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麥肯錫的研究,201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達到800億元,2015年將達到1800億元,屆時中國將占全球奢侈品市場份額的20%。
近日,美國著名皮革制品奢侈品品牌Coach高調宣布,計劃將門店開進國內二線甚至三線城市。
據了解,Coach全球直營門店目前共有746家,而在中國大陸以及香港和澳門地區僅71家。如果按照一年30家的速度擴展,中國的Coach門店數兩年就能翻番。作為一個定義為奢侈品的品牌,除了出現在一線城市的高檔購物中心之外,Coach將門店開進國內二線甚至三線城市。有人認為這種做法可能會降低Coach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而對該品牌的經營者來說,卻從未因此而改變他們的經營計劃。Coach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nathanSeliger表示:“中國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有120多個,我們希望盡可能多地接近顧客。為了帶動當地目標消費者,我們將在高人流量和交通便捷的地段開設更多門店便于他們購買。”
據悉,Coach每年都花費500多萬美元來進行消費者和市場調研以了解一些目標城市的人口情況。詳細評估目標城市的規模、潛力以及消費能力等方面,以便在該地區開設更多的門店,貼近當地消費者。
二三線城市被看好
事實上,從各大品牌在國內的門店布局不難看出,目前國內二、三線城市已經成為各大奢侈品品牌入駐的目標地。
直營的古奇店鋪數量從1997年的4家增長到2010年的46家。古奇公司已開始向中國的二、三線城市發展,這些城市的人口在200萬-800萬不等。中國已有270多個城市的人口過百萬。按城市規模、完善程度、購買習慣、態度和城市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可將這些城市分為5個等級。有30個二級城市和大約150個三級城市。
古奇還將于近日拓展其在中國內地的市場,而廣西南寧作為與越南共和國毗鄰的城市,將成為Gucci在中國內地的第32個“進駐站”。自去年Gucci在中國內地增開9個專賣店之后,該品牌計劃在今年底之前將品牌專賣店在中國內地的數量增加至48個,這個增長速度是2005年發展速度的7倍。
愛馬仕(Hermes)從1996年進入中國在北京開設第一家分店至今,已經在中國大陸地區陸續開了19個大大小小的分店,并且還在增加中。
LV 1992年進入中國。中國目前已經成為LV繼歐洲、美古、日本之后的第四大市場。現今中國已經擁有40家LV門店,20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65億美元,連續3年全球增長率第一,銷售量第一。未來3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有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如果將65億美元的中國奢侈品消費大蛋糕細分下來,有很大一塊屬于LV,它在中國的28個城市擁有35家門店,LV在中國的銷售額已占到全球銷售額的近四成,超過了奢侈品發源地歐洲所占的19%份額和美國的23%份額。
1994年,中國上海就有了第一家DIOR店鋪,如今,在北京、深圳、杭州、沈陽、成都、大連、青島、天津以及廣州都開設了DIOR專賣店,共有27家。—張大網已經在有購買能力的城市全面鋪開。
Prada報告顯示,2010年在香港及澳門地區較2009年增長了75%,達到3.89億歐元或5.323億美元的銷售額,為Prada貢獻了近20%的收益。
Prada目前在中國10個城市開展業務,并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門店數量從目前的15家增加到45家。目前Prada在中國內地有14家專賣店,香港有9家,澳門有2家。今年Prada計劃在中國大陸新開9家專賣店,地點分布在哈爾濱、廣州、長春、杭州等內地城市。
Prada表示,2010年中國內地以及香港和澳門地區的收入總額相比2009年增長了75%,升至3.89億歐元,該值相當于集團總營業額的20%。
待瓜分的市場
歐美奢侈品市場增長放緩,而中國對奢侈品的消費數字卻在不斷刷新。一連串的數據顯示,中國開始成為歐美奢侈品企業的新大陸。
“我們預計到2025年中國有望達到全球奢侈品及奢侈品服務50%的購買力。”國際奢侈品協會創辦人、全球主席CregFurman在近日對媒體表示。
GregFurman說,中國客戶對服務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品牌商意識到市場營銷任務更重,在華品牌商應加強店員以及管理者培訓,進一步投資客戶服務。
麥肯錫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收入增加,對奢侈品品牌更了解,獲得渠道更方便等因素,中國奢侈品消費已從1998年的50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800億元。
中國的高檔消費品市場被分析人士普遍看好,世界奢侈品協會的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人的境外奢侈品消費居世界第一,預計2012年2月至3月,隨著中國傳統節日春節購物高潮的來臨,中國將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而根據麥肯錫的研究,201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達到800億元,2015年將達到1800億元,屆時中國將占全球奢侈品市場份額的20%。
二三線城市做銷量
近日發布的《2011中國奢侈品報告》指出,未來奢侈品在我國的戰略將體現在“一線城市做品牌,二、三線城市做銷量”的現實選擇上。
該報告顯示,一線城市中,北京由于是我國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因而奢侈品銷量最好;上海次之,但上海是目前奢侈品牌在中國的總部聚集地,市場競爭激烈,奢侈品市場成熟度高;廣州因為地處港澳,與前兩者差距較大。未來,在杭州、沈陽、成都、青島將是奢侈品牌爭奪的重要戰場,這4個城市目前的銷量將分別達到同內銷量的8%、6%、5%和3%。但二、三線城市的市場推廣和銷售資源也成為奢侈品牌擴張的重要制約。針對這一市場缺憾,奢侈品的電子商務近幾年也應運而生,涌現出了走秀網、第五大道和老熟客等知名網站,這些奢侈品的電子商務業務,從客觀上不但彌補了奢侈品消費的地域限制,還努力追求讓消費者有線下實體店的真實消費體驗,力求在便捷性、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等方面更具備優勢。
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在成長,奢侈品理念也逐漸改變。該報告顯示,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由自用消費轉向了商務饋贈和投資收藏,消費理念南面子消費轉向社交消費和個人消費。半數的中國奢侈品市場來源于自用消費,商務饋贈類的奢侈品消費穩定在20%-30%,收藏和投資類奢侈品消費隨消費者資產增加迅速增長。“藝術品具有保值增值的功效,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我國高資產類奢侈品消費者表現出對收藏和投資藝術品的極大熱忱。”對外經貿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婷表示。
中國消費者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之一毋庸置疑,但周婷認為,我國的奢侈品消費呈現出“文化強、品牌弱”的現象,中國至今沒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奢侈品品牌,中國的奢侈品發展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