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拉齊:民歌手進軍流行樂壇
本刊記者/沙茜茜
胥拉齊,內地歌手、演員。出道14年的他經歷過大獎賽的順風順水,也經歷過要維系生存而轉行的低迷時期。他是一名民歌手,經常出現在各大晚會上,但11月底發行的第二張專輯卻凌空一變,歌路從民歌轉為流行。他說,唱法變了,可骨子里對聲音和歌曲的細致要求,還像民歌手一樣,沒有改變。
Q:《音樂周刊》
A:胥拉齊
Q:為什么要改變唱法?
A:我從打比賽來北京唱歌已經14年了,那時一同出道的歌唱家,像譚晶、羽泉、哈輝,1997年我們一起打比賽,他們當中有很多已經成了唱將,我們對音樂的認識,促使我們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專業,所以對歌曲的旋律性要求的比較多一些,唱法也在不斷改變。我以前是從學院出來的,唱民族的歌曲比較多一些,這張專輯轉變成通俗范兒,以走市場為主。
Q:那你本人更偏愛民族還是通俗多一些呢?
A:當然還是民族。我以前主要是唱大晚會,當然現在也不會丟。在我已經占有了一些大晚會的市場之后,我要拓展,要把自己的路線打開,流行市場也要慢慢占進來。
Q:專輯中都是情歌嗎?
A:情歌也有,歌唱祖國的也有。因為春節快到了,這當中有一兩首是要獻給春晚的。
Q:從業14年,走得順嗎?
A:我剛開始進入歌壇的時候特別順,就好像天上掉餡餅一樣。當時打比賽,拿了全國一個歌唱比賽的銀獎。比賽過后,風光期很快就下來了。2003年遇到非典,北京是重災區,所有演出都取消了,對于一個演員,沒有演出就意味著沒法生存。當時在北京居住成本很貴,連最基本都保證不了,我就沒法搞藝術。所以2003年到2007年,我沒有再唱歌,而是開了個小公司,做自己的企業。
Q:后來怎么又走回音樂這條道上了?
A:學了音樂,這個情結放不下。嘴上說放下了,實際上心里一直都沒放下過。所以等條件成熟了,就又回來做音樂了。
Q:再回來一切順利嗎?
A:還是比較順的,2009年年底我參加全國金蛙獎歌手大獎賽,得了通俗唱法的金獎,四直轄市青年歌手大獎賽代表北京參賽,也得了銀獎。現在就很少參加了,主要帶學生去參賽。有的學生現在已經在四川音樂學院當上副院長了,成績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