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過程順利與否,除與產力、產道、胎兒等因素有關外,還與產時的心理狀態有關[1]。在分娩過程中,隨著產程的進展,宮縮時間越來越長,強度越來越大,間隔時間越來越短,宮口逐漸擴張,胎頭逐漸下降等產生的疼痛使產婦感到難以忍受,大多數產婦又缺乏關于分娩的知識,產生恐懼心理,這種情緒影響產程進展。護理人員應根據產婦不良的心理狀態及分娩的不同時期,給予適時的生活護理及心理護理,使產婦順利分娩,保證母子健康。
臨床資料
2010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住院分娩的產婦186例,均為足月單胎頭位,骨盆正常,年齡19~42歲,身體健康,無妊娠合并癥,全部進行個性化的心理護理,發揮最佳的醫療護理作用,使產婦順利渡過分娩期。
護理措施
第一產程的心理護理:第一產程,又稱宮頸擴張期,從出現間歇5~6分鐘的規律宮縮至宮口開全。初產婦約需11~12小時,經產婦約需6~8小時,歷時較長且體力消耗較大,產婦到醫院后,由于缺乏有關分娩的知識,環境陌生,看到其他產婦的痛苦表現,從親友處聽到有關分娩時的負面訴說,產生害怕和恐懼心理,怕疼痛、出血、胎兒畸形、難產等,擔心母子能否平安,致使臨產后情緒緊張,常常處于焦慮、不安和恐懼的精神心理狀態,容易造成害怕-緊張-疼痛綜合征。所以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應在產婦入院時先了解產婦的家庭文化背景、信仰、風俗和產婦受教育程度,熱情介紹醫院的環境,責任護士主動與產婦交流,認真解答她們提出的問題,取得她們的信任,耐心講解分娩是正常的生理過程,告訴產婦經陰道分娩的可能性及優點,增強產婦對陰道分娩的信心,使其正確對待分娩的陣痛,認識到樂觀的心理狀態和積極主動的配合對分娩的重要性。及時了解產婦的心理變化,給予解釋、安慰、鼓勵,使其消除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耐心傾聽產婦關于疼痛的訴說,并表示對其疼痛的同情和理解。指導產婦掌握分娩時必要的呼吸技術和軀體放松技術。宮縮間歇時協助產婦飲水,幫助擦汗、進食及排尿,儲備足夠能量,增加體力。產婦進產房待產后,如果提出讓丈夫、家人或有經驗的人員陪伴時,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讓1人穿隔離衣陪伴,給產婦以精神上的鼓勵,心理上的安慰,體力上的支持,使產婦消除恐懼、焦慮情緒,精神狀態良好,以便順利渡過分娩全過程。
第二產程的心理護理:第二產程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的過程,歷時較短。但宮縮強度大,持續時間長,間歇期短,產婦常感到精疲力竭,懷疑自己的分娩能力。助產人員要不斷地給產婦精神鼓勵和安慰,指導產婦在宮縮時正確屏氣和向下用力,不要張口哭喊和呼吸,減少腹脹和不必要的體力消耗。在宮縮間歇時,全身肌肉放松,安靜休息,等待下次宮縮時再次屏氣用力,并反復提醒。每次宮縮后給予直接肯定,使產婦樹立信心,避免恐懼、緊張與疼痛綜合征。助產人員在接生過程中應忙而不亂,熟練果斷,給產婦安全的感覺,使產婦對我們更加信任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證胎兒順利娩出。
第三產程的心理護理:胎兒娩出后,主要防止產后大出血的發生。胎兒娩出后產婦主要表現為興奮或沮喪,這兩種情況可直接通過大腦皮層,影響其對子宮收縮的調節而導致宮縮乏力大出血。所以新生兒娩出后,一方面給予子宮收縮藥促進子宮收縮,另一方面對產婦進行安慰,囑其不要過分激動,首先恭喜其順利分娩,對產婦分娩過程的表現給予表揚和肯定,待臍帶處理好后,將嬰兒貼在母親胸部,協助進行早接觸,早吸吮,增進母子感情,使產婦很快進入母親的角色。如新生兒性別與產婦的心愿不服,新生兒畸形或其他異常情況發生,暫時不告訴產婦,待胎盤娩出,子宮收縮良好時,根據產婦及家庭的具體情況,再酌情介紹嬰兒的情況,避免產婦精神波動而出現產后大出血[2]。
討 論
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加強產婦分娩時的心理護理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的目的不僅使產婦順利分娩,而且要使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感受到醫護人員對她們的關愛,使整個產程在無焦慮、熱情關懷和鼓勵的氣氛中進行,這樣縮短了產程,有效減少了難產及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縮短了住院天數,降低剖宮產率。同時通過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提高了孕產婦及家屬對醫務人員的滿意度。是值得推廣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曉虹.護理心理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1998:76-79,203-204.
2 姜作彥.淺談分娩前后產婦的心理護理[J].護理研究,2003,17(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