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肛瘺是指瘺管在外括約肌1/2以上,穿越外括約肌或肛提肌的一類肛瘺。由于病變部位深,臨床不易早期發現而形成長期慢性疾病,手術操作難度大,如處理不慎,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后遺癥,如肛門狹窄、肛門畸形、完全或不完全失禁、假性愈合、復發或遷延不愈。有時需做二期或三期手術,給患者的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高位肛瘺患者40例,現將術后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12~62歲,平均36歲,病程1個月~10年,住院時間25~70天,平均45天,患者有肛管、直腸周圍膿腫或切開引流史,肛門局部反復腫痛及流膿、流水,指診在肛管外口與肛管直腸方向可捫及條索狀瘺管,并有觸痛,采用下列護理措施后,或者均痊愈出院。
護理措施
術后日常護理:術后護送患者回病房,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敷料的滲血等情況,讓患者適當臥床休息,活動時不要快速改變體位,以免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減少刺激疼痛和出血。
術后飲食:局麻和骶麻患者術后即可進食,聯合腰麻患者術后6小時方可進食,指導患者多食含粗纖維豐富和含脂肪豐富的食物,如紅薯、芹菜、核桃仁、芝麻、花生等,還可食用些蜂蜜,忌食刺激性飲食,保證食物營養豐富,還要有較好的潤腸通便作用。
術后心理護理:術后患者大多身體虛弱,情緒煩躁,尤其是術后疼痛、出血更使他們緊張、惶恐、不安,護理人員要耐心解釋情志與愈合的關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能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
發熱的護理:術前30分鐘,術后5~7天常規應用抗生素靜滴,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技術操作(換藥、注射)。體溫>38℃,及時報告醫生查找病因。發熱大量出汗者,及時更換衣物,多喝溫鹽水,高熱患者可采用酒精擦浴或頭部置冰袋等物理降溫方法。
疼痛護理:由于肛門、肛周圍神經豐富,痛覺敏感,因手術創面大,掛線和創面敷料填塞的原因,術后疼痛較多見。術后應協助患者取合理的舒適體位,多和患者交流,滿足其生活上的需要,指導患者適當聽音樂,看書報等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因過多應用止痛劑可能抑制排尿反射,導致尿潴留,并影響切口愈合,應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止痛劑應用,對疼痛劇烈者,可肌注強痛定100mg或杜冷丁50mg。
排尿護理:肛瘺術后常并發排尿困難,主要是麻醉及術后肛門疼痛引起膀胱括約肌痙攣等因素影響,應告知患者術后待第一次小便后再正常飲水,當患者有排尿困難時,可采取下列措施:①膀胱區熱敷、按摩;②聽流水聲誘導排尿;③適當松解過緊敷料,減輕壓迫;④針刺雙側三陰交、陵泉、足三里等穴或艾灸氣海、關元、中極等穴;⑤若仍未解除尿潴留,應遵醫囑在嚴格無菌技術操作下進行導尿。
便秘的預防及處理:向患者講解術后按時排便的重要性,囑患者在飲食中增加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纖維食品,督促患者按時排便,以免大便干結,引起切口疼痛和創面出血。若有便秘,可用番瀉葉10g代茶飲,也可用開塞露肛塞,必要時遵醫囑灌腸。
肛周護理:由于肛瘺解剖未知的特殊性,創面易受大便污染及炎癥污染,因此術后要規范的進行便后坐浴及清潔創面換藥的護理,保持膿腔引流通暢,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
討 論
通過對40例高位肛瘺患者的護理,筆者體會到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應有全面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耐心細致的護理對提高高位復雜性肛瘺的一次性治愈率,減少并發癥和后遺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