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林憶蓮、葉倩文、陳慧嫻、鄺美云并稱為香港80年代歌壇“五朵金花”。1986年她演唱的第一首歌就驚世駭俗,以一首揭示妓女內心的《午夜情》轟動全港,爾后多次挑戰妓女、情婦等禁忌題材,再加上粗礫質感的嗓音和帶濃濃風情味的唱腔,一度被譽為“三級歌后”。
她的演藝人生,永遠與被社會看低的女性形象、與性工作者息息相關。2008年,一部反映香港底層性工作者悲慘生態的電影《我不賣身,我賣子宮》,為她贏得了第45屆臺灣金馬影后的桂冠。
她一生飽經坎坷磨難,從家庭、情感到事業。但她始終樂觀而堅定,作風大膽,作品獨特,做人堅韌,從廣告童星、歌手到演員、主持人,樣樣出色。25年來,香港人始終沒有忘記她那張娃娃臉,和她獨特的聲腔,入世入心的演唱。
她是劉美君,有人稱她“女版黃耀明”,也有人稱她是香港的Queen of Hardships(荊棘女王)。如今,已經47歲的她化身“劉公子”,以一張男歌女唱的翻唱發燒專輯《Love Addict(天生愛情狂)》再度轉戰歌壇,讓我們聽到她久違的好聲音。
不甘做少女,屢屢挑禁忌
1986年,劉美君執筆并演唱了電影《靚妹仔》第三集《午夜麗人》的主題曲《午夜情》,歌曲將視角對準香港一直生活在陰暗角落里的妓女,以妓女的愛情故事為主題,直擊她們的內心世界,因此一炮而紅。同年,劉美君推出個人大碟《劉美君》,成績驕人。爾后,劉美君繼續從女性角度出發,接連推出眾多圍繞“性與情”的歌曲,作品大膽,因此,劉美君也成為香港繼梅艷芳之后,另一個不斷嘗試探討女性欲望的歌手。1990年,她甚至推出一張以性為主題的概念專輯《赤裸感覺》,完全以女性自我感受的角度來講述女性的性需要和婚外情,部分歌曲意識的大膽,導致直接被香港電臺禁播。但劉美君的作風一直不改,2008年重近香港歌壇時,又有一首新歌《色戒》的MV因同樣問題被禁播,劉美君也成了香港歌壇被禁播歌曲最多的歌手之一,一度被稱為香港的“三級歌后”。
1986年,在劉美君出道的時期,香港歌壇正是一個盛行日系可愛偶像少女的時代,當時的林憶蓮、陳慧嫻等幾乎都是以這種形象發跡于歌壇的,為什么劉美君卻給自己選擇了這樣一條禁忌路線?“我從第一張唱片開始,就有很多人跟我說要唱少女心情什么的,但已經有很多少女在唱這種東西了,無聊死了。我就想,希望在現實中,實實在在的,人生中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希望把那些元素放進我的歌里,我一直都沒有改變這個概念。”
而之所以一直選擇性工作者作為自己早期作品的主題,劉美君說:“我覺得,她們只是社會里一個常常被忽略被看低的角色,沒有人幫她們說話,我就覺得,都是人,她們一定會有她們的故事,所以我希望能有另一個角度,把她們的故事唱給大家聽。”
但這樣的路線并非來自什么高人的指點或是公司的企劃,完全是劉美君自己的主意。劉美君說,自己從開始就是個蠻任性的歌手,在《午夜情》唱紅之后,有很多公司想要簽她,包括兩家很大的國際公司,但都希望她能走少女偶像路線。劉美君覺得,大家本來喜歡的就是我唱這種歌,你不讓我唱,那就算了吧,于是,就自己找了一家獨立唱片公司,“因為他們答應我讓我自己選題材,讓我自己決定制作方向,整個過程都可以自己參與。”
如此選擇的結果是,劉美君被稱為“三級歌后”“問題少女”,因此也讓劉美君最初的歌唱道路走得有些艱難,當時她吸引的主要是年輕歌迷,但他們的父母卻反對孩子聽她的歌。“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可能他們真的已經認識我,而不是表面上理解的那個我。”
有故事的人,拒絕扮柔情
早期劉美君的聲音質感粗礫,腔調直白而態度強勢,與大多走婉轉柔情路線的女歌手大為不同。有人覺得,她之所以選擇底層人物心聲的路線,與她的聲音特質有關。劉美君承認這一點,但表示還另有原因:“我父母離婚時我7歲,當時我聽媽媽說了爸爸很多東西,我從那時開始,很多成年女人的情緒、對愛對生活的想法,已經印在我腦海當中。”那時劉美君想,不要像媽媽這樣一天到晚在抱怨,太苦了,要積極樂觀一些,“可是我又很同情她們,要挺她們。所以,我在做第一張專輯時就想,不如就做十首歌,圍繞十個不同身份、不同年紀的女人,反映她們對感情的看法。”
劉美君幾乎沒唱過柔情女性路線的歌曲,即便一些柔情歌曲,也能讓她唱得很不柔情。1992年,公司曾為劉美君出了一張名為《秋心》的專輯,與大家熟悉的劉美君大為不同,里面大部分都是比較柔情的歌曲,但這張專輯卻讓劉美君大為光火,直言那是一張不屬于她的專輯,“那張專輯在制作人名單上署了我的名字,可是其實我就沒有太投入進去。在做專輯時,公司的人跟我講,你可不可以商業一點?然后我就很氣,我說,那你們就做吧。那張專輯叫《秋心》,因為我很sad,很愁嘛!”
