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作為一種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其治病方法、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本研究旨在探討現代心血管疾病的護理是與康復相結合的,只有將預防、護理、康復貫穿于心血管疾病治療的始終才能達到符合“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護理,才能減少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降低死亡率?,F就康復護理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經入院確診治療后,實施冠心病康復護理的患者。觀察組患者60例,年齡36~81歲,男38例,女22例;其中心絞痛32例,心肌梗死后21例,無癥狀心肌缺血7例。對照組60例為同期住院后未能實施康復護理患者。經隨機抽查問卷收集資料,兩組基本資料與住院治療方式無顯著性差異。
實施冠心病患者康復護理措施:冠心病的康復治療與護理;康復訓練與護理;心理治療的康復護理;飲食的康復護理;健康教育。
生活質量等級劃分:將生活質量分為3個方面12個小項,具體內容:①疾病對社會活動的影響:社會適應、社會支持、工作情況、娛樂活動;②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與休息、生活自理、家務處理、日?;顒樱虎劬駹顟B:心理狀態、脾氣性格、抑郁或焦慮障礙,記憶力、注意力。達到其中9~12項正常為好,5~8項正常為中,4項以下正常為差。
對冠心病基本知識了解程度的判斷:根據患者對飲食、高血脂、吸煙、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過重、高血壓、遺傳、缺乏運動、情緒變化、服藥知識等方面的情況,掌握9~12項為基本了解,5~8項為部分了解,4項以下為了解甚少。
結 果
經過對60例冠心病患者實施康復護理,使患者增強了配合治療的信心和重新生活的勇氣,心臟功能得到改善,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臟驟停的發生減少,使患者掌握并配合了規范的冠心病康復護理,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討 論
冠心病康復護理的概念及內容:康復護理是指在康復過程中,根據總的康復醫療計劃,圍繞全面康復目標,在發病初期緊密配合康復醫師進行完整的康復護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礎護理和各種專業護理技術。冠心病患者康復護理的目標是改善心臟功能,減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臟驟停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體內容包括控制危險因素、增加患者相關知識、減少心理焦慮和抑郁,進行醫院、家庭和社區3個階段的康復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康復護理的具體措施:康復護理措施以醫療康復訓練為主,針對各種易患因素實施康復教育、飲食調理、高壓氧、體外反搏及必要的藥物治療等綜合性措施,針對不同的個體實施心理護理,并且對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加以控制。
冠心病的康復治療與護理:冠心病康復治療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1],即住院階段、家庭自行康復階段、返院復評階段。住院早期的康復治療,常在監護病房進行,其主要內容包括早期活動、個人生活(如洗臉)、床上進餐、床邊大小便、簡單的上下肢被動和主動練習等。對急性心肌梗死無并發癥患者進行早期的康復護理,可使平均住院時間由傳統治療護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家庭自行康復階段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針對出院早期患者,在家自行康復鍛練60~90天,通過隨訪進行指導;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續康復鍛練6~9個月,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生活方式改變后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護士應根據每位患者病情及個人特點制定家庭康復護理措施,幫助他們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適的運動程序。返院復評階段,主要進行康復指標評價,根據每位患者的恢復情況及時修正運動處方,繼續康復治療,還可讓患者在康復中心接受為期8~12周的運動治療,如二階梯負荷康復治療方法。階段護理人員的主要任務是記錄患者康復治療的具體執行情況,評價并提高康復效果,幫助患者修訂運動方案,教會患者自我健康維護的方法等。
康復訓練與護理:康復訓練的內容包括有氧訓練、力量訓練、呼吸訓練、室內外步行訓練、柔韌性訓練、作業訓練、醫療體操、氣功等[2~3]。急性心肌梗死經救治生存的運動訓練可增加轉患者的體力活動量,改善精神及社會功能、減輕癥狀、促進康復,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繼發死亡的危險性。
心理治療的康復護理:冠心病患者的行為特點是動機強烈、爭強好勝、時間緊迫感強,常表現為不耐煩。逢錦波等在研究中大致將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分為兩類:①緊張型:患者表現為恐懼心理、焦慮不安、情緒急躁、精神高度緊張;②松弛型:多見于對疾病缺乏認識而較年輕者,患者表現為無所謂,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認或縮小自己的病態感覺或體驗。對于前者,在安慰、鼓勵的同時向患者強調大多數情況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對于松弛型患者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視預防和治療,指導、加速患者角色的適應[4]。
飲食的康復護理:臨床上對冠心病患者的飲食堅持以低鹽、低脂為原則,心功能差的患者飲食中攝入食鹽量≤2g/日,禁食咸菜、油條、醬等含鹽多的食物,護士應該從感觀上增加患者的食欲,如將各種顏色的蔬菜搭配或菜中加少許香油,讓患者逐漸適應,并告知患者攝鹽過多會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由于攝鹽過多導致患者的飲水,加重代謝負擔,大量水潴留易引起水腫,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對于心力衰竭的患者,脂肪攝入不應超過3g/日,攝入脂肪過多可加重動脈粥樣硬化。
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如何傳授預防保健知識,教會患者正確的康復訓練以及日常生活飲食、休息等注意事項,是護理工作應重視的問題。護士向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時,提供的知識應包括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心絞痛發作處理服用藥物的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駱柳麗[5]提出了3種教育方法:①計劃性教育:護士按典型的教育制定教育方案,有計劃地對患者實施宣教,這種方式適用住院時間較長者;②針對性教育:即針對患者的某種心態,護士給予有效指導,這是多數患者較為喜歡的方法;③問答式教育:即護士積累一些科普資料事理成冊,讓患者閱讀并提出問題,由護士給予解答,這是文化層次較高患者比較適宜的方法。
冠心病患者的康復護理是目前心臟病護理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從理論到實踐要求護理具備豐富的冠心病學、心理學、健康教育學等知識;通過本研究觀察發現,對冠心病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康復護理以后,極大地增強了患者的信心和勇氣,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同時,經過規范合理的康復護理后,也減少了冠心病患者再次住院次數及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蔡曉蓮,廖建梅.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整體康復護理效果分析[J].現代康復,2001,5(9):129.
2 梁英怡.冠心病的社區康復[J].中華中西醫雜志,2003,4(12):35-36.
3 龐妙玲,陳愛,袁小玲.實施康復護理對老年冠心病的臨床探討[J].河北醫學,2004,10(7):638-640.
4 逢錦波,逢曉.冠心病的院外護理指導[J].中國鄉村醫藥,2000,7(11):33-34.
5 駱柳麗.冠心病的健康教育[J].醫學理論下實踐,2000,12(11):69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