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的情人節,唱片行的貨架上不知不覺多出一張《概念影像“窗簾”專輯》。一個名為林昕陽的大男生,用初升太陽般溫暖的男聲,在承載了十年的磨礪之后,交上他音樂道路上的第一張作品,帶來十首動聽的情歌。也讓人不禁想起詩人賈島的一首《劍客》,說說得好似就是這番情景: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花了十年時間發第一張唱片
初聽林昕陽這個名字,好像腦海中沒有其它停留點就直接定在了這次的新專輯《概念影像“窗簾”專輯》上。現下樂壇的發展模式,幾乎已經成了先發單曲、再來EP試水、最后才是正式專輯這不成文的“約定俗成”。所以林昕陽這一步,看似跨的有點大,直接跳開其它,上來就是一張完整的專輯。而誰又能想到,為了醞釀這張專輯,他已經準備了十年時間呢?
其實昕陽對唱歌的興趣從念小學就開始了,生長于臺灣澎湖的小昕陽從那時起就熱衷于當時選秀節目中的“五燈獎”,拿起湯匙當麥克風,想象著自己登上大獎的寶座。18歲的時候,林昕陽開始接觸演藝圈,跟從臺灣的綜藝教父王偉忠,接受公司把他作為新人的培養和指導,等待著發片的機會。“大家都在忍受青春等待這一個機會,很多時候我會不斷地問自己‘到底我有可能發片嗎’,可是越這樣子就會覺得時間越來越緊迫,會覺得越來越慌,所以那時候年紀也小,又一個人出門在外,很多時候我就開始打退堂鼓,勸自己算了。”就是在這種不斷地自我懷疑中,林昕陽又毅然選擇了從軍,而這一去就是四年。
直到退伍之前,以后的道路如何抉擇又擺在了林昕陽面前。“人生不可能什么事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再去做,也許人生就該豪賭一把,而我決定繼續追逐我未完成的夢想。”就這樣,昕陽又回到了音樂的道路上,又經過了三年時間的磨練,終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被問及這十年的等待會不會太久,林昕陽斷然搖了搖頭:“這十年前后就算有同樣的機會發片,但也會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夢想了一輩子也沒有發片,比起他們我幸運很多。”
要學會知足
新專輯發行后,進入緊張的宣傳期。“從2月發片到現在,我覺得經歷過很多的事情,跑了很多地方,我告訴我自己要知足。”昕陽所說的知足當然不是說對他自己的表演知足,而是說要做好自己能力范圍內可以做好的準備,到時不管有沒有人來看來聽,或者哪怕只有一個人,都要自己接受、面對那個場面。“謙卑才會得到更多。”昕陽解釋說。
不過近三個月的宣傳之后,收效還是很令昕陽滿意的,唯有一點不滿足的:“就算我跑遍臺灣宣傳,那也只相當于內地很小的一個部分。”因此昕陽希望能在大陸宣傳期間多去一些地方。“只要工作人員不嫌累,我希望他們能帶我跑遍中國地圖上每一個地方。”昕陽把做音樂比作在沙漠中行走,而聽眾就是他要尋找的綠洲,走過每個地方他都要尋找機會。
當然,既然要做到知足,那工作之余就一定要有其它的事情等著他來品足。平時在家的時候,昕陽也喜歡上上網,看會兒電影,還有讀書。“電影我喜歡看劇情片,讀書的話可能更偏重經濟、科技、古文明這類的書籍,這也是本人單純的興趣。”微博當然也是時常更新的,“不過不是說我有‘微博控’或者什么,而是把這當成說話的出口。”除了這些,運動和健身也都成了昕陽排解壓力、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
打開藏著不開心的保險柜
因為新專輯的十首歌都是情歌,所以昕陽難免被冠上一大堆諸如“療傷歌手”、“情歌王子”等等一大堆名號。“其實要想把一首歌的情感唱到極致就肯定會想到自己之前的感情。要知道,人的情感都是會不自覺地把開心表現出來而把不開心都隱藏起來,鎖進保險柜。可是變成歌手后,我就必須打開這個保險柜,拿出我之前的情感,帶入情緒來讓更多的人認同我。”
而被問及下一張專輯是否會繼續延續情歌的路線,林昕陽則說:“其實這個沒有設限啦,我曾允諾過如果有第二張專輯,我一定會讓大家看到一個又不一樣的我。就比如說滿載著我童年記憶的澎湖灣,也許以后我就會把我童年的記憶融入到歌曲中去。我自己當然也想嘗試詞曲的創作,不過這樣的話做出來的可能又是偏情歌類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