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NBA新秀們就像初生的嬰兒,他們逐漸在聯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總會有些老將選擇離開,而那些位置原本是屬于他們的。
2011,NBA遭遇停擺年。這里的另一層含義是:那些退役的老將們,會以一種更官方的方式離開,反而更不易引人關注。
老戲骨們的嘩變
隨著勞資雙方的終極談判破裂,NBA前兩周的常規賽已經被取消。我們鐵定將迎來一個縮水季,但這恐怕還不是最糟糕的結果,直接為2012-13賽季做準備的概率也非常大。但時間不等人,你可能再也看不到一些老將的身影,他們會選擇退役。
在NBA,有很多是球員們無法預判的東西,比如傷病、總冠軍、巔峰期甚至是婚姻、人生路,但退役是他們惟一可以確定的東西。無論你亮如晨星,還是黯如灰土,都無法回避這個過程。實際上在今夏,麥克戴斯、奧尼爾、姚明已搶先揭開這層幕布,而最新版的犧牲品是伊爾戈斯卡斯。所謂停擺,不過是催化劑而已。雷·阿倫曾在他的母??的腋翊髮W強勢表態:如果有需要,他寧愿首先響應球員工會的號召,放棄整個賽季的比賽。雖然雷·阿倫說他還未正式考慮退役的問題、但今年已36歲的雷·阿倫離淡出NBA的日子可以正式進入倒計時了。不難想像,老將扎堆的凱爾特人隊,勢必將成為退役的重災區。對籃球逐漸失去興致的杰梅因·奧尼爾說他希望再打一季就退休,現在新賽季既然是未知數,小奧尼爾大概可以直接跨進養老院了。那么,下一個退役的“凱爾特人”又會是誰呢?也許是加內特。再看看達拉斯,上賽季奪冠后最功德圓滿的應該是基德(即使很多人看好諾維茨基)。雖然基德曾說自己希望打到40歲再退役,但既然新賽季前景的不斷惡化,基德恐怕很難再回到球場上。因為在上次停擺恢復后,當時正值壯年的基德就難以應付連續三天打比賽的密集賽程了。這就意味著,NBA眼前這個縮水季,一定會加速基德的離開。
這種討論很難令我們感到舒服。和大量NBA球員井噴式地到海外打球相比,如果一批老球員集體離開,對聯盟的打擊會更大。因為前面的那些人遲早都會回來,后面的則永不回頭。在NBA,歷來有一種非??少F的更衣室文化。那就是:在更衣室里真正說話好使的并不是那些大量刷分的球隊頭號得分手,而是一些可能一場只能得幾分幾板,甚至大部分時間都上不了場的老球痞。他們對新秀球員的耳提面命和球技傳承,已成為這個聯盟籃球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F在把這個環節割裂開,至少是2011屆新秀的不幸。假設科特·托馬斯真的選擇退役,那么被芝加哥選中的諾里斯·科爾、賈米·巴特勒、馬爾科姆·李如果未來打不出預期值,他們會明白自己是少上了一堂老球員的啟蒙課。
1998年的噩夢
停擺年會加劇NBA老球員的流失。回顧歷史,即便是僅有的一次,1998年也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見證。除了去而復歸的喬丹,還有22人宣告退役(球齡至少在七年以上)。
即使1998年新秀的當然代表文斯·卡特一入世就引起NBA的轟動,人們還是無法對1998-99縮水季一下子就失去那么多精英球員感到釋懷。德雷克斯勒的離去是最令人扼腕的,他可能是正常退役當季除了喬丹、伯德、杰里·韋斯特和保羅·阿里金之外數據最好的球員之一(場均18.4分)。那一年,“滑翔機”開季第四場就在對快艇的比賽中拿到43分,并曾連續18場得分上雙。其實那時候德雷克斯勒的退役和停擺關系并不大,因為他在季后賽開始前就宣稱,無論打成什么樣,自己都是要退役的。德雷克斯勒的思路很清楚,自己該拿的冠軍榮譽都拿了(NBA總冠軍,奧運冠軍),火箭在連續豪賭后都難見成效,球隊逐漸逼近重建期已不可避免,況且“滑翔機”從職業生涯中后期就開始轉項投資做生意,給自己留了充足的后路。所以,當時只有36歲的德雷克斯勒選擇果斷離開,避免了奧拉朱旺職業生涯末年遭甩賣的窘境,堪稱智者。
事實上,1998年共有七名“萬分俱樂部”成員離開NBA,比較知名的馬克·普萊斯、湯姆·錢伯斯、巴克·威廉姆斯及“土豆”斯伯特·韋伯都是在那年淡出聯盟的。當年的大氣候是:因為封館傳言人人自危,加上喬丹早就言明自己將退役,他每到一座城市告別演出式的表演,也裹動了那些與他同時代球員的去意。因此,即使普萊斯在最后一季仍有場均9.5分的攻擊能力,還是要選擇離開。當然,有些人的確是打夠了——和伊塞亞·托馬斯、馬克·阿圭利同級(1981)的威廉姆斯和錢伯斯打到1998年已經夠本,里基皮爾斯和阿爾頓李斯特也各自擁有16年球齡。說到這里,我們必須要提到一位奇人,他就是查爾斯瓊斯。此人在NBA足足打了15年之久,但這還不是最牛的,瓊斯是真正打到41歲,他甚至比巴克·威廉姆斯還早兩年進入聯盟,并在1994-95賽季跟隨火箭隊拿到一枚總冠軍戒指。在火箭時代,瓊斯一直是奧拉朱旺的替補。但瓊斯并不是絕對的混子球員,在子彈隊的八年,他是鐵打的主力。尤其是在1989-90賽季,瓊斯打了81場,而且全部是首發,但全季只得到256分又是一奇。還有一些人,他們屬于競技狀態大幅下滑,陷入不得不退的窘境。曾在1990年面對舊主超音速拿下60分的錢伯斯,雖然他的1997-98賽季數據單上寫著場均6.0分,實際上他只參加了一場比賽,得到6分(對騎士)。曾獲得1986-87賽季聯盟“最佳第六人”稱號、并在1993年季后賽上代表超音速隊與太陽惡戰到第七場的里基·皮爾斯,倒數第二季在黃蜂隊時還打得風生水起,曾拿到過周最佳球員,但轉年來到雄鹿,他的場均得分就從12.0劇減到3.9分。不管他們是以何種方式離去,終究讓1998年的NBA顯得如此不同。其實NBA從中并非一無所獲,像今天非常出色的兩位主教練內特麥克米蘭和斯科特·布魯克斯,也是1998年退役的成員。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他們不退役,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呢?
