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康人壽”)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藝術品收藏展,作為其成立15周年的賀禮。泰康人壽下轄中國嘉德、嘉德在線、泰康空間、藝酷空間等專業的藝術機構,從20世紀90年代便開始在中國當代藝術界發揮作用,2003年開始介入當代藝術品的收藏。本次展覽以“圖像·歷史·存在”為主題,由泰康空間特別策劃,共展出精選作品52件,是泰康人壽收藏的首次大規模公開亮相。
泰康人壽的收藏體系包括1942-1976年和1976年至今兩個歷史階段,另外還包括青年專項部分,收藏展就是以此為線索而展開。在展廳的分布上,也基本延續了這一思路,中廳“革命與啟蒙:泰康收藏體系核心精神的線描勾勒”涵蓋了從中國革命時代到20世紀80年代文化藝術啟蒙時期40余年間美術史上的8件經典之作,包括肖魯的電話亭裝置《對話》、吳作人的《解放南京號外》、陳逸飛的《黃河頌》、孟祿丁和張群的《在新時代——亞當、夏娃的啟示》等;東廳“多元的格局”展出了黃永砯、蔡國強、王廣義、張曉剛、曾梵志、周鐵海、劉小東、劉韡、沒頂等23位(組)中國當代藝術代表人物的標志性作品;西廳“眼神的視界”為馬秋莎、趙要、王郁洋、辛云鵬等13位正在逐漸走向成熟的年輕藝術家提供了展示的平臺,他們大膽的實驗與突破,為當代藝術注入了鮮活的血液,也顯示了泰康人壽對未來發展的遠見。
除了收藏當代藝術品,泰康人壽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慈善之舉,截至2011年上半年的公益捐助共達1.67億,同年,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私人捐贈1億給其母校武漢大學,用于圖書館和藝術博物館的建設。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對外界宣布,泰康人壽將捐贈藝術家吳印咸的兩組攝影作品共30多件給中國美術館。在大量游資入市的情況下,泰康人壽堅持從學術出發,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對藏品進行選擇,范迪安稱贊這種“‘淡定的收藏’承載了中國美術一些重要的歷史,包括一些可以達到‘以圖證史’作用的經典作品,它們在20世紀中國美術歷史的上下文中擁有牢靠的位置”。也正因此,泰康人壽在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史上也占得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