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莊里的中國》
作者:熊培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2011-11-5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故鄉(xiāng)村莊為立足點,考察百年來中國鄉(xiāng)村的命運,鄉(xiāng)村的淪陷與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閱歷與見證,六十年中國農(nóng)村建設的榮辱與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國歷史的若干重要問題與玄機。一部大歷史與小歷史的結合,大時代與小細節(jié)的交織,延續(xù)著作者明辨,理性,溫暖,悲憫,關乎心靈與真實的寫作之路,堪稱熊培云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我的家鄉(xiāng)在歷史上堪稱毫不起眼;她從沒出過有名的物理學家、溜冰選手或總統(tǒng);此地人多半是人性社會中極不顯眼的金子;伐木工人、農(nóng)夫、漁夫、長工、小工匠與制作掃帚的人……不善狡詐,拙于溫柔,此外還有一份感動人心的耐性。
就在本書即將完成的時候,我終于抽空讀完德國作家齊格飛·藍茨的《我的小村如此多情》,并時常為里面的嗜書魔擊退敵人的故事、鄉(xiāng)間愉快的葬禮慨嘆不已。大概六十多年前,藍茨在書中虛構了一個叫蘇萊肯的村莊,并且為它杜撰了二十個意味深長的故事。據(jù)說,藍茨是為了讓新婚妻子認識他的故鄉(xiāng),愛上他的親友,才寫的這本書。里面有對人性寬厚而幽默的嘲諷,有對自然與傳統(tǒng)價值的脈脈溫情,以及對工業(yè)社會的審慎質(zhì)疑。如藍茨所述,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故事他完成了對鄉(xiāng)上含蓄的愛意表達。
書是幾年前在香港買的,之所以直到最近才開始讀它,是因為我過于享受這個書名,以至于我都不忍心去翻開。和蘇萊肯不同的是,小堡村卻是真實的。我能在GOOGLE地圖上精確地標出它的經(jīng)度和緯度。它至今依舊貧窮落后,沒有水泥路,沒有公共路燈,每次回去都讓我有一種深徹骨髓的痛感。偶爾,我也會問自己為什么經(jīng)常回來。當然我自己更清楚的是,我愿意花幾年時間來寫這本書,既是因為我有著詮釋時代的熱忱,也有著敝帚自珍的心結。我的村莊是一個能夠讓我褪去浮華、回歸安寧的所在。我常和朋友們談起,夏夜,每當我躺在故鄉(xiāng)的屋頂上,看滿天繁星,我的生命仿佛立即回到原點,人生的一切苦楚都煙消云散了。
有件事我一直難以釋懷。上世紀80年代讀中學的時候,我曾經(jīng)迷戀寫詩,并在學校創(chuàng)辦了文學社。有一天我去上學,正好與村里的一位伯伯同路。一路上我們不經(jīng)意地聊著。當這位伯伯問我將來有何打算時,我毫不猶豫地回答“給你們寫詩啊”。我天真地以為這位伯伯會夸我關心農(nóng)民命運、有理想,然而得到的卻是一聲嘆息——“寫詩有什么用?我們又看不懂。”
那是我年少時刻骨銘心的一幕。我知道,那位農(nóng)民伯伯同樣是看不懂這本《一個村莊里的中國》的。可我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呢?我已經(jīng)將我的生命交付給我的文字。這方面我真的是有負父老鄉(xiāng)親了。如果我做官或者經(jīng)商,對于他們的命運會有貨真價實、立竿見影的改變。至少我不必像過去這一年那樣,為了修好村口幾里長的鄉(xiāng)間公路,還要一次次東奔西走,找有關部門喝酒求情。而作為一個時代的觀察者與書寫者,我所能希望的足有更多的人能夠關心農(nóng)民,關心每個具體的人的命運,了解這片土地,以謀求一個村莊乃至一個國家的改變。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止我愛到絕望的十六個字,仿佛濃縮了我在江南鄉(xiāng)下的所有關好記憶,甚至包括一些并不存在的記憶。漫山遍野的梔子花、映山紅,翩翩飛舞的蝴蝶與蜻蜓,各種不知名的樹叢與野果……少不更事,總想著去外面的世界闖蕩,那時候不知道自己內(nèi)心埋下了怎樣一粒鄉(xiāng)愁的種子。時至今日,當這粒鄉(xiāng)愁的種子已經(jīng)長成大樹,我更能體會為什么鄉(xiāng)愁是所有痛苦中最為高尚的痛苦,是可以恩澤靈魂的無私之欲。
帶一本書回家鄉(xiāng),也算是了卻平生一個心愿。愿我的故鄉(xiāng)和所有人的故鄉(xiāng)永遠陽光明媚,空氣清新,萬物生長;也愿我?guī)啄陙淼倪@點思考與寫作,能夠為讀者呈現(xiàn)更多真實的大歷史與小歷史,打開一段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熊培云
2011年8月20日
為什么要讀簡·奧斯丁
作者:[美]蘇珊娜·卡森
譯者:王麗亞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1-11
編輯推薦
兩百年來,簡·奧斯丁一直擁有眾多擁躉,受到狂熱崇拜。在這里,毛姆、E.M.福斯特、弗吉尼亞·伍爾夫、C.S劉易斯、萊昂內(nèi)爾·特里林、A.S.拜厄特、哈羅德·布魯姆、阿蘭·德·波頓等33位作家、評論家一起告訴我們,他們?yōu)槭裁匆x簡·奧斯丁。
本書精選近一百年來奧斯丁評論的代表美文。這些作家、評論家探討奧斯丁作品中機智俏皮的人物對話、自然發(fā)展的故事情節(jié),揭示其中永恒的道德真理,呈現(xiàn)了奧斯丁魅力無限的文學世界和這個世界與不同時代讀者的緊密聯(lián)系。
這本評論集向讀者展示,從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奧斯丁的幽默、情感和愛情,這比閱讀奧斯汀的小說更為重要。
唐朝那層窗戶紙
作者:高金國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年:2011-8
編輯推薦
長期以來,人們關注了大唐的輝煌,卻忽視了其背后的瑕疵。《唐朝那層窗戶紙》的初衷,就是來說一說大唐“繁華背后”的風景,讓被“神化”的大唐回歸純樸本色。《唐朝那層窗戶紙》是以女性為“點”、以大唐皇族家庭倫理關系為“線”、以大唐背面風景為“面”的歷史紀實類通俗作品。大唐皇族最為人詬病的,無非是較為開放的男女關系和相對混亂的家族倫理問題。《唐朝那層窗戶紙》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尹張二妃、高陽公主、武則天、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張良娣、咸安公主等人物,揭示大唐背后的風景。
桃花得氣美人中
秦淮河上的純愛記憶
作者:暗香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1年月10月
編輯推薦
《桃花得氣美人中》是對柳如是一生最深情的麻辣解讀。柳如是為秦淮八艷之首,明末清初的名妓。她天資聰慧,容貌俏麗,擅長詩文,雖身在青樓,卻憎惡賣笑生涯。她我行我素,儒巾素服做男子打扮,與諸名士高談闊論,寫詩作賦。她的詩哀婉動人,時人稱之“艷過六朝,情深班蔡”。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也深得后人贊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她敢愛敢恨,抽刀斷琴,性格剛烈,曾加入抗清的大軍。柳如是的一生頗為傳奇,本書選其詩詞精粹,用帶著黑色幽默的哲意語言,麻辣解讀柳如是的愛情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