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慧走了,享年97歲。
人們熟知的是,她是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國第一代核物理學家。
18歲時,何澤慧考入清華大學,26歲時,她在德國柏林高等工業(yè)學校拿到了博士學位。后來成為她丈夫的錢三強,那時跟隨居里夫人學習鐳學。幾年后,何澤慧也去了錢三強的實驗室,與錢一起發(fā)現(xiàn)了鈾核的三分裂,又獨自發(fā)現(xiàn)了鈾核的四分裂。
據(jù)說,這項發(fā)現(xiàn)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很大反響,因為三分裂出現(xiàn)的概率是三百分之一,四分裂出現(xiàn)的概率是萬分之一。何澤慧因此也被贊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這位大名鼎鼎的女科學家,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是一個放得下身段的老太太。
放得下身段源自她的淡泊名利——在籌建兩彈一星團隊時,人選名單里原本有何澤慧,但因為她是錢三強的家人,又是女性,卻最終與研究團隊擦肩而過。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參與了兩彈一星工程。氫彈研發(fā)時,一個重要的數(shù)據(jù),便是她帶人在實驗室完成了驗證。
199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中國現(xiàn)代科學家傳記大辭典》,可這部大辭典的第六集“物理學”部分,竟沒有何澤慧的名字。從編者的特別說明中人們才知曉:因何澤慧本人謙讓不同意立傳,她的傳記只好補排在了書后。
放得下身段還源自她的淡定自若——在何澤慧身邊工作過的人回憶說, 86歲時,何先生每周還要堅持幾次到高能所上班。晚了就從食堂買幾個包子、饅頭帶回去吃,渴了就喝點白開水。她家住在中關村,每天擠公共汽車。居家生活中,她就像一個普通老太太,讓你感覺不到大科學家的派頭。
她的生活一丁點兒也不講究,書桌上的鎮(zhèn)紙是老人自己撿來的鵝卵石。在人們都開始用名牌武裝到牙齒的時代,老人依舊提著一個人造革書包,那書包帶子已經(jīng)斷了,革裂開了,她用針縫了起來。她的衣服上都是補丁,腳穿老式解放鞋。女兒錢民協(xié)說:“我媽這一輩子不講吃、不講穿,從來不計較什么條件。”
放得下身段更源自她的寵辱不驚——1967年,氫彈爆炸成功;1968年,由于“文革”,何澤慧和錢三強被下放到陜西的一個干校。她負責敲鐘,敲得很精準,時間甚至可以用來對表。錢三強認為在干校是浪費時間,很焦躁,何澤慧卻很豁達:“著什么急,聽天由命吧。”
于是,我們不能不揣測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女科學家有著怎樣強大的內(nèi)心世界?成功人士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常常會不自覺地傲視天下,目空一切,身段自然是架得很高。尤其在時下這個追名逐利的浮夸年代——君不見,一向喜歡耍大牌的明星只有為了票房,才肯放下身段,謙恭有加地配合媒體宣傳;而嫌貧愛富高門檻的豪華飯店老板只是為了盈利才不得不放下身段,向低端消費者敞開一道門縫……這就是俗人的處世哲學。
而對何澤慧而言,放下身段卻是她內(nèi)心自然而然的選擇。星云大師曾言,所謂放下身段,其實是“要將傲慢、嫉妒、怨恨等不善的念頭與不好的情緒,都要能放下”。
不是嗎?只有靈魂安放高處的人才能真正放得下身段。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