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36.009
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生殖道,是生殖道腫瘤高危因素之一,尤其是宮頸癌,HPV感染是95%宮頸癌的原發因素。因此,HPV的相關研究為婦科腫瘤醫生所重視,綜述HPV疫苗的研究方法及現狀。
HPV的流行病學、分子生物學及免疫學基礎
生殖道HPV感染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最常見的病毒性性傳播疾病。迄今為止,HPV有100多種亞型,其中25種易感陰道,在研究中常將其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包括6、11、34、40、42、43、44等,通常不進展為惡性病變。而前者則不然,多與高度宮頸病變和宮頸癌有關,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4、56、58、59、66、ME180等。75%以上的宮頸癌中發現的是l6、l8、3l和45型,其中l6型與鱗癌有關,而l8型與腺癌有關[1],宮頸癌中90%是鱗癌,因此對16型的研究較多。對HPV流行病學的研究已經深入到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和兒童[2],HPV疫苗因此逐步受到重視。
HPV屬于乳頭多瘤空泡病毒科乳頭瘤病毒屬,是由DNA核心和蛋白衣殼組成的無包膜DNA病毒,衣殼由主要(L1)和次要(L2)衣殼蛋白組成,HPV具有明顯的種屬特異性,它們不能在動物體內感染,也不能作體外細胞培養。不同型別的HPV基因結構基本相似,是雙股環狀DNA,由3個基因區組成,按其功能可分為早期區(E區)、晚期區(L區)和上游調節區(URR)。早期區含有6個開放閱讀框(ORF),其中E6、E7主要與病毒細胞轉化功能及致癌性有關。E6不僅通過結合并降解p53從而導致細胞周期失控,而且能激活端粒酶使正常細胞永生化,E7則通過與控制細胞周期有關的腫瘤抑制蛋白Rb的相互作用,使細胞周期失控而發生永生化,兩種原癌蛋白的表達是維持腫瘤細胞處于轉化狀態所必須的,其中E7原癌蛋白是HPV的主要轉化蛋白[3],因此,將E6、E7,原癌蛋白,尤其是E7視為腫瘤特異性抗原,是研究開發疫苗的主要著眼點之一。
預防性疫苗
作用機制:目前HPV預防性疫苗種類較少,是一種亞單位疫苗。現有疫苗是由病毒衣殼蛋白L1或L1與L2組成,在細胞內可自我組裝成病毒樣顆粒(VLPs)。VLPs具有與完整病毒相同的抗原空間表位,可激發機體的CD4+T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刺激機體產生高效價保護性中和抗體,從而保護疫苗接受者不被疫苗所代表的類型的HPV病毒感染。因此,VLPs是一種合理的預防性疫苗。由于VLPs只含病毒抗原,不含病毒DNA,具有免疫原性的同時,不會導致病毒感染或誘發癌癥,使用安全。目前已被美國FDA認證上市的只有兩種預防性疫苗。即Gardasil疫苗為四價的包含HPV16、18、11、6的VLPs,單一鋁鹽為佐劑;兩價的Cervarix疫苗的HPV為包含HPV16和HPV18的VLPs雙價疫苗[4]。
臨床應用及臨床效應的評價:HPV預防性疫苗用于預防由HPV6、11、16、18型感染所引起的癌癥、癌前病變、不典型病變、生殖器疣以及感染。目前全球范圍內批準使用的人群為9~45歲女性以及9~26歲男性。上述兩種疫苗至今已分別在其觀察期內(Gardasil 64年、Cervarix 5年)見到其保護效力持續存在。2009年WHO發布了第一份關于HPV疫苗的立場文件,對Gardasil給予質量預認證,以及批準Cervarix進入發展中國家。已在接種過四價疫苗的15~26歲女性和接種過二價疫苗的15~25歲女性中開展過多中心、隨機、雙盲、以CIN Ⅱ、Ⅲ和(或)AIS作為終點的II期和III期試驗四價疫苗獨有的終點是外陰上皮內瘤變(VIN)或陰道內瘤變(VAIN)和生殖器疣[5,6]。Gardasil已在117個國家或地區被批準使用,全球33個國家多中心的聯合試驗結果表明,疫苗對宮頸癌、癌前病變以及其他生殖道疾病的預防作用可達99%~100%。Cervarix已經在全球100個國家獲得批準使用。一項Ⅲ期研究對HPV二價疫苗預防疫苗相關HPV基因型所致CIN Ⅱ、Ⅲ的效力進行了評估。該研究共納入了18644名15~25歲女性,經過平均148個月的隨訪后發現,疫苗預防HPV16型或18型所致CIN 2、3的效力90%,納入研究的女性至少接種過1針次,且在基線時尚未暴露于16或18型。在一項擴展性II期研究中,對776名15~25歲女性進行了為期64年的隨訪,對于至少接種過一針次且在基線未暴露于相關HPV基因型的女性,該二價疫苗對HPV16和HPV18所致CIN Ⅱ、Ⅲ的保護效力達到100%。
安全性評價:9~45歲人群接種四價疫苗普遍良好耐受;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接種部位局部反應;發生率>1%,未出現因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引致的接種中止;目前,大規模的上市后安全性監測正在進行中,不建議給妊娠婦女接種疫苗,但這兩種疫苗均為顯示與妊娠及其胎兒的不良后果因果相關。
