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和胰、膽道病變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腸吻合術后的空腸病變所致的出血。數小時出血量>1000ml或循環血量的20%稱為上消化道大出血。臨床主要以嘔血和黑便為特征性表現。出血量>1000ml,患者可出現頭暈、心悸、暈厥等一系列表現。由于上消化道出血來勢兇猛出血量大,因此患者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心理,使患者不能積極配合治療,還可能導致患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加重出血量。因此很好的心理護理對疾病的治療、患者的愈后及生存質量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008年1月~2010年2月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8例,在實施藥物治療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8年1月~2010年2月收治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齡27~65歲,平均45.3歲。全組病例經治療護理干預后,治愈26例,復發2例,死亡0例。
患者的心理反應特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量大,加上對住院環境的陌生,98%患者會產生緊張、恐懼、焦慮、煩躁、擔憂的心理。因此要針對此心理,給予心理干預。
心理護理錯施
尊重患者:消除孤獨、陌生感。患者突然來到醫院會感到陌生無助,護士應熱情接待,詳細介紹病區環境和主管醫師、主管護士,使患者建立信賴感,消除孤獨,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針對恐懼和緊張心理:患者受嘔吐血液紅色刺激,加之對疾病知識缺乏了解,因此會通過對醫務人員的一言一行判斷疾病的輕重,而產生恐懼緊張心理,不利于配合治療,從而加重病情。在實施護理操作過程中護士應神態自若,動作穩、準、快、有條不紊爭取患者的信任。減輕患者恐懼緊張心理,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針對焦慮心理: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如床單的管理、皮膚衛生,及時擦去患者面部血跡,出血患者禁食,做好口腔護理,消除口腔異味,使患者感到整潔舒適。出血期間禁止探視,給患者提供一個整潔、舒適、安靜環境。鼓勵患者與家屬交流,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關愛,而不是家人的負擔,消除患者焦慮的心理,使患者平靜積極地接受治療。
針對患者煩躁的心理:當患者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時,提示血容量不足,此時護士應立即通知醫生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同時護士要用平和耐心的語言安撫患者,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平靜下來,預防再次出血。
針對擔憂的心理:慢性病患者引起的出血由于反復住院,擔心病治不徹底,經濟負擔不了,而出現自暴自棄、悲觀厭世、情緒低落,不配合治療,延誤治療,此時,心理護理對患者尤為重要,要有十足的耐心,鼓勵患者調節心情,向患者介紹有關疾病防治措施,使之不斷振奮精神,堅定信心,配合治療,頑強的與病魔斗爭,戰勝疾病,提高生存質量。
討 論
心理護理做得成功與否與消化道疾病康復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心理護理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針對不同心理給與不同的心理護理,通過調節患者的心態,穩定情緒,鼓勵與他人溝通,釋放自己,消除心理障礙,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完成治療計劃,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心理護理是患者康復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治療手段之一,也是護理內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王志紅,周蘭妹.重癥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171-175.
2 楊德森.行為醫學[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