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time(后簡稱ST):先和我們說說你的家鄉吧。
Gordon Hayward(后簡稱GH):我生長在印第安納州的布朗茲堡,那是印第安納波利斯西郊的一個小鎮,也是個體育小鎮。在我小的時候,除了籃球之外,那里以其少年棒球聯盟球隊而聞名——我們有兩支隊曾打進少年棒球世界大賽,而我的表哥就效力于其中一支隊伍。當我高四時,我們的球隊還贏得了州冠軍,整個鎮子的人都瘋狂了,唱歌、跳舞、狂歡,每個人都為此激動不已。
ST:那你的生長環境對你有什么影響?
GH:在我周圍的人都是很友好、和藹可親的,他們幫了我很多,不僅和體育相關的,他們在生活上或者學習上都曾給過我幫助。
ST:你是不是生長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籃球環境?
GH:當然了,我們那里幾乎每個人都打球。我記得每個星期五都會去看高中的籃球比賽,如果是地區級的比賽或者冠軍賽,你只能提前達到場地,否則看臺上就只有站的地方了。
ST: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某個特定地方你會經常去?
GH:我記得我經常去高中的老體育館。現在我們高中剛剛修了個新球館,它花了很多時間,但是我還沒有在那個新場館打過球。另外,就是阿爾巴克勒公園了,那里有幾個籃球場,同樣有棒球場、網球場和其他場地,我小的時候總去那里打籃球,如果媽媽找不到我,她只要去那里就可以了。
ST:說起這個,據說你差點就退出籃球,投身網球了。
GH:是的,當時是高一的假期,我差不多有1.75米,體重不到70公斤,我的體型并不突出,跟普通的小孩子差不多,有人說我打籃球一定不會成功,去網球場或許還有機會。我也猶豫了,但是我愛籃球,而且希望能在上大學之后繼續打籃球,所以就堅持下來。我當時網球打得很好,很多大人都打不過我,如果我選擇了網球肯定是現實角度出發的,好在我并沒有退出,
ST:你留在印第安納州的巴特勒大學打球,這個決定有多艱難?
GH:其實很輕松,我并沒有像很多高中球員那樣收到那么多的邀請,所以我可以選擇的地方只有幾個。盡管巴特勒大學并不出名,但是你一旦去過那里以及看到那里的球迷們,還有久負盛名的Hinkle Fieldhouse(巴特勒大學的籃球場),我就下定決心前往了。
ST:你在那里學到的最好的一課是什么?
GH:實際上就是以巴特勒的方式生活——把別人放在第一位,把隊友放在第一位,并為之付出。我學到的就是像這樣做,這也是我們能創造奇跡的最重要原因,我們彼此相信。
ST:對于去年的選秀夜,你還記得什么呢?
GH:我記得我當時超級緊張,手心里全是汗,我不知道我會去哪,而且看起來我的未來很不明朗,我被預測的順位是20位左右,但我覺得我有可能在樂透區被選中,結果真的按我所想,不過在第九位被爵士隊選中還是出乎我的意料。
ST:上個賽季,你的腦海里有沒有一刻出現過“我完全可以適應NBA的競爭”的想法呢?
GH:球隊和我在過去一年都是起伏不定的,我有幾場比賽發揮得很好,比如對陣湖人,也有幾場做的不太好,但是我一直覺得“我可以做到的”。到了賽季末段,我漸漸找到了自己的比賽節奏,表現最好的當然是賽季最后一場打掘金,我得到了34分,當時我終于確定我已經融入了NBA。
ST:你在慈善方面有沒有作出過回報?
GH:我們在爵士隊做過很多善舉,但是我自己還沒有能力舉辦這樣的活動,不過我從巴特勒的隊友埃弗里·朱克斯身上獲得了很多經驗。上賽季當我和球隊回到印第安納波利斯對陣步行者時,參加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Jukes基金會”組織,并且還回到巴特勒大學舉辦了慈善活動,我也回去簽名拍照了,最后這些收入都捐給了基金會,這種感覺很好。我想以后我也會像他一樣這么做的。
ST:如果從小到大只能看一個人打球,你會選誰?
GH:當然是雷吉·米勒了。他就是印第安納的英雄,我因為太小而錯過了他對陣尼克斯的幾場系列賽,但我看了比賽的錄像,而且一直關注他的表現,我一直都想成為跟他一樣的人。
ST:如今聯盟的停擺還在繼續,你打算怎樣度過這段時間?
GH:沒有比賽的日子我會一直待在印第安納,跟以前的隊友一起訓練,或者出去玩。很多球員都活躍在球場,或者為了代言而滿世界奔波,我不喜歡這樣跑來跑去,我喜歡安靜的日子,這可能跟我的性格有關。
ST:新賽季你有什么打算?
GH:我們在上個賽季沒能打進季后賽,所以幫助球隊重返季后賽是我的惟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