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爺爺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卻居然有3個名字。
爺爺出生在清朝垮臺的前一年,當時,列強橫行、兵荒馬亂。因此,家里給他取名“廷浚”,意思是盼望朝廷能疏浚世道。
爺爺成年后,在奉天監獄謀得了一份養家糊口的差事。誰料到,“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鬼子殺進沈陽。面臨屈辱偷生的亡國奴遭遇,在偽滿洲國居民重新登記注冊時,宋廷浚憤然改名叫宋思禹。
可是,那時偽滿洲國的漢奸們卑躬屈膝,國民黨政府只知天天打內戰。東北百姓思念的“大禹”,又在哪里呢?
二
1933年中共滿洲省委組織部長、奉天特委書記、沈陽市委書記楊一辰被捕入獄。
當時,獄外的同志們雖然不惜一切代價營救,但面對敵人的嚴密看守,不論是武力還是智取,都無法營救楊一辰出獄。
爺爺那時在監獄教少年犯文化課,過去,他視政治犯如瘟疫,生怕避之不及,禍及其身。現在,他開始敬佩共產黨人。
原來在1936年,日本憲兵隊逼迫楊一辰去辨識被捕的抗日志士,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楊一辰把鏹水潑到自己臉上,有意造成失明。看到楊一辰血肉模糊的臉,爺爺淚如泉涌。在監獄和楊一辰的相識相知,已經過去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了,他們的感情與日俱增。爺爺萌發了一個膽大包天的想法:一定要營救楊一辰出獄!
奉天監獄是滿清時興建的,防范措施十分完善。在日本人的殖民統治下,如果沒有相關證件,更是寸步難以靠近。兩年后,爺爺升遷到教誨科科長一職,取得了可以假釋政治犯的部分權利。他積極為共產黨的政治犯早日逃脫牢獄而努力。楊堅白(原國家計委世界經濟局副局長、著名經濟學家。)、牛平甫(原遼寧省政協副主席),都先后提前獲釋,而楊一辰卻始終無法獲得自由。
爺爺利用“病危并且有傳染性的犯人可以假釋出獄”的條例,故意把楊一辰的材料混在眾多釋放的刑事犯材料當中。在當時涉嫌赤化都將格殺勿論的白色恐怖中,找不到人為楊一辰在假釋書上擔保,爺爺 ——一個有偽滿洲國良民證卻不甘心做亡國奴的中國人,毅然在擔保人一欄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宋思禹。
當日本鬼子得知楊一辰被放走,暴跳如雷地把軍刀架到了宋思禹的脖子上,如果不是有同事巧妙周旋,宋思禹將命喪九泉。
三
重新回到革命隊伍的楊一辰,常常講起我的爺爺宋思禹:一個普通百姓,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年幼兒女,甘冒生命危險,為我擔保。圖的是什么?他用親身經歷指明了為什么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放以后,在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爺爺,與患難之交、已擔任第二商業部部長的楊一辰重逢。楊部長問爺爺有何要求,爺爺希望能走進校園。當爺爺填寫教師登記表時,他想起了當年在奉天監獄臨別時楊一辰的一段話:“人有五個層次: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公私兼顧,自私自利,損公肥私。你將來就叫‘宋大公’吧!”于是,爺爺寫下了自己的新名字——宋大公。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