A 如果喬丹不退役,他會拿到七連冠或者八連冠。既然菲爾杰克遜不會離開,那湖人在千年之際的“三連冠”就不存在;
B 如果德雷克斯勒不退役,火箭隊可能會拿到隊史上第三座總冠軍獎杯。皮彭不會去休斯敦,也不會和巴克利深層次交惡;
C 如果布拉德·羅豪斯不退役,他會跟隨馬刺隊拿到一次總冠軍;
D 如果“土豆”韋伯不退役,他還是得不到10000分;
E 如果NBA不停擺,近13年遲早還得有一次封館。
如果?或許歷史演繹到今天,是最安全的選擇。
如果你把老球員的退役看成是一種生命的終結,那么好,這場儀式將無比壯烈。對他們而言,選擇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留下不錯的聲名,似乎要比強迫自己的身體再在球場上受苦更明智,但問題是,誰會出局?
1 朱萬·霍華德
作為上賽季熱火板凳席上最老的家伙,前全明星球員朱萬霍華德是退役的熱門人選。如果上賽季熱火能奪冠,可能現在霍華德就已經宣布退休了。對那些念舊的人來說,好消息是霍華德還想傾力一搏。盡管已整整打了17個賽季,霍華德的球風還是非常硬朗,再打上一兩個賽季乃至更長的時間,應該沒有問題。但停擺對霍華德的震動太大了,如果只是為了短暫的上場時間而選擇等待,實在不是上佳選擇。
2 麥迪
以32歲的年齡,讓麥迪進入這份候選人名單里可能令人感到不解,但這就是麥迪,也許在哪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里,他就會宣布自己退役的決定。
其實近兩個賽季麥迪已經有狀態回暖的跡象,如果NBA賽季正常進行,麥迪再打上兩三年應該沒有什么問題。但現在一切出現了變數,以麥迪不肯來CBA打球這件事來看,他恐怕對通過到海外打球保持身體狀態失去了興趣。其實對麥迪來說,籃球從來都不是他生命的全部。尤其,麥迪已經經歷了一次停擺,他深知這種等待毫無意義。因此,如果麥迪宣稱自己退役,這都不是魯莽的決定。一旦如此,麥迪的離去會成為NBA停擺年里最令人難以釋懷的損失。
3 科特·托馬斯
上賽季對公牛隊而言,老將科特·托馬斯價值無量。當喬金·諾阿和布澤爾不在場上時,托馬斯的表現值得信賴。盡管托馬斯是NBA現役球員中最老的球員(他就比希爾大一天),但他在球隊需要時還是做出了不錯的回應?,F實是,托馬斯已39歲,如果新賽季停賽,托馬斯會有很大機會選擇退休。因為到了2012-13賽季,托馬斯已是一位40歲高齡的超級大叔了。但眼前這個縮水季,對托馬斯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可以鼓勵他幫助公牛拿到一枚總冠軍戒指。想想公牛隊如今在聯盟中的頂級地位,這種思路非常可行。
4 格蘭特·希爾
作為聯盟第二老的球員,希爾上賽季在太陽隊打得非常好。他是球隊的四號得分手,而且打球就像年輕人一樣活力十足。然而,身處太陽這樣一支直奔重建模式的球隊中,并不利于希爾職業生涯的完美收官。希爾可以不介意是否拿到總冠軍這些虛名,他也把打到40歲當作是自己的退役底線。但現在,希爾也許會更正自己的選擇。對太陽隊無比忠誠的希爾來說,及早退役轉身到幕后,其意義并不比在賽場上苦撐來得小。
5 納什
在這份退役流言中,你不能忽略納什的存在。
納什可能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加拿大籃球員,他甚至已經預訂了名人堂席位;納什是太陽隊的特權球員:納什可能是聯盟史上最好的控衛;納什可能是37歲以上表現最出色的。媒體似乎很樂意看到納什做出退役的決定,因為這非常有爆炸性。坦白說,你很難找到讓納什做出退役選擇的關鍵因素,即使是停擺也很難做到這點(希爾也是如此)。盡管傷病對他折磨不輕,但納什再打三四個賽季,應該不成問題。但有趣的是,納什最近也透露出退役的口風,因為他的替補布魯克斯完全能融進太陽隊的戰術體系中,這讓納什沒有了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