治療性疫苗
重組蛋白疫苗:重組疫苗往往在一次接種之后即可高效誘導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以病毒或細菌作為載體,構建E6、E原癌蛋白重組疫苗都能誘導特異性CTL,抑制HPV相關腫瘤的發生。Chen等首先證實,HPV16 E免疫動物可獲得特異性CD8陽性淋巴細胞介導的腫瘤排斥反應。但是活病毒疫苗的缺陷在于存在安全性問題,尤其是E6/E7,兩者均為腫瘤轉化蛋白,為此有學者運用點突變技術,改變個別核苷酸,以降低其轉化效率,亦有學者尋找新的靶抗原蛋白,如L1蛋白無論是作為融合蛋白,還是由疫苗病毒重組體或是質粒DNA中表達,或是重組人不含病毒基因組的病毒樣顆粒(VLPs)均有保護作用,但這種保護作用需要全長的蛋白或是完整的VLPs,是否能夠誘導型別特異性免疫反應也有待進一步研究,上述觀點均是以后研究可能的發展方向。減毒細菌活疫苗的優點在于對人體的安全性,是抗原決定簇的良好載體,既可注射又可口服,口服或局部用藥后還能產生黏膜免疫。Bermudez Humaran等[7],通過乳酸乳球菌生產HPV16 E7蛋白。此方法可得到更高量的蛋白,不失為口服疫苗新的候選方案,但是HPV的多型性仍是疫苗制備的一個難點。
合成多肽疫苗:T細胞識別抗原是抗原遞呈細胞(APC)MHC分子遞呈的8~10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理論上可以通過人工合成T細胞的表位,輔以適當的佐劑,使之能與MHC分子結合,從而激發人體免疫反應,因此,合成多肽疫苗安全,容易儲存和處理,有理想的靶特異性。由于宮頸癌多數表達 蛋白,因此,針對該抗原的細胞免疫反應顯得很重要。另一方面,抗原識別的特異性、復雜性以及反復使用產生的中和抗體等,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多肽疫苗的發展。Zwaveling等證實HPV16 E7的35個氨基酸的長多肽E7(43~77)包含有CTL和Th細胞的表位,與只有CTL表位的多肽相比,前者能更好地誘導E7特異性的CD8陽性T細胞的反應,此效應涉及兩種不同的機制,一方面它可誘導特異性的CD4陽性Th細胞的產生,而CTL產生的水平依賴于Th細胞與特定APC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帶有長多肽和DC細胞激活因子的疫苗可以大量地誘導CTL的產生,即使是在沒有Th細胞的情況下。與DC細胞刺激因子CpG混合的長多肽疫苗可使已建立的腫瘤消失。Liu等構建一種新型的疫苗E7蛋白CTL表位44~62和熱休克蛋白(Hsp70)的融合多肽疫苗[8],使用rAAV作為載體,動物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腫瘤保護作用,轉染效率高,且使用rAAV可使作用延至l5年,避免反復使用及由此產生的中和抗體。因此認為,rAAV載體具有安全、高效的優點,rAAV-E7CTLHssp疫苗在宮頸癌的治療中前景可觀。
核酸疫苗:由于核酸疫苗可同時激活細胞和體液免疫,且可制備成高效、多價疫苗,制備提純簡便等受到重視,其中針對E蛋白的DNA疫苗占主要地位。但是,體內動物實驗證實,對于單純的E7疫苗,抗原的遞呈并不令人滿意。Wolkers等通過動物實驗證實[9],表位指向的DNA疫苗可以提高效率,95%以上的動物可誘導出高效的CD8陽性T細胞反應。
外源HPV DNA可能整合入宿主基因組DNA,使宿主細胞進而轉化成癌細胞,安全性成為阻礙其發展的第一要素。Smahel等使用修飾了的HPV16 E7基因DNA疫苗進行體外實驗[10],在E7基因Rb結合點加入3個突變位點GGG,實驗對比4種疫苗的作用:E7、ETGGG及2種融合基因L16c E(1瑚)、Sig/EAMP-I。結果顯示,E GGG免疫原性明顯優于E7和LISC E7(1~60),與g/ET/LAMP-1相似,合用不能提高免疫原性。修飾的DNA疫苗不僅去除了癌基因的結合位點,而且并不影響其免疫原性,實驗中引入的基因槍介導的皮內注射優于肌肉注射。
另外,自身復制的RNA疫苗(RNA復制子)也是目前腫瘤免疫治療中引人注意的方法之一。RNA復制子并不整合入宿主DNA,消除了DNA疫苗的潛在致瘤性。Cheng等在動物實驗中使用辛德畢斯病毒自身復制RNA載體(SIN-rep5)[11],并比較針對不同定位靶E7蛋白的疫苗效果,核E7蛋白、分泌的E7蛋白(Sig/E7)、定位于溶酶體的溶酶體相關膜蛋白1和E7蛋白的聯合體(LAMP-I/ET)。結果顯示,三者均有很強的抗腫瘤作用,尤其是LAMP-I/E,LAMP-I可增強RNA疫苗的使用潛能,機制涉及CIM陽性和CD8陽性T細胞以及NK細胞。
討 論
