戀愛記憶獻給了大學校園,
大學里的感情或真摯、或脆弱、或純潔、或幼稚……
我們以這樣獨特的方式成長。多少人在感情的盡頭感嘆:
如果當初我怎樣怎樣,也許現在就不會這樣……
后悔的追憶,亦或是對過往的流連。
那么,許你一個機會,我們重新來過,回到起點,故事又會是怎樣?
如果那天沒有遇見你,我們的生活就會像兩個平行線,沒有交集……
如果那天沒有遇見你,我想我不會迷茫著尋找愛的方向,
我們的故事,在“如果”中開始,在“如果”中結束……
短短45天,僅僅依靠兩部DV就拍出了一部100分鐘的“短片”,來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大三學生倪晶不僅帶著名叫《如果,遇見》的校園青春劇創下了電影拍攝周期的新紀錄,更是將電影的首映式“開進”了電影院。
首映式
挺像那么回事,上座率有9成呢
“大家好,我們是《如果,遇見》校園短劇的主創,謝謝大家今天的捧場支持。”十個青春活潑的小伙子大姑娘一站到舞臺上,觀眾席中便是一陣陣騷動。這是發生在5月28日晚江北某大型電影院7號廳里的現場實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學生倪晶正帶著他的團隊在影城為自己自編自導自演的校園電影《如果,遇見》舉行“首映式”。不僅有正式的主持人,演職人員亮相和自我介紹的方式也絲毫不輸給任何大制作的影片。不光如此,倪晶還在活動現場向南京六合區陽光安養中心捐出了影片宣傳時的募捐所得1180元,讓觀眾更加感到震撼。校園電影浩浩蕩蕩開進電影院舉行首映式,這在南京高校中還是頭一次聽說。
而頭一次面對這么多觀眾,倪晶和他的伙伴們也是稍稍有些緊張,在介紹自己的影片時不住的攥著衣角。與此同時,臺下的觀眾們也炸開了鍋,“中間兩個MM左邊那個好像更有明星范兒啊……”“好年輕的學生,不知道影片會是什么樣子。”七嘴八舌的議論更加吊起了大家的胃口,而倪晶對于自己的影片也是充滿著期待。
記者也在期許中看完了全片。《如果,遇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有預知能力的大學男生沈其斌偶遇酷似自己前女友的女孩思瑜后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思瑜雖長相酷似沈其斌的前女友,但卻有著和其截然不同的性格,她懷揣著自己的夢想,希望有一天自己寫的小說能擁有萬千的讀者,有更多的人來一起分享屬于青春年少的酸甜苦辣。她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深深地吸引了沈其斌,沈其斌為了幫助喜歡的人完成夢想也付出了諸多努力。但畢竟成功的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挫折中兩人產生了誤會,而在誤會的擴大和思瑜關于現實的感觸中,她決定離沈其斌而去……
開放式的結尾讓觀眾大呼“不過癮”,影片的青春色彩依然讓觀眾意猶未盡。電影院甚至貢獻了售票窗口上方的LED大屏幕,不停滾動播放著《如果,遇見》的宣傳片。7號放映廳上座率達到了9成,各方的支持讓這部校園電影充滿著星味。
選角
全校范圍海選女主角
實際上《如果,遇見》已經不是倪晶的第一部作品了。倪晶的第一部電影叫《幸福結伴而行》,因為宣傳上的不夠到位,《幸福結伴而行》夭折在了襁褓中。這次夭折也成了倪晶對自己創作技能進行“深加工”的根本原動力。
在劇本創作中,倪晶平時熱愛收集的“名言金句”派上了大用場。影片中的男二號“姚可”的大段獨白便是來自風靡網絡的無厘頭長詩《光棍的獨白》。而一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句子也讓電影的亮點頻增。學院院長和團委書記也對倪晶的劇本提出了善意的修改意見,六易其稿之后,《如果,遇見》的劇本終于成功出爐。
