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八顆芭樂籽樂隊專訪
臺灣搖滾樂隊“八十八顆芭樂籽”成立于1996年,在歷年貢寮國際海洋音樂大賽中,他們擊敗了陳綺貞、脫拉庫等知名樂人樂隊脫穎而出,在15年的不懈努力之下成為臺灣獨立音樂界最知名、歷史最悠久的樂隊之一。八十八顆芭樂籽的演出往往是瘋狂熱情并且帶有強烈煽動性幽默的,宛如寧靜暗夜中迅速竄起的火焰,在不同的世代里奮力燃燒著屬于青年獨有的躁動之心。
他們自發策劃的演出永遠都有不同的主題,有時更能夠應對上各種社會時事。不同于一般搖滾樂隊,總是抱著一把民謠吉他的主唱阿強,在舞臺上不時會透過肢體語言在觀眾不經意的一刻帶來出乎意料的驚喜與震撼,各種劈腿動作、倒立、下腰、自行車從舞臺飛越等等都是讓人嘆為觀止的一趟旅程。也可以說,他們的音樂以及他們就像是一場不可預測的冒險。
身為樂隊精神主腦的阿強即將奔向三十歲大關,說起話來總是冷冷的,反而卻給人一種十分誠懇的感覺,總會出奇不意說出一些常人想不到的爆笑言語。他不甘于只籌劃自己樂隊的演出,也主辦各式各樣的小型音樂節,并且致力于提攜后進之輩。2010年他們發行《肆拾肆只石獅子》專輯之后,便密集地在內地進行城市巡演,得到相當熱烈的回響與關注。
獨家專訪:對話八十八顆芭樂籽樂隊主唱阿強
Q:你們算是臺灣獨立音樂界資歷最老、活動最密集的樂隊之一了,據說阿強你將這支樂隊分成了五個時代,能為我們介紹一下你們成軍的歷史嗎?
A:我們是1996年在高中社團中成立的,那時候的團員都是同學。那時候臺灣的創作樂團剛萌芽,對這股熱潮一股腦的就鉆進去,覺得理所當然。16歲的時候唱的都是自己的創作的關系,也被很多前輩提拔,到很多當時的表演空間表演。對我們有很大的經驗累積和幫助。
上了大學之后因為時間和地點的關系,換了鼓手和BASS手,也決定把高中時的創作做一個記錄,錄制我們的第一張專輯《曹豹的野望》,經過了快一年緩慢錄制時間才完成!我們也做了第一次專輯巡演,那個時代一切都沒有什么前例可以去模仿,一切都是摸索的!很辛苦!但是真的是太好玩了。這個時代我們也用專輯報名了第一次海洋大賞,很幸運擊敗了陳綺貞、脫拉庫、夾子電動大樂隊等超級強棒的,成了第一次的海洋大賞得主。
得了獎之后知名度突然變高,表演和唱片公司的邀約越來越多。其實我們有點不知道怎么應付,團員也在這個時間紛紛去當兵了,于是第二代88BALAZ就正式停止活動了。唯一還在念書的我就找了一些朋友重新開始樂團活動。原本想成立一個新團,但是大家還是用八十八顆芭樂籽來稱呼樂隊,所以也就繼續沿用以前的團名了。這時候的團員是主唱阿強、吉他手陳顥、貝斯手冠伶、鼓手阿鼓,樂風也從前幾代的實驗噪音和后龐克轉型成比較龐克和搖滾混搭的曲風。這個時期我們累積了很多的演出經驗值。臺灣的樂團活動也在這幾年變得比較活躍,演出場地和音樂節越來越多了。這時期也因為許多的演出讓我們累積了一些名氣和人氣。
2007年的時候,鼓手阿鼓有一些人生的新計劃決定。在一段鼓手的空窗期后,在年底鼓手換上沒有什么組團經驗的鼓手安仔。我們在一連串的魔鬼訓練之后,決定干脆趕鴨子上架。直接開錄我們睽違七年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肆十肆只石獅子》這張由角頭音樂發行。也在這同時也開始了一個大量作演出的計畫:平均一年做55到60場的表演。用大量的演出讓自己樂團的實力更上一層樓!第一次的中國和日本巡回也是在這時候舉辦的,同時在這時期的最后也錄制了最新專輯《比獸還壞》。
2010年初,由于各式各樣的問題,我們再次更換了鼓手和吉他手,換上上一時期最后加入的吉他手DIYA獨挑主音吉他和鼓手李東佑。這個新組合的默契和樂手的成熟度是五個時期之最。
Q:請說明一下你們對樂隊曲風“藍龐克”的定義。
A:藍龐克,BLUESPUNKS,顧名思義就是把藍調的音樂用龐克那種暴力的方式演奏出來,這個詞的臺灣發音也和我們的歌詞和音樂內容有異曲同工之妙,藍龐啦!
Q:對你們而言龐克代表的是什么涵義?
A:毫無畏懼。
Q:在歌詞的創作上,你的靈感大多來自于什么?在華語歌手里面對你影響最深的是哪位?為什么?
A:我的靈感喔……大都是來自大量的黑咖啡……老實說華語歌手里對我有影響的其實不多,在我的音樂啟蒙階段我沒再聽什么華語音樂。但是崔健的《解決》對于我喜歡用木吉他來彈奏是有一定影響的。還有羅大佑的唱歌和詞吧!
Q:2010年你們進行了一連串內地巡演,也參加了不少大型音樂節演出,內地目前的搖滾樂環境和群眾帶給你們什么樣的感受?有什么讓你們難忘的回憶?
A:我什么都沒忘,所以也不知道什么難忘!但是內地的音樂環境給我們很棒的感受!
有一種無限的感覺。臺灣是很棒啦,但是總覺得就那樣,沒什幺創意。真的有創意的東西似乎沒有人要聽。來到內地就不會讓人這么絕望,也不知道是我們不熟悉還是想象的不一樣,總之是有很多可能性的感覺。群眾也很棒,會想讓人再去一次,第一次總是讓人一輩子難忘……
Q:很少有樂隊能像你們一樣總是能夠自發性的安排所有的演出,甚至是主辦音樂節。這個困難度是很高的,能說說自己主辦音樂節通常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呢?
A:我喜歡自己辦活動。因為可以把對其他活動的不滿和不喜歡都拿掉,做一個自己理想里的音樂節。當然這樣的活動,一方面不可能會是大家都滿意和認同的,所以在另一方面來說,就是不會有什么真的能夠做大的。金錢和合作的工作人員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很多時候都一個人做所有事情。但我覺得,身為一個有點影響力并處在這個時代和樂團場景里,你是有責任要做些對的事情,讓大家知道自己必須做些什么,并且適時的敲醒一下所有人。來確保讓人知道這里還是會有些有趣的事情做的,這樣子或許就能夠影響下一個更具有影響力的人。對于辦活動來說,我希望自己是開創者而不是經營者。
Q:接下來有什么樣的計劃?
接下來我們還是一直的表演,一直的寫歌,而且不改變我們的初衷。講起來好像就是這樣而已,其實就這么簡單,但年紀越來越大了之后,我相信有相同背景和體驗的人就知道,要達成這么簡單的事情,背后是要有多少的努力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