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慢性腎衰竭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療措施之一。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證充分透析的必要條件,對透析效果和患者長期存活有重要的影響。對急診、血管條件差、急性腎衰,沒有條件做靜脈內瘺、內瘺成熟前的患者采用頸內靜脈置管的方法建立血管通路,進行透析。現將50例頸內靜脈置管護理經驗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8年10月~2011年8月收治行頸內靜脈置管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齡22~81歲。其中急性腎衰竭10例,糖尿病腎病40例,其余30例均為慢性腎功能不全。
置管方法:患者仰臥位,取右側頸內靜脈,常規消毒,以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及鎖骨構成的三角形頂點為穿刺點[1],觸到頸內動脈搏動后,向內推開頸內靜脈,在局麻下針頭探測到靜脈血后再用連接5ml注射器的16號套管針對頭同側乳頭方向與皮膚成45°角向后稍向外方向緩慢進針,用擴張管擴張皮下隧道后置入頸內靜脈窩置導管,抽出鋼絲,見回血通暢時分別注入肝素生理鹽水,夾閉管道,封針固定留置導管,覆蓋無菌紗布。
結 果
80例頸內靜脈置管患者中,置管時間為6~415天。留置導管阻塞3例,導管感染2例,血腫2例。首次穿刺成功76例,3例穿刺失敗后改換為位置,一次成功率為95%。
護 理
置管前的護理:由于患者及家屬對此項操作缺乏認識,存在緊張恐懼心理。因此應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解釋和說明,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
置管中的護理:為保護患者的隱私,用屏風進行遮擋,配合醫生操作時注意無菌觀念,減少感染率。
置管后的護理:向患者解釋,保持局部干燥、清潔。按時換藥,妥善固定,防止拔出。
并發癥的護理和預防:①出血:傷口有滲血時,用無菌紗布局部按壓,并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傷口敷料干潔。有研究發現穿刺當日透析出血的發生率顯著高于隔日透析。因此,對于沒有緊急透析指征的患者是,建議穿刺后第2天透析,以降低出血的風險。②感染的預防:嚴格無菌操作,囑患者注意自我保護,少去公共場所,避免淋浴,按時換藥。如出現紅腫熱痛及體溫升高等感染情況,可用抗生素封管,必要時行血培養,并根據培養要選用敏感抗生素,必要時拔出導管。③血栓的預防:應專管專用,盡量減少經導管治療及采血、輸血,采用正確方法封管,下次血透前必須抽出上次注入雙腔導管內的肝素鈉,再用生理鹽水回抽官腔,觀察有無凝血塊,一旦發生堵管可用尿激酶溶栓。若一次無效,可反復進行;若反復溶栓無效,應予以拔管。如發現血流不暢,切忌向導管推注液體,以免栓塞。④脫管的預防:每次透析時認真檢查置管縫線是否牢固,并妥善固定,同時加強宣教,保護導管勿受打折,防止滑脫。如有少部分脫出,可在嚴格消毒下重新固定導管[3]。⑤空氣栓塞:經常檢查導管是否有裂痕,破損,脫出,導管關嚴密,在應用時導管與其連接是否嚴密,無論行血液凈化治療還是輸液都應充分排凈氣體,嚴防空氣進入,行靜滴或推注藥液時,切勿將空氣留置管。
拔管后的護理:要建立另外的血液通路或導管阻塞及感染應及時拔管,拔管時應消毒局部皮膚,用無菌紗布按壓拔出,拔管后應加壓壓迫30~40分,觀察無出血后,用無菌紗布覆蓋包扎口,拔管當天禁止淋浴,以防感染。
討 論
在使用頸內靜脈行血液透析時,護士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精心護理,避免各種并發癥,可提高透析質量,使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林惠風.使用血液凈化護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
2 馮翎,石明.血液透析后中心靜脈置管及并發癥的分析[J].臨床腎臟病雜志,2008,4(1):165-166.
3 黎磊石.連續性血液凈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