劇本設定的是“搞笑+言情”的風格,誰來成為女一號也成了劇本完工后讓倪晶傷腦筋的另一樁難事兒。他想到了最熱門的方式——海選。倪晶通過學院分團委和學院在西祠的版塊“南氣風云”發出了全校海選《如果,遇見》的女一號的“英雄帖”,而前來揭榜的女生們無一不是氣質形象俱佳,懷揣著電影夢的南信美女。參加海選的MM太多,語言文化學院最終不得不采用了面試和情景表演兩輪考核的模式,最終的女一號鄭思吟脫穎而出。這讓不少圍觀的工科男們感到了驚訝,“鄭MM并不是海選的姑娘中最搶眼的呀?為什么是她?”當記者代表觀眾拋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倪晶的回答十分具有說服力,“認真的女生最動人,從《如果,遇見》的劇本開始籌劃一直到海選,鄭思吟都非常細心的做了很多功課,也提出了很多很值得采納的想法。我想這么認真的女生,一定也可以把電影的女一號演得盡善盡美。”
拍攝
晾衣桿+應急燈=現場燈光
劇本與演員齊備,下一步便是設備的問題。一聽說學生要拍攝自己的原創電影,語言文化學院院長李忠明二話沒說便拍板答應了“贊助”,不僅向倪晶無償提供了學院配備的DV,而且還專門撥出了一千多元作為倪晶拍攝的“贊助費”。但燈光、話筒、反光板等一系列拍攝所需的道具都沒辦法湊齊。在這樣的簡陋條件中,如何保持“定力”,保證拍出來的畫面不抖成為倪晶和攝像師需要克服的最大難題。倪晶盡可能的把影片的鏡頭都改成了固定鏡頭,把DV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拍攝,畫面的穩定程度便能提升很多。遇到晚上有劇情的時候,便找來幾根晾毛巾的桿子,接上一根棍子,再綁上一個應急燈,一個自給自足的照明設備便誕生了。除此以外,DV每兩個小時就會“斷電罷工”的特性也給《如果,遇見》的拍攝添了不少亂子。拍攝兩小時+充電一小時的拍攝模式伴隨了這部影片的拍攝始終。
緊湊的拍攝帶來的另一個問題便是和課業的沖突。劇組一般都會選擇在每天下午的1:30到4:30,以及晚間7:30到9:00來進行拍攝,這也意味著會和不少專業課程發生沖突。而選修課的老師們也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于這個充滿導演夢想的男生的支持,他們對于倪晶“不務正業”的“逃課”行為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寬容,并表示愿意主動幫倪晶補上他落下的專業課。“我只需要每周二去完成專業課的作業,就能安心的去片場。”
宣傳
募捐善款贈送電影票
1000多元的“大成本大制作”,不推廣出去實在是對不起人民大眾。倪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了浦口新開的一家電影院。影院的市場總監對于倪晶的影片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弘揚青春文化是我們影院的宗旨之一,或許影片可以在影城搞個首映式。”
市場總監的回答讓倪晶欣喜若狂。既然是首映式,就得有個首映式的模樣。倪晶攜手南京市六合區陽光安養中心,在校園里開始慈善募捐,5元到10元不等的募捐金額,同時贈送一張《如果,遇見》首映式的電影票。影片的受歡迎程度大大超出了倪晶的預料,不到300張門票在正式開始募捐后1天內便被火速搶空。“原本還是送票上門的,但是后來越來越忙,只能讓同學自己過來拿了。”倪晶的微笑帶著歉意。而在首映式現場交接的1180元善款便是全部來自熱心同學的慈善募捐。
觀后感:TA們說
李忠明(南信大語言文化學院院長):《如果,遇見》里就體現了學生對于人生,對于愛情的理解。同時植入廣告的體現也是學生們市場意識濃厚的表現。如果影片能夠獲得極大的社會反響,倪晶將可以獲得減免兩個實踐學分的“優惠”。
路人甲:我是路過電影院的時候很意外的注意到了這群大學生的電影宣傳片,就進來看看了。校園青春劇,雖然有著很多瑕疵,但是這群學生的創作精神還是非常值得鼓勵的。現在的大學生真想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