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中年婦女,在一個叉一個的運動浪潮中度過了她們可以打扮得最漂亮的年華,兒女長大了,自己變老了。八十年代的中國,中年婦女身上卻沒有多大的變化。在年輕人的眼里,比自己年長一輩的媽媽、阿姨們是如此的陳舊,希望她們振奮;但也有的人認為中年婦女講打扮,簡直是“老玩鬧”,頗有些大逆不道的氣味。而中年婦女自己的呼聲呢,她們說:“我們的愛美之心不比青年人差,我們何嘗不想穿得入時些,裝扮得漂亮些?!”她們大多數正處于更年期前后,正需要愉快的心情,振奮的精神,那被壓抑了多年的愛美之心,欲美之情正如潮水一樣,拍擊著她們的心扉。這種意識的產生對我們的社會是個可喜的信息,但是對中年婦女本身卻是個苦惱,如何能沖破傳統的舊觀念,沖破禁欲主義苦行僧的枷鎖,象晚秋的菊花,開出一個芳菲世界呢?內地婦女想穿又不敢穿,這主要是陳腐觀念和習慣勢力所造成的。在新疆、云南、上海、廣州……就較少這種束縛,這或許是由于民族的差異,或許是區域的不同。
不過,總的趨勢是,中年婦女“想穿好、要穿好”,從去冬的毛線帽在中年婦女中頗流行便可看出勢頭,我們的紡織、服裝業等應竭力幫助她們,把中年婦女的穿衣打扮重視起來。
中年婦女久穿黑、藍、灰、煙(冷調的咖啡色),早已厭倦,加之經濟上的好轉,精神較過蘿去輕松,因此未來的一年中,將向甘蔗紫、紫醬、棗紅、玫瑰這一界于紅、藍之間暖色系列發展,駝色也開始有肉色和米色的趨向,這一系列色,高雅沉穩,較冷光色能在心理上使人興奮,尤其適合更年期前后精神不振、血壓偏低的婦女穿。高級面料要求遠看大效果是中灰調子,而近看,又有一些色彩斑斕的小花小點。現在市場上賣的一種腈綸黑細線,其中有一股是玫瑰紅色,且閃閃發光,織出衣服、帽子遠看上去是深老紫色,而近看又有漂亮的玫紅,很符合中年婦女的心理。實際上,這類面料的使用范圍,不僅限于中年婦女,一些青年人,大學生,知識界,也都要求服裝的色調高雅、含蓄。在美術界有一句常用語: “這個人的衣服缺乏修養。”這里指的是文化修養和美學修養,大家可能平時注意過,大紅配大綠往往和學者無緣,她們無論老少,多喜歡彩度低的調子,但這并不是說,她們只要黑、白、灰,她們也要美,但這種美要和她們的身份相協調,不能一覽無余,而要耐人尋味。
目前市場上為中年婦女提供的服裝仍多是黑、灰、藍三色,款式陳舊、呆板,而且短而肥,似乎人一到了中年便都成了矮胖子。但廣泛了解一下她們的心理,卻都在叫苦不迭,抱怨買不到稱心可體的服裝。所以,當前為中老年人設計服裝是當務之急。要考慮中老年婦女的心理特點和體型等生理特征,在設計上應注意。
下面介紹的幾種衣裙的款式,就是為中年婦女設計的。
身材較矮胖的女性,用造型的錯覺和色塊的搭配變化,使之身材顯得苗條。胖人不能穿太緊身的衣服,因為那會使弱點更突出,更顯得胖。知識界的中年婦女的套裝,采用了唐代服裝的某些特點,適合身材適中的人穿用。將要出國去巴基斯坦的女專家的服裝。其特點是:(1)用民族藍印花布做面料,使之有中國的特殊風度;(2)因巴基斯坦較熱,用布面料較舒適,實用,能吸汗;(3)兩件套裝,穿用方便,適用范圍廣,既能在室內穿,又能登大雅之堂;(4)突出了穿著者高雅、端莊的氣質。
總之,適合中年婦女穿著的服裝,不僅要符合她們的年齡、身材、職業等等特點,也要漂亮,大方,富于時代感。
換一種角度去看世界,不期的精彩或許會不斷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