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習慣和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腎臟疾病已成為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和健康的殺手。據臨床資料統計,我國腎臟疾病發作和腎功能不全患者占各種疾病的3.5%~5.2%。因此,迅速有效的確診病變和評定腎功能是促進患者康復,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重要措施。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X線攝影(CR)以其清晰地圖像顯示及后處理功能[1],最優化的顯示腎臟排泄功能和腎盂、腎盞、輸尿管的解剖形態變化而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為探討CR在靜脈腎盂造影檢查中的應用,收集我區中醫院自2004年2月~2006年5月對收治的76例患者進行CR靜脈腎盂造影,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收集我區中醫院自2004年2月~2006年5月收治的76例行CR靜脈腎盂造影患者為觀察組,男46例,女30例,年齡37~68歲,平均52.3±3.1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尿頻、尿急癥狀,其中有51例伴有肉眼血尿,38例伴面部水腫。實驗室檢查:血沉增快59例,鏡檢血尿(+~+++)62例,腎功能異常25例。本組76例患者同時行傳統X線攝影作為對照組,兩組在一般資料中無統計學意義(P>0.05)。
檢查方法:采用萬東生產的500maX線機,常規準備后患者仰臥于檢查床上,先進行常規拍攝泌尿系平片,然后腹部加壓,經肘靜脈注射造影劑76%復方泛影葡胺40~60ml,于5、15、30分鐘及解壓后分別攝雙腎區及全腹片,如腎臟輸尿管及病變部位顯影不滿意或不顯影可適當延長攝片時間。根據病情不同采取局部加壓攝片及變換體位攝片,利用后處理軟件對其進行窗寬,窗位,邊緣銳利度,噪聲等參數調節,得到最佳的圖像顯示。
結 果
兩者檢出率比較:本組行CR靜脈腎盂造影,尿路無明顯異常征像21例,檢出泌尿系結石32例(包括腎結石12例,輸尿管結石17例,腎盂結石3例),腎結核4例,腎囊腫5例,腎積水5例,腎盂輸尿管移行部狹窄7例,腫瘤1例,漏診1例,檢出率為98.7%。腎功能良好53例,腎功能受損23例。除2例重度腎積水無功能不顯影外,其余均顯示不同程度的病變位置、范圍、形態,拍攝時間為10分鐘~5小時,無廢片及重拍片。
行傳統X線腹平片,尿路無明顯異常征像17例,檢出泌尿系結石27例,腎結核2例,腎囊腫2例,腎積水2例,腎盂輸尿管移行部狹窄3例,漏診23例,檢出率為69.7%。
臨床征象:①CR靜脈腎盂造影征象:腎盂邊緣出現弧形受壓,邊緣光滑、變鈍,腎盞出現變形、移位、拉長和分離現象;泌尿系結石在腎盂和輸尿管中出現大小不等的斑點狀或結石狀鈣化陰影,密度均勻;腎實質內出現密度不均、斑點狀的腎結核鈣化影。②傳統X線腹平片:腎盂和腎實質內出現斑點狀或結石狀鈣化陰影,腎盂邊緣邊緣光滑、變鈍,腎陰影輪廓增大或縮小。
討 論
隨著生活習慣和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我國腎臟疾病發作和腎功能不全患者的發生率逐年呈不斷上升趨勢。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靜脈腎盂造影已成為診斷腎臟疾病和評價腎功能的重要檢查方法。
計算機X線攝影(CR)是近年來醫院常用的數字化成像檢查設備,以巨大的優勢在臨床中得到廣泛使用。①顯像方面:其顯像后通過窗寬、窗位的調節,圖像邊緣增強,測量、放大、縮小、圖像旋轉、正負像變換等后處理功能[2],以更好的清晰度、更高對比強度的顯示出腎臟內部的解剖結構及病變的形態、位置,并能顯示出一些微小病變,大大提高了診斷率,減少了誤診和漏診的發生。本組資料中顯示,CR靜脈腎盂造影的檢出率為987%,明顯高于傳統的X線腹平片。②解剖檢查方面。由于腎臟解剖位置特殊,傳統的X線腹平片僅能對腎臟的輪廓與大的鈣化影進行顯影,而對腎臟內部病變位置、范圍及功能不能很好的顯示,而CR靜脈腎盂造影通過造影劑和后處理技術,對腎臟輪廓及顯影不佳的腎盂腎盞,及皮膚、肌肉的軟組織輪廓更加清楚的顯示[3],提高了檢出率。③曝光率及攝片質量。CR靜脈腎盂造影曝光寬度大,在一定范圍內對攝影部位的X線曝光脊梁穩定,而且具有連續性,可從不同方位動態地觀察泌尿系統情況,對腎臟形態及腎盂腎盞做出良好的顯示。是檢查腎疾病評價腎功能的重要方式,可在基層醫院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方鵬,常萬松,郝潤春.采用500mA X線機檢查15000例靜脈腎盂造影效果分析[J].醫療衛生裝備,2011,07:74-75.
2 郭雙璽.靜脈腎盂造影與CT在腎結核中的診斷價值及對比分析[J].吉林醫學,2011,23:40-41.
3 戴康賢,邱其良.CR靜脈腎盂造影延時攝片在尿路梗阻病例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1,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