2000年,在好友林憶蓮的游說下,劉美君在滾石唱片出版了首張國語專輯《愛自己》,這張專輯由李宗盛親自制作,卻被很多歌迷認為是劉美君最失敗最尷尬的一張專輯,因為在那張專輯中,劉美君完全變成一個臺灣小女人,“不是我改變,而是他改變我嘛。那個對我來講,是一個全新的方法工作,因為我從來沒試過不參與專輯制作。”
劉美君的習慣是全程參與自己專輯的制作,從封面到選曲,所有的東西都會親自把握方向,“所以那張專輯我就很不習慣,整個就不屬于我,沒有靈魂。”
“溫柔不是我的特性,所以我應該將我比較tough(堅強)、能吃苦的一面表現出來。就好像我留長頭發不好看,那長頭發就留給一些溫柔的女生吧。”
不以苦而悲,沉默為家人
劉美君的作品,雖然總是題材禁忌而深刻,但從歌曲內容上卻一直都保持著一種不屈不撓的積極態度。“從小我就是這樣子。”她直言,媽媽是一個不堅強的人,一天到晚地哭,“爸爸跟媽媽離婚,突然間我就把自己當成男生了,我就是家里的爸爸,我要照顧媽媽,還要照顧小妹妹,媽媽是弱者,難道要一家三個人成天抱著哭嗎?”所以,當別的女孩子還在嬌滴滴的年齡,劉美君就總以樂觀的保護者形象出現。
劉美君自稱是吃過苦、也會吃苦的人,但她的作品中,從來都只講別人的故事和苦,頂多加入一些自己的心情,而自己心里的那些苦、經歷過的各種磨難,從未在作品中體現。直到2009年,她在香港出版的粵語專輯《Queen of Hardships》,劉美君才首次將自己一生的艱苦做了一個心情上的梳理,專輯開篇,借由林夕作詞的《雪泥》中唱到:從來不怨命,唯一要認哭到盡頭換來受傷的本領,憑這本領泥濘里再打拼,白雪幻滅更清醒……“很多人覺得劉美君哪有哭的時候?可是我覺得,我家里的事、心里的痛,需要跟每個人講么?不如從我的專輯里面抒發一下情感。”
1994年,劉美君奔赴美國,一住就是好多年。有人說,劉美君是因為生意失敗、事業飽受爭議才選擇離開,劉美君說,當然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孩子能在一個安全、有空間的地方長大,那時老二5歲,老大10歲。那時香港已經多了一些八卦記者,我覺得還是把他們搬走比較好。”
在香港這樣一個演藝環境中,像劉美君這樣以題材大膽著稱的藝人,居然能讓私生活保持風平浪靜,實屬難得。這樣的平靜來自天性,還是經歷風雨后的磨煉?“工作上,我真的是蠻幸福的,我從來都沒有去找過一份工,所有東西都放在我的面前。”
這樣的心態讓劉美君從一開始就決定做一個坦然的人。出道那年她22歲,并已結婚生子,但公司不讓她跟人講自己結婚了還有孩子,“我不會說謊啊,所以我就承認,我結婚了,我有孩子。”
鐘情玩顛覆,挑戰新發燒
隨著年齡與閱歷的變化,劉美君的音樂也在發生變化。2002年,她應香港著名音樂人盧冠廷之邀,與另兩位女歌手一起錄制了一張備受業界好評的爵士發燒專輯《Salute Deux》。但劉美君對爵士的興趣,卻不是從這時才開始,事實上第一張專輯里,她就已經開始放了爵士和BOSONOVA的東西,而剛剛推出的這張翻唱發燒專輯《Love Addict(天生愛情狂)》,劉美君挑選了十首華語樂壇的男歌手經典作品,包括優客李林的《認錯》、阿杜的《他一定很愛你》、黃大煒的《你把我灌醉》,齊秦的《原來的我》、張信哲的《愛如潮水》等同,以女性的角度和聲腔來重新詮釋,劉美君說:“比如《愛如潮水》中唱到:不愿別的男人見識你的嫵媚,這本是男人唱給女人的,但若換成一個女人唱給女人這樣一句歌詞,那感覺是不是很特別?”
這張專輯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張延續了爵士風格的作品,劉美君卻說,這張的確有爵士元素在里面,但并非僅有這些。“大部分人做發燒碟,通常要讓人在音樂里有很多空間,能把每件樂器都聽得很清楚,歌聲也很清楚。可對我來說,超級品質的就是發燒,不應該只是爵士。為什么大多數人都用爵士呢?就是因為越少的樂器就越簡單,就越能展現每個樂器的特色,就能聽得越清楚。我覺得這些人就是比較懶,只會找一個比較容易的方法做發燒碟。我要做一個比較POP的發燒碟,我不會為了做發燒而減少樂器。所以我會很小心去做,結果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我真的做到了,我很滿意!里面有鄉村音樂,有BLUES,有RB,有比較POP的東西,然后每一首歌我都加入一些爵士元素,這樣就覺得比較COLORFUL,整個專輯比較有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