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1)07-0041-02
筆者通過總結多年的基層畜禽防疫工作經驗,發現農戶飼養的雞群發病種類繁多,涉及面廣,控制難度大,一些易發的傳染病,如雞新城疫、馬立克氏病、甘保羅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常造成免疫失敗。一旦發生疫情,農戶常將其歸咎為疫苗質量不好。當然,免疫失敗除了疫苗質量方面的原因,如不合格疫苗,疫苗的菌株或毒株與流行的病原不相符外,不正確的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也是引起免疫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將農戶養雞免疫失敗的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供參考。
1免疫失敗的原因
1.1接種程序不當
有不少農戶,尤其是新發展的養雞戶,對疾病的危害性往往認識不足,僅對雞新城疫和雞痘進行免疫,忽視了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免疫,導致近幾年來流行的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甘保羅病、減蛋綜合征等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部分養雞戶誤認為只要接種的疫苗種類多,防疫效果一定好,出現接種疫苗順序顛倒、接種時間推遲或提前、發病后才接種等現象,結果不僅影響了免疫效果,而且造成疫病廣泛傳播。
1.2免疫間隔時間不當
少數農戶未根據疾病流行情況、雞群健康狀況及雞的日齡和群體抗體水平等進行綜合考慮來確定免疫程序,而是按照其他養殖戶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甚至隨意插入新的疫苗,比如部分農戶誤認為目前大量出現的油乳劑疫苗效果好,在剛接種過凍干疫苗后立即接種油乳劑疫苗,或者將油乳劑滅活疫苗和凍干弱毒疫苗同時使用。這樣既影響了雞體的抗體產生,又增加了養雞成本。
1.3疫苗稀釋方法不當
有不少農戶在使用疫苗過程中,不按使用說明書和獸醫技術人員的指導來配制疫苗,隨意加大或減小稀釋濃度造成免疫劑量過量或不足;不使用稀釋液,隨意用河水、井水、自來水,甚至用溫開水來稀釋疫苗;疫苗稀釋后沒有立即使用,長時間暴露于高溫環境中,造成疫苗效價降低甚至失效。這些錯誤的操作方法,大大降低了疫苗的活力,嚴重影響防疫質量。
1.4接種操作不規范
有不少農戶在使用疫苗時,接種操作不規范,如滴眼免疫時速度過快且滴量不足,疫苗未完全吸收;注射免疫時,進針深淺不一,免疫一種疫苗同時出現了皮下和肌肉注射,甚至將疫苗注射到胸腔和腹腔內。
1.5接種途徑不當
每一種疫苗均有其最佳免疫途徑,如隨意變動就會影響免疫效果。少數農戶為圖省事,一律采用飲水免疫,由于飲水免疫無法控制個體的飲水量,飲水過多則免疫劑量太大,飲水過少則劑量不足而無法產生抗體,最終導致雞群抗體參差不齊,在遭受病原侵襲時,很容易感染發病。
1.6飼養環境方面的因素
多數養雞戶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對獸醫衛生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雞場的硬件設施不健全:如場址選擇不當、場內布局不合理、防疫設施不齊全等,致使雞群處于強毒污染環境中,即使接種疫苗,雞群常在抗體產生之前或抗體水平下降期遭受強毒侵襲,引起疾病流行。雞場的消毒不徹底,主要表現在雞場的工作人員、飼料、飲水、雞舍及用具消毒不徹底,導致病原體孳生。對環境衛生不夠重視,如糞便、污水、病死雞處理不及時,通風不良等,致使蚊蠅、鼠、昆蟲大量繁殖,傳播疾病。另外,通風不良,易使雞舍內氧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粉塵增多,導致雞肺部受損,這是誘發嚴重危害養雞業的肉仔雞腹水綜合征的主要原因。環境因素對一些病因復雜的傳染病如雞慢性呼吸道病發病的嚴重程度有較大影響,單純依靠疫苗很難控制這類傳染病。
2防制對策
(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據當地或本場疫病流行情況、雞群的病史、品種、日齡、母源抗體水平和飼養管理條件以及疫苗的種類、性質等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免疫程序,并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2)規范免疫操作。實行專門的獸醫免疫人員統一免疫,或者對養雞戶進行專業培訓,確保免疫操作規范。選購正規廠家的疫苗進行免疫,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和保存,疫苗盡量做到現配現用;根據疫苗的接種要求,選擇合適的免疫途徑,飲水免疫時要嚴格控制稀釋度和雞只的飲水量。
(3)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新建雞舍要保證場址選擇恰當,布局合理,防疫設施齊全;經常打掃雞舍及周圍環境,定期消毒,驅除老鼠、蚊蠅、昆蟲等,減少疾病的傳播;經常通風換氣,維持舍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夏天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冬天做好保暖工作;控制合理的飼養密度,定期驅蟲,按照免疫計劃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4)提供合理全價的日糧,保證雞體營養需求,增強抗病力。健康、整齊的雞群,接種后才會產生較強的免疫力。另外,在免疫前后幾天,可以補飼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增強抵抗力。在接種時,盡可能的減少應激反應的發生。
(5)加強宣傳力度,普及防疫知識。加大畜禽防疫工作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畜禽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讓農戶認識到搞好畜禽防疫不僅可以減少畜禽疫病的發生率,提高養殖效益,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防控畜禽重大疫病的發生,保障畜牧業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切實提高廣大農戶對畜禽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其自覺配合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畜禽防疫工作的主動性。堅持“養防并重,防重于治”的原則,使防疫成為自覺行為,從而促進畜禽防疫工作的順利進行,盡量減少疫情的發生。
(6)搞好動物檢疫。抓好“以檢促防”,嚴格按照國家檢疫技術標準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行業標準,依法對畜禽產品實施產地、運輸、市場等各環節的檢疫和監督,做好同步檢疫,強化流通環節的畜禽防疫監督工作,一旦發生疫情,要堅決、及時、果斷地進行處理,嚴防疫病的傳播。在開展檢疫工作的同時,要加大畜禽《出縣境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明》《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載工具消毒證明》的管理力度,對無證畜禽依法沒收,嚴加懲治,從而達到以檢促防,防檢結合的目的,促進動物防疫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