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去參加什么展會,都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美女,促銷、推銷、迎賓等,不一而足。大到數萬平米的車展、小到幾千平米的飾品展,盡管展覽主題千差萬別,可“美女當道”似乎已經成為所有展覽的必備元素。“美女營銷”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吊起觀眾的胃口,并刺激其參與到參展商在展會上安排的各項活動中。試想一位秀色可餐的美麗女郎出現在觀眾面前,無論其是回眸一笑還是孤芳自賞,觀眾自然也會欣然“買賬”。但如此一來,美女的泛濫成災便成了喧賓奪主,似乎也成了默許的合情合理行為,有不少人發問,“這究竟是展人還是展車?”,美女展覽是該退燒了!
2011年4月14日某服裝展在上海開幕,放眼望去幾乎每個展位前都有美女模特“鶯歌燕舞”,造勢做秀。秀色可餐的展區內也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誠如一名參展商所言,“美女營銷”有其優勢,對于服裝行業而言更是如此。消費者看到這個品牌的服裝穿在美女身上,顯身材、顯漂亮,自然就會對模特身上的衣服有一種贊賞的感覺,對品牌產生一個好印象。然而作為一種營銷手段,美女營銷仍然沒能跳出庸俗的怪圈:營銷重在給人以新鮮感,再高明的營銷手段用得多了,別人也就見怪不怪了。
美特斯邦威展臺的負責人對此更直接:“特別是在服裝行業,沒有見到哪個廠家選擇長相平平的模特為自己的服裝做宣傳!”是的,具體就展會上的營銷手法來說,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在眾多知名廠商云集的展會現場,如何才能吸引到更多人的眼球,把品牌宣傳范圍更大化?“美女營銷”自然是這些廠商的首選,還能有什么比美女更吸引人眼球的?但是這些廠商們有沒有想到“美女營銷”在廣大用戶眼中的形象已經從單純的女性代言變成了美女秀場或者選秀比賽。“然而,將美女作為吸引眼球的手段,則不可不說是整個服裝行業的一種悲哀。”針對上述問題,上海光大會展中心一名負責人如是說。
當然這只是美女展覽的冰山一角,就整個展覽行業來說美女儼然成了其同胞姊妹,只要有展覽的地方必然有美女的影子,再小的展會也逃不出“石榴裙”。筆者遙想到,曾幾何時車展上出現幾個靚麗車模就會引發一片唏噓,而現今裸模和彩繪早已大行其道,這恐怕是人們始料未及的吧。
今年3月份在成都舉辦的全國糖酒交易會上,“酥胸枕頭女”以“低俗”、“無聊”、“惡劣”等評價引起了一場關于展會宣傳的爭議。5月11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烘焙展上,“美女”再次成為企業宣傳的關鍵詞。性感女、可愛女、職業女、氣質女層出不窮,為展覽會增添了聲聲喝彩,康聯食品、立高食品等公司爭先上演的“人體彩繪秀”,更讓全場觀眾“沸騰”……“眾目睽睽之下請模特裸著身子做人體廣告!難以想象企業平時做業務時,都會用什么不堪的手段……”一名觀眾憤然離開。當然,暫且不論其藝術性有幾分,如果單是拿刺激性字眼兒、行為吸引大眾關注,這就成了展覽行業的腫瘤,并且可以診斷為“惡性”。
美女大行其道,對于展覽本身到底是好是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認為,對于諸多大眾消費品的展覽,美女登場,有利于吸引人氣,擴大展會影響,就目前展覽而言,美女的裝扮、氣質、動作、表演,都還是與展臺主題有一點契合的,讓人們能夠產生對于展臺的關注和好感。反對者意見也不少:美女只是搶奪了觀眾眼球,讓展覽本身被異化了。一些專業觀眾更抱怨:“現在的展覽真不知到底是看美女,還是看展品?”、“國外一流的車展、衛浴展以及游戲展,哪來這么多花瓶?”
關于美女展覽的未來,有專家認為在越來越惡劣的展覽市場環境之下,摒棄美女營銷之類的說法大可不必小題大作,廠商市場人員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渠道建設、地面推廣、媒體常規傳播等方面,在服務態度上也應該予以調整和轉變。但是也不能否定“美女營銷”之類營銷手法的作用,適當運用如此手法并做好品牌形象管理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要堅持適時、適當、適度的原則。
海爾洗衣機中國區市場總監丁來國則希望品牌的營銷策劃人員能夠在“美女營銷”的基礎上,結合其優點做出創新。展覽會無疑是美女營銷的新突破,當主角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明星玉照,而是把光環投向了每一個普通女子時,無疑更具群眾性。在明星、美女代言泛濫的情況下,更多的群眾性做秀或許更有賣點。“當然,美女并不能代表產品的質量,只有質量過硬,才能真正發動得起‘群眾’”。
這是我國展覽業“重形式、輕內容”、“重展示,輕交流”的惡果,太原市貿促會會長、會展工作辦公室主任劉晉萍如是說。按理說,大型展覽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人們蜂擁而至,久久不愿離去”,更是承擔著展示新產品、新技術,交流新理念等重任。試想,美女登場,展臺里三層外三層,看的人不少,可真正懂得欣賞展品的人不多,至于那些帶著交流、采購任務的專家和專業人士,更不愿意湊熱鬧了。這樣的展覽,其促進行業交流、引導消費者意識等功能不僅被嚴重弱化,而且反映在行業展覽中,愈是專業,愈是不能加入如此紛亂雜陳的元素,干擾正常的展會秩序。
另外,美女展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參展廠家注重“面子工程”的短視心理,一心想爭奪眼球,而不關心參加展覽的真實效果。曾有汽車企業展覽負責人告訴筆者:“請美女出場到底對品牌提升有多大作用真的很難說,但不請美女不行啊!沒有美女助陣,展臺沒人氣,網絡不關注。如果企業領導恰巧來看展會,自己展臺稀稀拉拉幾個人,人家的里三層外三層,那我們面子往哪兒擱啊?”有些大公司也坦然:現在的展覽會,人氣是第一位的,至于產品、技術往往大同小異。這樣的想法,都顯露出企業在產品和技術創新上所花費的功夫“少之又少”,重金參展和請美女登臺只是顯示自己在行業內的面子,甚至只是為了讓領導有面子而已,如此惡性循環,企業怎么能通過展會提升品牌、加快創新呢?
如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展覽業也迎來了“大躍進”,讓人的社會心理變得更加急功近利。這一點,從參觀者在展會美女前發出得一聲聲羨慕和嘆息中能夠感知。“美女展覽”蔚然成風,“美女經濟”大行其道,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整個社會的浮躁心理。“買櫝還珠”的典故告訴世人一個道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商品注定難以擺脫被唾棄的命運。“美女展覽”確實能帶來短暫的人氣,然而,不妨想想,被吸引來的觀眾有多少是有效客戶呢?為了展覽業健康發展,也為充分發揮會展業對于其他行業的積極促進作用,美女展覽,確實該退燒了!