宮頸癌作為一種感染性疾病,其預防性疫苗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由于HPV治療性疫苗采用了致癌基因,因而歐美有關方面對于HPV治療性疫苗的臨床試驗非常謹慎,治療性疫苗至今沒有面市。另一方面,由于HPV的衣殼蛋白(L1)不具有致癌性,同時,可以產生高滴度的中和抗體,能夠有效地保護相應的HPV型別的感染,因而,HPV預防性疫苗得到國際上的廣泛承認和應用。眾所周知,已經商業化的HPV預防性疫苗針對宮頸癌只能保護HPV16和18兩型的感染,如果前述得到的HPV型別分布規律準確的話,商業化的預防性疫苗對我國女性的保護作用有限,尤其是HPV18疫苗在我國是否具有較好人群覆蓋率,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各種疫苗都有其特點和優點,減毒、安全、高效的疫苗前景可觀。因此,減毒的活疫苗、修飾的DNA、聯合疫苗及VLP疫苗將一直是研究熱點。尤其是VLP疫苗,為目前最有前途的預防性疫苗[12]。
參考文獻
1 Berry JM,PMeky JM.A review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s:from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trials.Front Biosci,2008,8:333.
2 Syrjanen S,Pul'anen M.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s in children:the potential role of maternal transmission.Crit Rev 0ral Bi0l Med,2O09,11(21):259.
3 Breitburd F,Coursaget P.Human papillomavims vaccines.Cancer biology,2006,9:431.
4 趙超,魏麗慧.人乳頭瘤病毒預防性疫苗的臨床應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5:333.
5 FUTURE Ⅱ Study Group.Prophylatic effi cacy of a quadrivalent human papilomavirus(HPV)vaccine in women with virological evidence of HPV infection[J].Journal of Infection Diseases,2007,196:1438.
6 Paavonen JL.HPV PATRICIA study group:effi cacy of a prophylactic adjuvanted bivalent L1 virus-like-particle vaccine against infection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16 and 18 in young women:an interim analysis of a phase Ⅲ double-blin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J].Curr Med Res Opin,2008,24:1623.
7 Bermudez.Humars/l LG.Langella P'Miyoshi A,et a1.Production of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E7 protein in Lactoc oceus lactis.ApplEnvirun Miembiol,2008,68(2):917.
8 Liu DW,Tsao YP,Kung JT,et al.Recomb inan t adeno-assoc iated virus express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E7 peptide DNAfusedwi th heat shock proteinDNA as apotential vaccinefor cervicalcancer.J Vir0l,2006,74(61):2888.
9 Wolkers MC,Toebes M,Okabe M,et al.Optimi zingthe eficacy of epitopo-directed DNA vaccination.J Immunol,2007,168(10):4998-5004.
10Smab el M,Sima P,Ludvikova V,et al.Mod ifiedHPV16 E7Genes as DNA Vaccine against E7-Containing Oneogenie Cells.Virology,2008,28(2):231.
11Cheng WF,Hung CF,Hsu KF,et al.Enhan cement of sindbis virus self-replicating RNA vaccine potency by targeting an tigen to endoto-mal/lysosomal compartments.Hum Ge ne Ther,2007,12(3):235.
12廖秦平.要真正理解和重視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